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球最佳餐廳重開張:獨家探訪新Noma

全球最佳餐廳重開張:獨家探訪新Noma



水上世界 |

新Noma餐廳坐落在哥本哈根的一處佔地半公頃的地塊上,這裡原本是丹麥海軍的造船場所,附帶一口池塘,大廚勒內·雷哲皮說,賓客可隨意在裡面游泳或泛舟。




記者 Howie Kahn 


攝影 Ditte Isager for WSJ. Magazine




「現在是我一生中壓力最大的時候,」勒內·雷哲皮(René Redzepi)說。這是哥本哈根1月的一個下午,陰雨綿綿,寒氣逼人,40歲的雷哲皮在運河邊上騎著單車,前往新的Noma餐廳。這家餐廳停業了近一年時間,計劃於2月16日重新開張,但工期已經滯後。原來那個Noma餐廳讓雷哲皮成為了享譽世界的大廚,但那家餐廳的建築並非他從草圖開始自建的。2003年,他在一座18世紀的大倉庫的一樓開門營業,那裡原本是丹麥人儲存出口魚乾和鯨魚油的地方。「當時我們接手了一處現成的空間,那裡的牆體已經有很好的底子,」雷哲皮說。「而這一次,完全要靠我們自己為其注入靈魂。」





原木世界 |

Noma餐廳的木地板由丹麥地板公司Dinesen打造。椅子由戴維·圖爾斯特魯普(David Thulstrup)設計,丹麥傢具公司Bdr. Krüger製作。




餐廳新址是一個佔地半公頃的地塊,過去是丹麥海軍造船和存放魚雷的場所,臨近嬉皮士和無政府主義者聚集區克里斯蒂安尼亞。雖然雷哲皮早在2014年夏天就鎖定了這裡,但他並未急著搬家。老Noma餐廳的租約還未到期;預訂排到了好幾個月後;餐廳外的四個集裝箱被改造為了發酵實驗室;食客們還在從世界各地前往哥本哈根朝聖。





隨著這家餐廳邁向第二個10年,雷哲皮開始蠢蠢欲動。他出國旅行越來越頻繁,並在所到之處(日本、澳大利亞和墨西哥)開起了快閃餐廳。之前,雷哲皮憑藉自己對北歐食材的深入了解,為大家帶去有著濃郁北歐風味的創新料理,讓他聲名大噪。現在,他開始拓展自己的創新範圍,將注意力投向了更遙遠的地方。環遊世界的過程中,他開始相信,Noma的創造性取決於他能否親手創造一個世界。他說,「開設這些快閃餐廳的一個主要動機是了解打造新空間的意義。快閃餐廳就像一個個訓練營,為我們現在做的事奠定了基礎。」




曾四次榮膺「全球最佳餐廳」美譽的Noma在閉店近一年後重新開業,選址、設計和菜單均與以往不同。它會像以前一樣出色嗎?





雷哲皮跳下單車,開始指揮幾十名工人趕工。場地的一側有一口池塘。「客人可以穿上泳衣,下水游泳,」雷哲皮說,「我們還會放幾隻小船進去。」另一側有一片高高的土堆,雷哲皮說那是中世紀的堡壘;上世紀30年代後期,丹麥人在堡壘旁修建了二戰期間使用的魚雷倉庫。「一開始,我們腦子裡充滿各種瘋狂的想法,」雷哲皮說。「我們想,原來的建築要是遭遇魚雷爆炸,會成什麼樣子?我們或許可以設計一種建築外觀來表現這個想法。」




直到破土動工後,雷哲皮才發現,由於該地塊的歷史意義以及丹麥嚴格的地標監管規定,他們的施工會受到種種束縛。他了解,他不能拆除原有倉庫設施,雖然它已經是一座遍布塗鴉的混凝土空殼,四周長滿雜草。而所有的新建築也只能依照老建築的地基而建。




去年夏天,由於挖出了一段17世紀的殘牆,工程被迫暫停。文物保護者前來評判它的價值。「他們告訴我,可能要兩年時間才能弄清它到底是什麼,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雷哲皮說。「那段時間我寢食難安。我們搞不好會因此破產。」






藍色天堂 | 

克里斯蒂娜·魯道夫(Christine Rudolph)與一批來自挪威、丹麥及加拿大的藝術家合作,完成了對Noma餐廳這批6,000件陶瓷餐具的設計、製作和上釉工作。





好在末日般的劇情並未上演。「他們五周後完成了評估,」雷哲皮說。這場風波讓餐廳開業時間推遲了一個多月,加上其他一系列始料未及的事件,雷哲皮時常有悔不當初之感:當時沒開始這攤子事就好了。「千頭萬緒,」他說。「但你只能挺過去,哪怕心裡沒底。」




2016年,丹麥建築師比亞克·英厄爾斯(Bjarke Ingels)被雷哲皮選為新Noma的設計師,他回憶了自己最初的方案,當時他提議依照現有結構建造一座新建築。「勒內對最初那些想法很不滿意,」英厄爾斯說。Noma是英厄爾斯的公司BIG接手的第一個餐廳項目,該公司目前的項目還包括:新加坡一座51層的高樓和垂直公園,谷歌位於加州的龐大辦公園區(與設計師托馬斯·希瑟威克/Thomas Heatherwick合作),以及將在迪拜建立的「太空模擬城市」(以火星定居點為目標)。最終,他和雷哲皮在傳統北歐農莊的群落式屋宇中找到了靈感。「家人在一座房子里住著,」英厄爾斯說,「另外一座則存放土豆,還有一間飼養家畜。」Noma未披露工程花銷,但雷哲皮透露,他的房東、丹麥富豪企業家安德斯·霍爾奇·波爾森(Anders Holch Povlsen)將支付建築費用,餐廳方面會承擔室內裝修費用。「這是丹麥這邊的通行做法,」他說。




