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君有疾。寡人無疾!

君有疾。寡人無疾!

紅保單HBDCHINA

紅保單。人話解讀保險。深入淺出。跳出迷霧。

「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家喻戶曉。初中時期,這是一篇要求背誦全文的文言文。猶記得當年邊背邊琢磨,這個皇帝腦子不好,醫生多次勸他,非死撐著不治。在N個「居十日」後,這位君王掛了,全文也背完了。故事出自《韓非子·喻老》,原文如下: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大意是說:名醫扁鵲覲見蔡桓公,發現他身體有病,尚淺在表皮階段,勸他早點治。但被老蔡直接懟回:「你丫才有病,我沒病。」扁鵲走後,老蔡對旁人說:「現在的醫生就這樣,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治好了就到處炫耀是自己的功勞。」

過了些時日,扁鵲第二次覲見,發現老蔡病症已發展到肌肉,但老蔡依然不信,還給人甩臉子。兩人第三次見時,老蔡的病已迅速擴散傷及內髒了,再不治恐怕是要玩完,然而他依然不聽勸告,堅持說自個兒沒病。

直到最後一次,兩人一見,扁鵲一句話也沒說,腳底抹油開溜了。老蔡找人問緣由,扁鵲說,這廝剛病那會兒,及時醫治就能控制住,但幾次三番勸他不聽,如今病情已經危重,老夫也無能為力,神仙來了都沒招兒,只能自求多福吧。不出所料,幾天後,老蔡同志渾身疼痛,病發身亡。

GIF

VS

GIF

故事回放完了。

今天來討論兩個問題。

1、蔡桓公得了什麼病?

2、重疾如何提前防範?

蔡桓公得了什麼病?

What"s the matter?

關於蔡桓公的病名,在《韓非子》和《史記》中並沒有提及,僅交代了疾病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那麼,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不是久病未愈,而是很快惡化,病入膏肓,所以,這位一意孤行的蔡桓公得的,至少不是普通小病,而是重疾。

最初扁鵲看出君有疾時,病灶尚處於淺層之中,只要及時有效醫治就能防止進一步發展惡化,但老蔡因為癥狀不顯,不以為然,壓根兒不當回事,甚至冷嘲熱諷。

緊接著病灶開始轉移,先到肌肉,接著進攻內臟,最後入侵骨髓。這個時期的老蔡,癥狀上應該有所感覺了。胃口不佳,肌肉酸痛,噁心嘔吐、胸悶氣短之類肯定少不了。在他整個患病期間,扁鵲出於對國君負責的態度,反覆覲見,一直勸諫。但這位帝君礙於皇家顏面和封建迷信,忌諱談病並拒絕配合,一步步任性,最終,回天乏術。

通過以上描述,病灶轉移是身體迅速惡化的核心。所以老蔡同志所患的,很大可能就是當今醫學界的公敵:癌症。只有癌細胞才有如此快的轉移擴散速度和致命性。另外,文中提到的幾種治療手段,湯熨、針石、火齊等,跟現代醫學中對癌症的治療套路也有類似之處。比如手術切除、靶向藥物,放療化療等等。

重疾如何提前防範?

How to do?

愛護身體預防疾病,首先要做的肯定是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適量減壓,健康運動。這種養生湯就不多灌了,大家都知道什麼味兒。今天說些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項。

重視癥狀 及早控制

文中老蔡,沒有意識到「既病防變」的重要性。身體已經有毛病了,必須及時治療以防進一步發展,但他不聽。在疾病惡化的過程中,一直執迷不悟諱疾忌醫。還有一個可能是,老蔡在發病初期,似乎沒有不適癥狀,所以才氣急敗壞,數次不悅。一般來說,人得病後都會出現各種癥狀,老蔡正因為毫無感覺才會堅稱寡人無疾。那為什麼老蔡沒有癥狀?

由於某些疾病的特殊性和病患體質差異,癥狀往往不盡相同。就拿血壓來說,有人血壓稍高就頭暈目眩,有人血壓很高卻一點感覺也沒。又如皮肉創傷,有人傷口不深卻疼痛難忍,有人傷創面很重但耐痛力很強。這種現象稱為對病痛的耐受性。對病痛的耐受差異,和個人經歷、情緒、暗示、意志力等有關。

有一類人,習慣抗病。他們在疾病有輕微癥狀的時候不重視,認為小問題不用管,刻意忽略或忍受。這樣一來,身體對疼痛的敏感性下降,久而久之便造成癥狀感知缺失。這種人往往平時自我感覺良好,而等到自我難以忍受才去檢查的時候,往往都會病得比較嚴重了。

還有一類人,談病色變,尤其談不得重疾。這類人受封建迷信的影響,認為病不能談論,否則不吉利。尤其老一輩長者更對重疾話題避而遠之,覺得晦氣。文中蔡桓公恰恰因為潛意識裡抵觸排斥,無法積極正視自己患病的問題。他認為自己貴為天子,焉能生病?殊不知,疾病從不會因為誰迴避面對便放過誰。

提前儲蓄 用時不慌

身為一國之君,蔡桓公根本不差錢治病,卻因為忌諱談病這種清新奇特的腦迴路,白白葬送了自己。而現實當中,更多人遭遇重疾,焦慮的是錢,是真差錢治病。因病返貧,掏光家底,一夜回到解放前,這樣的新聞和案例比比皆是。

我們都知道重疾降臨,不僅是身體上的疼痛需要耐受,更大的挑戰是心裡承受力。情緒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試想一下,有兩個同樣家有重疾病患的家庭。一個家庭被巨額治療費困擾,每天一門心思考慮的只有籌錢,精力大部分都在東奔西走借錢,全家愁雲密布,病患情緒怎能放鬆得起來?另一個則不必為醫療費發愁,甭管人家是家底殷實還是其他保障,總之就是不差錢,不必為錢發愁,只需每天配合治療,該上好葯就上,心情平和,安心養病。兩種處境,孰好孰壞一目了然。

其實,現實中更殘酷的是,很多經濟條件拮据的家庭,在山窮水盡後,選擇棄療。這樣的事件在底層人民群體中時有發生。美好的生命,只因為沒錢而放棄,太過可惜。所以,提前儲蓄,強制規劃健康保障,是每個人對自己對家庭最基本的責任。

GIF

桓侯有話要說

Mr.Cai want to say……

「寡人用自己血與淚的教訓力證一件事。寡人的病不是因為差錢耽誤的,寡人純屬no zuo no die。

寡人奉勸後世人,有病要治,趁早治。要聽勸,別自以為是,別傻缺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你們得保證有錢治。寡人貴為天子,自然毋庸為錢發愁。但你們不是!」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紅保單

即將解鎖更多保險姿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保單 的精彩文章:

TAG:紅保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