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五千年:孟嘗君的奇怪門客,燕昭王求賢,樂毅被封為昌國君

中華五千年:孟嘗君的奇怪門客,燕昭王求賢,樂毅被封為昌國君

孟嘗君的門客

秦昭襄王為了拆散齊楚聯盟,他使用兩種手段。對楚國他用的是硬手段,對齊國他用的是軟手段。他聽說齊國最有勢力的大臣是孟嘗君,就邀請孟嘗君上咸陽來,說是要拜他為丞相。

孟嘗君是齊國的貴族,名叫田文。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專門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門下來的,他都收留下來,供養他們。這種人叫做門客,也叫做食客。據說,孟嘗君門下一共養了三千個食客。其中有許多人其實沒有什麼本領,只是混口飯吃。

孟嘗君上咸陽去的時候,隨身帶了一大幫門客。秦昭襄王親自歡迎他。孟嘗君獻上一件純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見面禮。秦昭襄王知道這是很名貴的銀狐皮,很高興地把它藏在內庫里。

秦昭襄王本來打算請孟嘗君當丞相,有人對他說:「田文是齊國的貴族,手下人又多。他當了丞相,一定先替齊國打算,秦國不就危險了嗎?」

秦昭襄王說:「那麼,還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們說:「他在這兒已經住了不少日子,秦國的情況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兒能輕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嘗君軟禁起來。

孟嘗君十分著急,他打聽得秦王身邊有個寵愛的妃子,就託人向她求救。那個妃子叫人傳話說:「叫我跟大王說句話並不難,我只要一件銀狐皮袍。」

孟嘗君和手下的門客商量,說:「我就這麼一件,已經送給秦王了,哪裡還能要得回來呢?」

其中有個門客說:「我有辦法。」

當天夜裡,這個門客就摸黑進王宮,找到了內庫,把狐皮袍偷了出來。

孟嘗君把狐皮袍子送給秦昭襄王的寵妃。那個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勸說把孟嘗君釋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發下過關文書,讓孟嘗君他們回去。

孟嘗君得到文書,急急忙忙地往函谷關跑去。他怕秦王反悔,還改名換姓,把文書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關上,正趕上半夜裡。依照秦國的規矩,每天早晨,關上要到雞叫的時候才許放人。大伙兒正在愁眉苦臉盼天亮的時候,忽然有個門客捏著鼻子學起公雞叫來。一聲跟著一聲,附近的公雞全都叫起來了。

守關的人聽到雞叫,開了城門,驗過過關文書,讓孟嘗君出了關。

秦昭襄王果然後悔,派人趕到函谷關,孟嘗君已經走遠了。

孟嘗君回到齊國,當了齊國的相國。他門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門客分為幾等:頭等的門客出去有車馬,一般的門客吃的有魚肉,至於下等的門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飯了。有個名叫馮驩(一作馮煖)的老頭子,窮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嘗君門下來作食客。孟嘗君問管事的:「這個人有什麼本領?」

管事的回答說:「他說沒有什麼本領。」

孟嘗君笑著說:「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嘗君的意思,就把馮驩當作下等門客對待。過了幾天,馮驩靠著柱子敲敲他的劍哼起歌來:「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吃飯沒有魚呀!」

管事的報告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魚吃,照一般門客的伙食辦吧!」

又過了五天,馮驩又敲打他的劍唱起來:「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呀!」

孟嘗君聽到這個情況,又跟管事的說:「給他備車,照上等門客一樣對待。」

又過了五天,孟嘗君又問管事的,那位馮先生還有什麼意見。管事的回答說:「他又在唱歌了,說什麼沒有錢養家呢。」

孟嘗君問了一下,知道馮驩家裡有個老娘,就派人給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這一來,馮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嘗君養了這麼多的門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祿是遠遠不夠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東滕縣東南)向老百姓放債收利息,來維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費。