建成後的新Noma將包括11座建築,以及2,100平方英尺(約195平米)的花園。花園將在今年春天由皮特·奧多夫(Piet Oudolf)操刀設計,奧多夫也參與了紐約市High Line的景觀設計。Noma的入口附近有3間獨立溫室,幾乎全以玻璃打造。「每一個空間都儘可能使用最少的材料,」英厄爾斯表示。其中兩間溫室將用於種植食材,如嫩青、香草及食用花卉等。第三間將成為餐廳的麵包房和試驗廚房。



雷哲皮避過一輛叉車,走進Noma最大的一座建築——7,500平方英尺(約697平米)的原魚雷倉庫。倉庫內狹長規整的空間被分割成了不同區塊,分別用於存酒、洗碗、放活海鮮、處理雞鴨、剁肉、食材發酵、開展科學烹飪試驗、資源回收,還有一間堪比五星級水療中心的員工更衣室。天花板上設計了天窗,整個工作區顯得亮堂堂的。「我也想讓這裡成為最棒的工作場所,」雷哲皮說。他還說,這裡會提供健身設施,明年冬天,他還想修一間傳統的北歐式桑拿房。「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會花在這裡。」據他透露,餐廳關門的這段時間,他還是照常給全體員工發薪水(員工數量在90名左右)。





     


餐廳內部設計 



餐廳物業的前半部分由七座大小不一的建築構成,以玻璃走廊相連。整體看上去就像一片小街區。英厄爾斯說這是一種「圓形監獄」(panopticon)設計,上菜廚房位於正中央。雷哲皮和他的團隊可以在這裡看到主餐廳(40個座位)、包間(16個座位)、小穀倉式的入口建築、休息區、燒烤台以及侍者工作區。室內設計建築師戴維·圖爾斯特魯普表示,整個氛圍依託於「簡單而純粹的材料」。雷哲皮稱裝潢「全部仰仗於精良的工藝,沒有花里胡哨的東西。」




他指向餐廳的一面牆壁,上面覆蓋著長方形的橡木條,很像抽積木遊戲里的那種工藝木條。「我們用了25萬顆螺絲釘將所有木條拼接起來,」雷哲皮說。「但你一顆也看不見。單是這個就花了7周。」本地玻璃藝術家尼娜·內爾高(Nina N?rgaard)設計並監製了2,000隻人工吹制的玻璃杯。藝術策劃克里斯蒂娜·魯道夫(Christine Rudolph)組織五名陶藝師,打造了6,000件手工制陶及上釉的餐具,這些餐具將根據季節輪流上場「服役」。




據燈光設計師米凱爾·安克爾(Michael Anker)介紹,Noma的LED照明通過500個不同的IP地址,對不連續區域進行數字控制,而且也會隨著季節交替產生不同變化。「這裡的創新在於能更好地控制色溫,」他說。「夏天和冬天,餐廳的室內照明效果會不一樣。」圖爾斯特魯普設計了一系列燈具,並委託其他設計師和藝術家設計了各個季節使用的燈罩。




菜單也會隨著季節變換。冬天以海鮮為主。春天和夏天則多是素食和純素料理。


至於秋天,雷哲皮介紹說,他們會從森林裡收集野味和食材。「以前我們自以為了解這片地區,」他說。「其實不然。現在我們收穫了一些此生品嘗過的最美味的珍饈。」有一道新菜(分兩部分上菜)採用了雷哲皮在去年探索之旅中了解到的法羅群島海螺。他會先上一份湯,以海螺殼為器皿,接著上螺肉:以清酒麴油和北極百里香烹制,然後在香草、辣黃油和酥脆的野玫瑰中翻炒。




走出餐廳(由於工程尚未完工,建築外籠罩著起保護作用的塑料帳篷),室外寒氣襲人,好奇的路人在用iPhone拍照。雷哲皮回想起過去這一年,以及由此而來的重大改變。「從圖盧姆回來時,我覺得一輩子都沒這麼開心過。」他說。(去年4、5月,雷哲皮在圖盧姆經營快閃餐廳)。他希望把自己在圖盧姆、在戶外烹飪時感受到的自由,儘可能地注入到新Noma中。他們會在夏天敞開所有窗戶,玻璃牆也是為了拉近餐廳與大自然的距離。「在北歐,我們沒法一年到頭在室外用餐,」雷哲皮表示,「但我想帶給人們那樣的感覺。」






貝殼遊戲 | 

Noma有一道新菜,雷哲皮稱之為「貽貝之最」。做法是將蒸過的貽貝(來自丹麥西部)、貽貝膏及煙熏黃油分層加入貝殼。 




雷哲皮還提到,他的父親阿里-拉米·雷哲皮(Ali-Rami Redzepi)在與癌症進行了漫長的鬥爭後,於去年12月辭世。「雖然我有所準備,但還是備受打擊,」雷哲皮說。「覺得自己又變成了小男孩。」




在新Noma的屋頂,在最長建築的上方,雷哲皮談到了重新開始的想法。對於他,這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這個主題讓他煥發生機。環顧四周,親手打造的餐廳還沒開始迎客,他已經在幻想下一個計划了。看著腳下,他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座15間房的酒店?一所學校?」他聳了聳肩。「誰知道我們十年後想幹嘛呢?在創意領域,很重要的一點是,建設就是為了改變。」






餐廳的慕斯蛋糕和烤鱈魚 









你可能還關注:



新版打工環遊世界:一對夫婦的兩年流浪生活


2018年最值得一去的10個旅行目的地,中國一地上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日報·派 的精彩文章:

流感下的美國中年
美國人發現逛超市也能脫單

TAG:華爾街日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