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我做下決定時五

當我做下決定時五

春光無限好,一起去旅遊

 默

那英 

00:00/05:25

3月29號,今天我想談談我對文學和文學研究的理解

文學是對文化的一種理解認可。先知先覺,後知後覺,最終形成一種文明的沉澱從而形成促使民族不斷進步的底蘊。

文學之美在於意境,超脫於物外而得形於境中,隱約里包含著一種彷彿,如青螺粉黛又似細雨紛飛,如城樓聳立又如平湖秋月,你猜得透其中的滋味嗎?我目前還不能,至少在品讀詩詞中,只能感受到其文字很美,若要嚼爛啃透,我不願意目前也沒有知識水平。但是,既然做出選擇,把文學的內在做剖析就是我的使命,說出這話似乎很嚴重,其實就一句話,我要憑藉咬文嚼字過活,當然要狠下心來走下步去。

說起來其實很好笑,把一門學科做內在剖析的技巧跟做一張木頭凳子沒什麼區別,都是用各自的邏輯賣學問。區別的地方是,做學術要講理論邏輯,做凳子講究實踐操作。

實際的技巧操作也是為追求美感,比如做一張六邊形的桌子或菱面的木凳子,採取何種方法進行切割,決定最後的品相,人所追求的結果都一樣,希望凳子盡量美觀,只是在切割分解的過程中技巧各有所異,潛在的領悟力還沒有達到更深的層次。

假如現在我看一首詩,第一反應是「哇,好美啊。」不好意思,這是小學生的欣賞水平,是在文字層面的東西。要想搞文學研究,對於文字外部的粉飾固然要看,更多的是找尋隱藏其中的內在規律,就像你知道這盤棋下得很有特色,就要知道當初它是怎麼開始下的。

GIF

所以對文學的鑒賞語言就顯得尤為重要,假如你以後再聽一個人說,這首詩寫得「好」,那你可以在心理上知道,這人其實沒有多大的文學內涵至少在詩歌上,是一竅不通。真正讀得懂詩歌的人是不會一看到就做出評價的,他可能說「誒,你看這詩,真真……」。他知道裡面的意思,就是不說出來,難以用簡單的語言說出來,表達上短路,但是這也是一個較低層次的。真正的理解,是你既能夠讀得懂,又能夠以研究的視角看出其中的規律,然後吟誦全篇。這樣的學術大家例如葉嘉瑩女士,不用醞釀,張口就是靈動的詩篇,詩意與美在其字裡行間緩緩流動。

Day5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忘川聲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不用害怕去打開自己喜愛的文學殿堂,也不用擔心能不能做好,更不用想我究竟能否做好。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做著做著就學會了,想著想著就想通了。

只是有一點,不能長時間做著,更不能趴著。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在大學,有些人做大了自己的事業,有些人坐大了自己的屁股。做事業需要四年如一日的堅持和耐心和毅力,而坐著真的很安逸,來點零食泡壺茶,刷部電影聊個天,有滋有味的,會讓人沉醉。沉醉的結果就是這樣越來越沒有動力去做想做該做的事情,任何時候都無動於衷。

可能我在某些方面真的有受虐傾向,總要做完才算踏實,要是躺下來突然發現還有事情落下,我會心裡不安睡不著的,甚至失眠。

讓我做一隻奔跑中的小老虎吧,讓我先種下一個成為森林之王的夢想,讓我學著漸漸長大。

人生就像登山,很多時候,遙看目標,似乎高不可攀,其實每向前一步,我們也就距離目標更近一步,每個人不管多麼平凡,只要真誠付出努力,都能夠到達比想像更高的高度,人生沒有爬不過的山,重要的是行動,認準目標之後,便腳踏實地向前,每一步,都是人生的新高度。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川邊蒹葭 的精彩文章:

記住這5句話,不要輕易說出口,否則早晚得分手!

TAG:忘川邊蒹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