有一天,孟嘗君派馮驩到薛城去收債。馮驩臨走的時候,向孟嘗君告別,問:「回來的時候,要買點什麼東西來?」

孟嘗君說:「你瞧著辦吧,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

馮驩到了薛城,把欠債的百姓都召集攏來,叫他們把債券拿出來核對。老百姓正在發愁還不出這些債,馮驩卻當眾假傳孟嘗君的決定:還不出債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聽了將信將疑,馮驩乾脆點起一把火,把債券燒掉。

馮驩趕回臨淄,把收債的情況原原本本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聽了十分生氣:「你把債券都燒了,我這裡三千人吃什麼!」

馮驩不慌不忙地說:「我臨走的時候您不是說過,這兒缺什麼就買什麼嗎?我覺得您這兒別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義,所以我把『情義』買回來了。」

孟嘗君很不高興地說:「算了吧!」

後來,孟嘗君的聲望越來越大。秦昭襄王聽到齊國重用孟嘗君,很擔心,暗中打發人到齊國去散播謠言,說孟嘗君收買民心,眼看就要當上齊王了。齊湣王聽信這些話,認為孟嘗君名聲太大,威脅他的地位,決定收回孟嘗君的相印。孟嘗君被革了職,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這時候,三千多門客大都散了,只有馮驩跟著他,替他駕車上薛城。當他的車馬離開薛城還差一百里的時候,只見薛城的百姓,扶老攜幼,都來迎接。

孟嘗君看到這番情景,十分感觸。對馮驩說:「你過去給我買的『情義』,我今天才看到了。」

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湣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并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國本來也是個大國。後來傳到燕王噲(音kuài)手裡,聽信了壞人的主意,竟學起傳說中堯舜讓位的辦法來,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燕國將軍和太子平進攻子之,燕國發生大亂。齊國借平定燕國內亂的名義,打進燕國,燕國差點被滅掉。後來燕國軍民把太子平立為國君,奮起反抗,把齊國軍隊趕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國強大起來,下決心物色治國的人才,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見識,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現在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要是有個賢人來幫助我報仇雪恥,我寧願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鬍子,沉思了一下說:「要推薦現成的人才,我也說不上,請允許我先說個故事吧。」接著,他就說了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里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一匹名貴的千里馬,就跟國君說,只要給他一千兩金子,准能把千里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一千兩金子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裡,千里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著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買了回來。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人家聽說你肯花錢買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馬送上來?」

國君將信將疑,也不再責備侍臣。這個消息一傳開,大家都認為那位國君真愛惜千里馬。不出一年,果然從四面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說:「大王一定要徵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一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啟發,回去以後,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緻的房子給郭隗住,還拜郭隗做老師。各國有才幹的人聽到燕昭王這樣真心實意招請人才,紛紛趕到燕國來求見。其中最出名的是趙國人樂毅。燕昭王拜樂毅為亞卿,請他整頓國政,訓練兵馬,燕國果然一天天強大起來。

這時候,燕昭王看到齊湣王驕橫自大,不得人心,就對樂毅說:「現在齊王無道,正是我們雪恥的時候,我打算髮動全國人馬去打齊國,你看怎麼樣?」

樂毅說:「齊國地廣人多,靠我們一個國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齊國,一定要跟別的國家聯合起來。」

燕昭王就派樂毅到趙國跟趙惠文王接上了頭,另派人跟韓、魏兩國取得聯絡,還叫趙國去聯絡秦國。這些國家看不慣齊國的霸道,都願意跟燕國一起發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奔齊國。

齊湣王聽說五國聯軍打過來,也著了慌,把全國兵馬集中起來抵抗聯軍,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於樂毅善於指揮,五國人馬士氣旺盛,把齊國軍隊打得一敗塗地,齊湣王逃回臨淄去了。

趙、韓、秦、魏的將士打了勝仗,各自佔領了齊國的幾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樂毅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打下了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不得不出走,最後在莒城被人殺死。

燕昭王認為樂毅立了大功,親自到濟水邊勞軍,論功行賞,封樂毅為昌國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血液中有江蘇人的基因,今天我們就來弄清歷史的真相!
「人文」南陽的這座東周大墓,再次引起專家關注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