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壞,這麼不聽話?

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壞,這麼不聽話?

我們的身邊有一群爸爸媽媽,他們經常感覺心裡特別鬱悶。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運氣特別差,家裡的孩子脾氣特別暴躁,發起脾氣來就像火山爆發一樣,完全不可收拾,怎麼說都沒有用。所以呢,會覺得自己特別的無助,完全不知如何是好。

有的爸媽還說,他們什麼方法都試過了,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該獎勵的,該懲罰的,該說教的,通通都做過了,但是一點用也沒有,寶寶還是天天發脾氣,然後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焦頭爛額。

在這些爸媽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壞,這麼不聽話呢?

其實並不是這樣,寶寶不是要存心跟爸媽過不去的,這些行為的背後都是有科學解釋的。

通常暴脾氣的孩子有兩個顯著的特徵:

第一,他們比較缺乏靈活性,就是變通力比較差。

第二,他們沒有辦法忍受挫敗感。

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當寶寶在面臨一些狀況的時候,他的情緒反應會特彆強烈,不是他們不願意去做,而是他們還找不到方法,不知道怎麼去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狀況。

容易發脾氣的孩子,一般他的計劃感很強,不太懂得變通,一旦決定要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先完成,如果臨時被打斷,要求做別的事情,他就會感到非常的挫敗。

而且受挫了,寶寶也很難自己想明白為什麼,他們會陷入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當中,很難變通,馬上做另外一件事情,這個時候就容易情緒爆發,伴隨粗暴的語言或者肢體行動。

例如,寶寶現在正在看電視,然後媽媽走過來說,好了,請你把電視關掉,來幫我整理餐桌,要準備吃飯了。

這個時候,如果是靈活度跟抗挫力比較強的孩子,就會立刻調整,說,好吧,我現在就把電視關了來準備吃飯。

而暴脾氣的孩子呢,就會因為缺乏靈活性,沒有辦法很快的從自己的計劃中轉移到爸媽的計劃中來。他自己的計劃是,我要繼續看電視,老爸老媽的計劃呢,是現在立刻關掉電視,吃飯!

這就好像電視機一樣,沒有辦法從這個頻道轉到另外一個頻道,孩子還在自己的頻道上往前走,沒辦法切換到老爸老媽的頻道上,所以就會引發強烈的挫敗感。

一旦產生很挫折很失望地感覺,他又不知道怎麼面對,所以接下來就是大發雷霆。那爸爸媽媽就會覺得這個孩子到底怎麼回事?這麼固執?這麼不聽話?

因此,暴脾氣的孩子其實不是壞孩子,他們真正的心聲是,如果我有能力,我就會按照你們的要求做了,但是我現在還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我就只能亂髮脾氣了。

寶寶們心裡一定想說:「寶寶心裡苦啊,可是寶寶說不出口。」哈哈哈!


那麼,爸媽們究竟需要怎麼做,才能對孩子的暴脾氣有實質性的幫助呢?

暴脾氣的寶寶,需要爸媽們幫助提升他五個重要的能力,這樣可以更好的應對接下來發生的狀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首先第一個能力叫做執行能力。

這個執行能力指的是我們大腦的聚焦以及思考的能力。而許多暴脾氣的孩子就比較缺乏這種從一個特定的情況轉到另外一個特定情況的執行能力。

比如上面我們說到的吃飯關電視的場景。再比如下課的時候,同學們都跑來跑去嬉笑打鬧,上課了,就必須坐回位子上不要亂動,這個時候,如果有的孩子執行能力比較欠缺的話,你就會發現,都上課好一會了,他的腦子還停留在下課打鬧玩耍的狀態。

第二個能力則是語言的處理能力。

一般暴脾氣的孩子會比較缺乏理解,以及表達自己情緒的語言能力。

比如孩子當下很煩躁,他不知道用什麼語言表達出來,一般就會脫口而出比較傷人的話,例如我討厭你!打死你!這會讓爸媽們很反感,容易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事實上,孩子這個時候需要的是更多的情緒辭彙以及表達自己願望的能力。「啊,我現在很煩躁!」「我現在很失望,你沒有帶我出去玩。」「我想看完這集動畫片再吃飯,爸爸媽媽等我一下好嗎?」

小狗狗被人踩到尾巴,一般會有3個反應,第一,沖你叫,第二,咬你,第三,逃跑。

缺乏語言能力的孩子,就跟小狗狗的反應差不多,要不然就是罵人,要不然就是動手,要不然就是跑掉,拒絕溝通。

所以爸媽們要理解,培養孩子的情緒認知跟理解以及語言溝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幫助孩子把情緒說出來,我難過,我失望,我很生氣。

