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棣為何重用藍玉帶回來的鄭和?

朱棣為何重用藍玉帶回來的鄭和?

宣德八年,已過耳順之年的鄭和在印度西海岸的古里魂歸道山,完成了第七次下西洋的遠航,也結束了自己功成名就、卻坎坷多舛的人生。

鄭和原本姓馬,也算是元朝王室庇佑下的貴族之後,本可以有著錯彩縷金的輝煌生涯,卻註定要在銅駝荊棘的亂世中輾轉掙扎。腐朽朝廷已然魚爛河決,本在它統治下的族人和同胞也就只能萍飄蓬轉、望門投止,哪裡談得上理想與抱負?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為了斬草除根,派遣傅友德和藍玉在雲南發動了戰爭。年幼的馬和無所依靠,只能任人魚肉,結果被藍玉虜獲並閹割。明軍凱旋後,馬和被送進南京,後在朱元璋分封朱棣時隨賜到了北平。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夫婦又是太子妃的父母,連太子朱標也要隨妻子尊稱藍玉一聲舅舅。藍玉認定朱棣心存異志、別有懷抱,所以素來與朱棣不和,曾屢次勸諫太子,但太子不以為意。不過馬和只是藍玉南征的眾多俘虜之一,進獻的也是南京皇城中的宮室,此等現象頗為普遍,馬和並沒有因此而受到懷疑或排擠。

然而朱元璋把北平交給朱棣,與日後朱棣遷都北京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北平既是前朝舊都,更是天朝門戶,需要設置足夠強大的屏障。所以馬和從小就跟隨燕王馳騁沙場,鮮血為他的殘軀染上剛毅的血性,一起共事的人不會因為他身體的殘缺而對他有所不敬,燕王的重用更激發了他的潛力,很快他就成長為了燕王府一個學貫南北、才兼文武的重要人物。

如果說北境邊關的浴血殺伐培育的只是一個內侍的忠心耿耿,那麼靖難之役的赫赫戰功讓他成為了成祖身邊的心腹重臣。永樂二年,成祖為了獎賞馬和在鄭村壩之戰中的功勞,賜姓「鄭」予他,馬和從此成為了鄭和。在當時,皇帝為少數民族賜漢姓是極高的榮耀,不僅表達了信任和倚重,更是對重大貢獻的犒賞。

不過此時他輝煌的後半生才剛剛開始。

為了建立邦交、宣揚國威,為了廣施恩德、互通有無,為了尋找建文、掃除餘孽,無論是哪一種原因,成祖派遣鄭和率眾先後六次下西洋。此等重任,若非身經百戰、大智大勇又深得信任,誰又能擔的下來?

之後鄭和在宣德年間還去過一次,他帶領大明浩蕩之師一共七次下西洋,為大明揚名海外立下了不可抹去的功勞。特別是前幾次,每次返程後沒多久很快又要動身,其中幾乎沒有任何間隔,馬不停蹄地輾轉於異國他鄉。當然,也是因此,他才能在鼎盛的大明王朝歷史中留名。

從永樂三年第一次下西洋啟航,到宣德八年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鄭和也從心潮澎湃、壯懷激烈的下西洋總兵正使,到老驥不甘伏櫪的垂朽花甲老者,歷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主要效力永樂、宣德兩朝。他一生鞠躬盡瘁,竟沒有歸鴉背日、倦鳥投林的一天,連最後的溘然離世也在承載了他數十年光陰和使命的廣袤汪洋和船隊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新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