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不聽勸前往危險地區的 國家不再免費救!
外交部徵求意見:不聽勸去危險地區的,費用由個人承擔
外交部26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社會意見。
其中規定,中國公民應當密切關注欲前往國家或已在國家的有關安全提醒,加強安全防範,合理安排海外行程。中國公民在相應安全提醒發布後仍堅持前往有關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因協助而產生的費用由個人承擔。
簡單來說,就是小夥伴們出去玩耍也得注意自己的安全。假如相關部門已經告知大家某個地方是有危險的,你還是不聽勸,一定要去玩兒的話,那麼……任性是要付出代價的。一旦發生了危險,需要救援的,產生的費用需要自己掏腰包!
附:外交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為切實維護海外中國公民和機構的安全與正當權益,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關於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總體部署,外交部結合工作實踐,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附後)。現公開徵求社會意見,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1、將意見和建議郵寄至: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南大街2號外交部領事司領事保護中心(郵編:100701),並在信封上註明"徵求意見稿反饋意見"字樣。
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18年4月26日。
網友熱評:強烈支持!自己都不關注自己的安全,還要別人給你買單?
外交部的無奈:「巨嬰式」遊客何時休
2018年1月9日晚上,外交部領事司公眾號「領事直通車」發布提醒:「再次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敘利亞、伊拉克」!
就在兩天前,新華社和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館官網也發布了同樣的公告。
三次公告中,「再次提醒」四個字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也是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中國外交機構四次發布公告提醒公民不要前往敘利亞。
在短時間內密集發出提醒,即使對身處戰亂地區的中國駐敘利亞使館來說也是首次。
對此,使館公告中給出的解釋是:第一則公告於2017年11月21日發出後,仍然有旅行社組織所謂敘利亞攝影旅遊……
看上去,公告中的措辭相當克制,「但能讀出背後的無奈,或許還有一點憤怒的感覺。」
大家都知道,敘利亞的戰爭已經持續了7年,直到2016年年底,敘政府軍完全收復北部城市阿勒頗,形勢才出現一些轉機。但這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和敘利亞安全局勢得到了保證。
雖然敘利亞旅遊部宣稱旅遊業已得到恢復,但事實上目前敘利亞基本看不到外國遊客,更重要的是,敘利亞當前局勢或者條件根本不具備旅遊接待能力。
去年14條提醒,都沒能攔住中國遊客奔赴火山的腳步……
其實除了旅行社組織的攝影團,這兩年冒著戰火前往敘利亞的還有不少自助背包客。
而國內各旅遊平台中,只有一家自動屏蔽了敘利亞自助游的欄目,其他平台相同欄目下仍保持著相當活躍的更新和交流。
中國駐敘利亞使館這波公告引發的關注,很容易讓人想起幾個月前,巴厘島阿貢火山爆發導致中國遊客滯留的事件。
去年11月底,位於印尼巴厘島東北部的阿貢火山持續噴發,導致當地機場關閉,上萬名中國遊客滯留。
好在祖國「給力」。在我駐登巴薩領館的全力調配下,東航、廈航、南航等緊急調派客機,「空機來,滿機走」,安全回國的遊客也紛紛表示:看到五星紅旗的時候,「超有安全感」。
乍看之下,恍若電影《戰狼2》的又一現實版。
然而事實的另一部分真相卻是:從去年9月到12月,阿貢火山危機爆發前後,中國駐登巴薩總領館針對中國遊客發布的「暫勿前往旅遊」的提醒就多達14條——
9月20日,總領館緊急提醒:阿貢火山近期可能噴發,請中國遊客務必注意安全。
