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學應該學習什麼內容的一點思考

大學應該學習什麼內容的一點思考

從《同質化大學生的思考》一文中,我們了解到高校提供給孩子的教育是同質化的,於是培養出來的孩子幾乎是同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其原因就是高校一味迎合所謂的網路調查或者社會風向,而將自己最本身的特色給弄丟了。昨天夥伴們的反饋也給了很多的見解,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目前中國無法實現精英教育,即使去操作精英教育也是對其他一部分人的不公平對待。學校提供的環境是客觀的,達不到所謂的素質教育,但大學裡的教授水平應該是比較高的,如果大學生在學校里有一個好導師帶著,再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那麼也是能夠學到真正知識的。所以今天討論的是大學到底應該學習什麼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大學到底應該學習什麼知識呢?大學教給學生最重要的不是法律、會計之類的東西,這些不上大學也可以自學,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觸,最佳的學習時間是考試前兩周,並沒有任何老師輔導。高等教育帶給學生最重要的應該是幫助學生建立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的核心就是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即最重要的就是分析他人觀點並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上大學都要求寫論文,為什麼非要寫論文呢?其實就是為了練習思考能力,論文的邏輯都是很嚴密的,你必須寫清楚自己的觀點,然後老師會逐條逐點會幫你修改邏輯上的含糊,結構上的錯誤,論證論據的不足以及遇見可能反論的觀點等等。好的思考能力需要你一堂課接著一堂課,一篇論文接著一篇論文地練習,做這樣的訓練,必須要有老師不斷地給學生反饋,也就是說,師生之間的交流頻率要足夠高,所以課堂應該小而精,方便大家研討。

課堂的時間不是用來抄寫筆記的,而是由教授帶領,通過研究和討論,讓學生逐漸熟悉思考技能,上課不是給學生灌輸他們不知道的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圍繞某個主題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授會不斷提出新的問題,迫使學生進一步展開解釋自己模糊的答案,他會幫助害羞謙遜的學生髮現內在的自信,他接納且鼓勵學生,但同時引導並挑戰學生。要想教給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教授在課堂上的角色就不能只是回答問題的,而應該是提問者,甚至有些問題連教授本人也不知道答案,也可以拋給學生思考,研討課上的討論是一種開放式的合作,在交流中能夠收穫意外的驚喜和新事物,這個就是共同思考模式。自己的大學四年中,學習到思考能力僅僅是在董威教授培養下的一年時光,真的是特別感恩教授,當時他的教學方式就是提問、啟發、鼓勵、引導、挑戰,這讓自己有著深刻的印象。

大學的課基本都是大堂課,幾十甚至上百的學生在下面聽講,老師只管在上面講,很少和學生互動,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是學生得不到真正的指導確實現實,給新入學上課的基本都是臨時性教職員,像博士後或者在讀的博士生,最好的老師不教學生,那學生還怎麼能學會獨立思考呢?這確實是一件很讓人困惑的事情,因為在高校的辦公邏輯里,教學並不是最重要的,科研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呢?

國家為追趕在國際的領先位置,給各大高校注入了大量的科研經費,這些科研經費促使整個大學系統把重心轉移到了科學研究,於是研究型教授成了好教授的標誌。本科生的教育根本不在教授的視野之內,研究生和博士生還好一些,因為研究生已經可以給教授做科研助手了,他們得到教授的指導更多一些;另外,科技進步和市場結合得越發緊密,高校用科研成果得使用權能直接換來收入,這就等於市場鼓勵高校加大科研投入,儘可能招聘到明星教授,免除所有的教學任務,讓他們把精力放在科研上。同時搞科研還能提高學校的排名,這對學校的宣傳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高校全力搞科研也就不難理解了。

調查顯示,大一新生對大學教育的滿意度不及六分之一,大四學生超過三分之一覺得大學課堂很無聊。相信許多同伴心裡對這個數據是非常有認同感的,大一的文化課程簡單,由臨時性教員給學生上課,但是對於大一新生卻是打基礎的內容,基礎知識不牢固,就會造成大三大四課程聽不懂或者半知半解,有些大學生就直接放棄了聽講,這些都是能夠看得見的現象。教授們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科研,教學任務都是草草了事,當然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的教學能力必然會下降。雖然諸多問題都是如此尖銳,但仍看不到有改變的跡象。

回歸主題,教授給大學生的知識並不需要有多麼深奧,也不需要有多麼實用,就像之前所說的,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自主思考,學會分析觀點並闡述觀點,這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對於工科學生還是理學院學生。我們只有用質疑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所有的謎團才會一一化解,我們的人生之路才會走得更遠,做的事才會更加有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朋友種種,誰沒有幾個狐朋狗友?
讓我去看世界,卻又要我揮揮手不帶走一絲雲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