孩子情緒發泄出來了,感覺被理解,就不會再有暴脾氣了。

第三個能力,就是情緒管理能力。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很多孩子當下情緒爆發出來,往往是因為有很多過去的情緒沒有處理掉,長期積壓的結果。

例如今天在學校跟同學發生了矛盾,上課還被老師批評了,回家後爸媽不知道,還提各種各樣的要求,這個時候,積累的情緒就容易爆發了出來。如果孩子缺乏處理當下情緒的能力,就容易在後面碰到一點點小事情就爆發。

第四個能力,是認知靈活能力。

很多孩子會被爸媽認為很犟,很固執,其實是因為他們缺乏認知靈活調整的能力。

往往認定了一件事,就希望這麼做下去,中途一旦出現了突然要改變的狀況,他們就會覺得很煩躁。所以,這樣子的孩子在變化比較大的情況下,很難以適應,也容易有情緒。

第五個能力,就是人際交往能力。

暴脾氣的孩子對於理解別人的意圖或者是所謂察言觀色能力是比較不足的。

比如有人在背後拍了你一下,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好的孩子就會扭頭看一下,這個人是不是認識的朋友,臉上的表情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從而判斷對方是過來善意的打招呼,還是真的就是想打他?判斷完了再決定是一起玩還是打回去。

而暴脾氣的寶貝比較缺乏這個能力,如果有人打了他一下,他第一反應就是比較惡意的打回去,而不是想一想,對方是不是我的好朋友,來找我一起玩的?

其實缺乏這樣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個孩子是很吃虧的,因為他往往第一個反應就會引發對方更大的情緒反彈,事情就容易越演越烈,而孩子會覺得別人又怪他了,所以他接下來情緒就更難以掌控。

所以,爸爸媽媽最需要的,其實是理解孩子,並且開始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幫忙,培養他們真正有能力來面對以後這種各式各樣的狀況。


首先就是需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什麼情況下比較容易發脾氣?比如肚子餓的時候,看書寫字的時候,等人的時候,或者覺得無聊的時候。

如果爸媽們能找到這些固定發脾氣的模式,就需要在孩子發脾氣之前,做好降溫疏導工作,千萬不要等孩子情緒爆發之後才做,就不會起到效果了!

第一個步驟叫做將心比心,其實就是換位思考的意思!

比如孩子說,我不要去幼兒園!我不要吃藥!這個時候爸媽千萬不要說你為什麼不吃?你為什麼不去?而是說,我知道了,你是說你不想去學校,我知道了,你是說你不想吃藥。然後你可以再多問一句,請問為什麼呢?

第二個步驟則是界定問題。

這個時候爸媽要跟孩子討論的不是立場的問題,我要你去學校,你不去,我要你吃藥,你不吃,這會讓兩個人都覺得特別的難受,都不開心。

這個時候,爸媽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心裡的想法,你不想吃藥,為什麼呢?哦,原來你是覺得吃藥很苦,對不對?

然後爸媽就可以說出自己的顧慮,寶貝,我理解你,覺得吃藥很苦是不是?而我擔心的是,如果你不吃藥可能會繼續發燒,然後我就會很心疼,那怎麼辦呢?

這個第二個步驟,就是想辦法從立場的討論轉移到兩個人對這個事情的想法上的討論。

接下來就可以進入第三個步驟了。

第三個步驟就是邀請孩子來想一想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

這個其實是在鍛煉孩子找到替代方案的能力,這麼做就會增加孩子的靈活度以及抗挫能力。

比如這個時候,爸媽就可以問孩子,好的,那接下來你建議我們怎麼做呢?爸爸媽媽又不會擔心你繼續生病發燒,然後你自己吃藥又不覺得那麼苦,你有什麼好方法嗎?

培養孩子自己去思考,如果這時候孩子一下子找不到方法,說,我不知道!

這時候,爸媽可以提供一些答案給孩子選擇:要不然你覺得我們在吃藥的時候跟糖一起吃好不好?

或者,我們放點音樂,然後陪著你一起捏著鼻子把葯吃進去,會不會就不覺得那麼苦了呢?

幫助孩子先代替他思考,讓他可以在一些可行的方案當中找一個他覺得最好的方式。

碰到孩子發脾氣,爸爸媽媽不要慌,一二三分步走,這樣就可以成功幫助孩子提高了面對狀況的能力,讓孩子逐漸不再暴脾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奶爸王小琦 的精彩文章:

媽媽,請不要這樣對我說話,我很絕望!

TAG:奶爸王小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