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五代導演和他們的代表作

第五代導演和他們的代表作

陳凱歌《黃土地》。

當年的《紅高粱》劇組:左起鞏俐、莫言、姜文、張藝謀。

張藝謀的《紅高粱》讓中國電影第一次在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斬獲金熊,讓由第五代導演所引領的這場轟轟烈烈的電影時代,在被世界認知的層面上,達到了光輝的頂點。

陳凱歌最好的三部作品,《黃土地》、《大閱兵》和《孩子王》,一次比一次深遠,一次比一次富有詩意地表達著個體與集體對話時的悵惘和失落。他後來的《霸王別姬》,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京劇演員的愛恨情仇舞台上,以邊緣覆蓋了整體,用悲烈替換了省思,借二元對立毀壞了更真切的歷史表達。

田壯壯的《盜馬賊》和《獵場扎撒》皆以渾茫的氣象,對信仰的存無,作出了盡量不輸入悲喜的表述。其後的《吳清源》,很多時候都意境高遠且樸素動人,但對吳清源兩次國籍的轉換,以及其他人生經歷時,複雜的心路歷程,都語焉不詳,讓我們很難走近這位一代宗師的內心深處。

吳子牛是中國最會拍戰爭電影的好手,他的《歡樂英雄》《陰陽界》,在高度風格化的影像構成中,呈現出一派虛無。

擅拍城市犯罪的周曉文,他的代表作之一《最後的瘋狂》。片尾那段,警察借給犯人看手相,和將其擒獲的一幕,也算匠心獨運。周曉文隨後的《瘋狂的代價》,是蘆葦最好的劇本。既在劇力上張弛得當,又恰如其分地展現了新時代到來之時,人心的擺盪。

李少紅的《血色清晨》改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起事先張揚的命案》,但本土化的處理相當到位。層層剝繭式的多角度敘事脈絡,不急不徐,雜而不亂。

黃建新中後期的城市電影,各具奇妙,深得中國傳統敘事的神韻。而其中的荒誕色彩,又靈活自如地穿插其間。《背靠背,臉對臉》,既道盡世態炎涼,又難得收到萬事不過如此的功效。

由馮小剛編劇的《大撒把》,讓我們看到出國潮中,一對留守男女極具城市質感的惺惺相惜和強裝瀟洒後的依依不捨。葛優在片中的表演,已顯大家風範,幅度不大卻極為傳神。讓我們見識到這個小男人所特有的多愁善感。

夏綱的《玻璃是透明的》,以打工仔的視角將一小款包二奶的故事,講述得清新怡人,不作任何道德評判,反而帶來一種別樣的溫暖。

彭小蓮熱衷於她的上海紀事,《假裝沒感覺》,透過一離異女人再度離異的過程,那些常常視而不見的雞毛蒜皮,每一次的飄落和拾起,都緩緩向人心最終的走向靠近。整體敘事,平實而富於力度。向來不認為好的敘事就是一味的扭橋,而是在水到渠成中一窺波瀾四起。

霍建起的《藍色愛情》里在一個離奇愛情的包裝下,緩緩講述了二十年前一起陰差陽差的命案。愛情的陰晴不定與案情的撲朔詭異互為映襯。在惟美的風格中,迷離而淡雅的青春律動,使得那些浪漫的表達都具備可疑的表演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孝文化專家讚揚孝廉文化地標評選活動 呼籲弘揚和發展孝廉文化
辦理「黑校車」案 協調解決上學難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