11月21日,阿貢火山首次噴發,總領館發布的提醒,從「謹慎前往」,升級成「暫勿前往」。
11月29日,1.7萬中國遊客滯留,總領館在臨時開放的機場設立了中國遊客諮詢中心,為回國遊客提供協助。
12月1日,總領館再次延長了安全提醒有效期,且強調:「因獲得協助而產生的費用需完全自理。」
但在社交網站上,至今仍可看到網友當時發出的帖子:我想去巴厘島看火山噴發,求攻略……
網友喊話:部分「巨嬰式」遊客,不要再給祖國添麻煩
巴厘島、敘利亞、伊拉克……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遊客的腳步越走越遠,而對駐外機構而言,領事保護的壓力也就愈來愈大。
為解決日益增多的領保案件與駐外使領館領保崗位力量不足之間的矛盾,各駐點對所有可行途徑進行了嘗試和探索,例如發動當地華僑華人力量、成立華助中心、廣泛布點等。
來自使領館的安全公告提醒更是「常規動作」:記得打疫苗、不要隨意下水游泳、要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不要前往危險地區……
此等用心良苦,堪比冬天出門前「怕你冷」的爸媽了。
而在廣大網友們看來,那些置使館提醒於不顧、出了事又反賴國家救援不力的中國遊客,就像是仍未長大的「巨嬰」。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在今天(10日)下午的2017年度領事工作國內媒體吹風會上,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郭少春表示,根據中國駐外使領館的數據,2017年海外意外身亡的中國公民達649人,其中交通安全事故169人,溺水等旅遊安全事故156人。這兩項原因共占意外身亡總人數的50%以上。
郭少春稱,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密切關注世界各地各類安全風險,及時、慎重地發布安全提醒,全年共發布一千餘條,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最大限度規避安全風險。
「希望每一位出國的中國公民高高興興出門,平平安安回家,這是領事工作者最大的心愿。」他說。
國外如何救援任性的遇險「驢友」?
在國外也有「驢友」喜歡挺而走險,違規登山。當他們遇險時誰來埋單呢?
日本
日本人酷愛登山、滑雪等運動,但因其有一定危險性,意外事故每年常出。事發之時一般先由警察展開搜救,有時也會動用自衛隊,費用主要由國家和地方政府承擔。
因為絕大部分被救助的都不是當地民眾,卻要花費地方政府不少稅金,當地民眾多次提出更改救援制度要求。
此外,日本還有不少經驗豐富的民間專業救援機構也會參與救援,但是他們往往會收取高額費用。比如出動直升飛機,一個小時的費用約合1萬5到7萬人民幣。人工費每人日均2千多人民幣,另外還有交通費、食宿費等。
這些費用即便是出意外的人被發現時已經死亡,家屬也需要支付。所以日本有一種說法,萬一登山出了事故,就會傾家蕩產。
美國
傳統意義上,美國的戶外救援行動與警察和消防救援一樣,費用由政府承擔。1995年,美國首次出台法案對違規者收取救援費用。事因俄勒岡州三位大學生在登山時躲在帳篷里玩撲克牌,由於沒有攜帶手機或無線定位設備,使得政府部門出動直升機耗費萬餘美金前去救助。此舉引來了公民普遍的不滿。
目前在美國部分州,政府規定「驢友」在國家公園遇險,費用完全由政府埋單,而如果闖入保護區或無人開發、無人管理以及無人維護等地,則需要自行埋單。
美國政府在2004年建立「全國突發事件管理系統」,將救援組織的結構和作業方式進行標準化,並嘗試整合官方和志願的救難機構。這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對徒步旅行者的救援能力。
德國
德國「驢友」救援的指揮協調體系相對複雜,救援組織具有多元化、社會化的多重特點,主要以公益性和商業性為主。
國家公共救援服務由地方行政領導的應急指揮部負責,其下設的戰術指揮部負責常規性「驢友」緊急救援。行政指揮部作為戰術指揮部的支援與配合力量,發揮協調轄區行政和社會資源,以保障應急救援的功能。
而商業旅遊救援服務則是將「保險」與「救援」緊密結合,不僅擁有專業人才、設備和體系的支撐,還有風險信息支持機構、救援技術支持機構以及地方區域機構的支撐。不僅可以提高保險產品本身的吸引力及旅遊者發生意外時救助的效率,還可以降低保險的相應風險。
(北京時間綜合新華網、中國網、法制晚報等報道)


※婚禮可以熱鬧,但別胡鬧!
※英媒:德組閣僵局結束 默克爾將開始第四任期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