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全對照列表:社交障礙的4種具體表現,你都知道嗎?

最全對照列表:社交障礙的4種具體表現,你都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社交障礙是孤獨症的核心障礙之一,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社交障礙究竟是有哪些障礙表現呢?難道僅僅是不善於與人溝通嗎?

其實多數家長可能都知道,不只是不與人溝通。還有什麼呢?不清楚了。

就像現在其實對於孤獨症孩子癥狀介紹的文章已經非常多了,大多數家長也都或多或少的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但是仍然有部分家長對孤獨症孩子的癥狀很模糊,甚至和多動症、學習障礙等產生混淆。

一個孤獨症孩子的家長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具體癥狀表現,那麼家長就不能給自閉症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與干預,甚至會耽誤孩子最佳的干預階段

DSM-5(精神疾病診斷手冊)規定,孤獨症的核心癥狀有: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障礙,受限的、重複的行為模式、興趣或活動。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孤獨症孩子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障礙的4種具體表現。

不能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

1.缺乏社會性興趣

孤獨症孩子因喜歡獨自玩耍缺乏社會性興趣。對於別人的問候,孤獨症孩子極少用微笑來答應別人的笑容,對陌生人與對家人一樣沒有情感性的依戀。

2.沒有目光對視

沒有目光交流是孤獨症孩子的一大癥狀。有些孤獨症孩子偶爾也會看大人,這些眼光接觸純粹是工具性和機械性的。但即有些孤獨症孩子會用目光或者動作來表示求助,這些目光是沒有情感的,接觸也非常暫短。正常發展的兒童會用眼光去看著大人尋求大人關注,孤獨症孩子做不到。

3.聽覺系統異常

孤獨症孩子聽覺系統很異常對人的聲音不感興趣,但是會對一些其他的聲音特別明感。有時候與孤獨症孩子同處一室,喊他,他不會有反應,專註於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反而對其他一些聲音特別敏感,例如,摩擦聲、汽車的喇叭聲、門鈴的聲音等。

4.無法有目的、有選擇的人際交流

孤獨症孩子有時也會有交往語言與交往行為的表現,如見人打招呼,用手勢說再見等。但這種行為大多數是機械性、刻板的複製,而不是因為自己對當時環境的理解去有目的、有選擇的表示,他們做不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人際交流,所以這種交流是需要建立在被對方包容的基礎上。

不能建立正常的夥伴關係

1.只感興趣於玩具的某一特性

孤獨症孩子最典型一個缺陷是他們不能正常發展友誼,在遊戲中很少出現自發的象徵性遊戲,他們大多數能理解玩具的功能而只感興趣於玩具的某一特性。

例如,喜歡一些玩具的聲音、顏色,甚至氣味等。例如,當我把玩一套廚房玩具給一個3歲孤獨症孩子,他就眯著眼睛,拿著勺子靠近自己臉部斜著眼睛看,而不會去玩過家家燒飯的遊戲。

2.無法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

孤獨症孩子也很難懂得與小夥伴玩耍時要遵守一些遊戲規則,比如,玩躲貓貓,沒等別人找他,他便自己出來了。

孤獨症孩子對合作遊戲缺乏興趣,常常拒絕參加集體活動。有時他們也會在一些小朋友附近玩耍,但卻不能主動加入對方中去玩,及時勉強去了也是被動充當角色,跟在別人後面跑來跑去。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例外,部分的孤獨症孩子是由於根本不會玩。

3.很少有自己的朋友

孤獨症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朋友。正常發展的兒童到3歲時一般都會有些要好的小朋友,他們會常常去找這些小朋友玩。但如有人問孤獨症孩子跟誰要好,他們很少會列出幾個朋友的名字。有時他們則會列出常常帶他們的人(如阿姨、老師)作為「朋友」。而且這種狀況會持續到他們成年以後。

缺乏依戀關係、尋求幫助的特點

1.缺少對人的依戀

正常發展的兒童到了6個月以後會逐漸發展起對父母或其他親人的依戀感。而孤獨症孩子,產生這種依戀關係比較晚,甚至不會有

例如:他們對爸爸媽媽呼喚聲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見,以致家長開始誤會以為他們的孩子聽力有障礙。

有些孤獨症孩子似乎也表現出對家長的親近,但跟家長的依戀關係,孤獨症孩子與一般兒童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例如,要抱抱或攙扶等,但這也可以說是形近神遠。與大人抱著的時候,孤獨症可能從不與其進行目光接觸,就算有短暫地接觸也是不帶任何情感的。

2.對物品過度依戀

與此同時,孤獨症孩子卻往往發展出對於某種物品的依戀關係

例如:一些卡片,或會發光、發聲音的東西。

3.不懂得害怕

孤獨症孩子在該害怕的時候往往並不表現出害怕。有學者認為,這可能與孤獨症孩子大腦中主管感情的松果體部分的病變傷害有關係。

例如,與動物在一起時不知道躲避,甚至不知道躲避危險物體。

4.不會尋求幫助

在痛苦、害怕、有困難或者受委屈時,正常兒童往往會去找自己的親人幫忙。而孤獨症孩子確實感到害怕或難受的時候,往往是寧可獨居一處而不尋求大人的安慰或幫助

例如,有的自孤獨症孩子聽到可怕的聲音時會抱個枕頭龜縮在牆角;有的孤獨症孩子在哭叫時被大人抱起反而哭的更厲害,而大人將其放下時卻很快停止了哭聲。

情感、社會互助方面的困難

1.缺少情感意識

一般兒童到了2-3歲時就有了情感意識。他們不僅能表達自己的一些情感,更重要的是能懂得他人特別是父母的許多情感。比如,媽媽高興時孩子也會笑,而媽媽生氣時孩子常常會去注視她。

孤獨症孩子在這一方面往往存在極大的困難,他們很難去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不會「察言觀色」。因此他們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在社會、公共場所的互動往往困難重重。

2.社會互助能力差

有的孤獨症孩子在必須有人幫助才能得到其所要的東西,例如,要人幫助去打開一罐飲料的時候,往往只會牽著大人的手以使之接觸到該東西,但同卻時沒有任何目光接觸。

正常發展的兒童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多會用手指點以表達要幫助的意思。而孤獨症孩子要完成這種用手指點以表達要幫助的動作,通常很晚才慢慢出現,甚至可能不會出現該動作。

正所謂「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作為家長,我們都期盼孩子能夠在社交方面有所提升,因此,我們就需要針對孩子不同的社交障礙表現,來選擇有針對性地干預方法

例如,如果孩子是因為缺少目光對視,導致無法與人建立溝通交往,那麼我們就要先想辦法提高目光對視頻率,讓孩子先能聽進去;如果孩子不能好好玩遊戲,導致沒有朋友,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提高孩子的認知、理解水平,讓孩子自己先能玩,才能進一步跟人一起玩等等。

高級兒童康復師,二級心理諮詢師,師從北師大心理學博士張西超教授,兒童情緒行為干預專家。擅長自閉症患兒行為與語言的干預和塑造;特長是對學齡前兒童注意力的矯正與培養;對發育遲緩孩子的心理疏導、行為矯正、認知發展、語言開發等。

孟麗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暖星社區 的精彩文章:

TAG:暖星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