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王大濛「花事未了」菖蒲展賞鑒

王大濛「花事未了」菖蒲展賞鑒




引言:

無論是畫畫還是養菖蒲,王大濛最注重的就是文人精神的表達,追求江南文人的藝術表現觀念。在他看來,中國畫沒有西方藝術中濃烈色彩帶來的視覺衝擊,而是一種淡淡的滋養,是潤物細無聲的治癒。所以這次

花事未了

展覽王大濛帶來的六幅條屏和三幅拓片也都是以淺淡的筆墨,自然飄逸,不浮誇、不寫實,卻恰好傳達了菖蒲的品性。



 


「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侶白石」菖蒲的這四種品性正是中國文人窮且益堅、潔身自好、淡泊名利的寫照與精神理想,所以文人案台總有它一席之地。「菖蒲的性格是江南文人追求的思想境界」,所以王大濛選擇了菖蒲,或者說菖蒲選擇了他。在欣賞和種植菖蒲的過程中,王大濛與菖蒲互相溝通、理解,與菖蒲為友,這才有了他畫中菖蒲品性的體現。


 





對於這次的展覽,王大濛肯定了「花事未了」將繪畫與花藝結合的表現形式,認為這是一次藝術與花草的碰撞和對話,讓繪畫與花草和諧相處,更讓花草走進現代人的生活,教會我們欣賞並理解花草,是「萬物平等」的體現。「這是一次很好的展覽,很接地氣,我希望以後會有更多這樣形式的展覽。」 







花草藝術與繪畫

,有感於《花事未了》展


 

/

王大濛


 


在當代的生活中,花草慢慢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了,這才是接地氣的生活。



蒼古覓意  明代太湖石盆與虎鬚蒲

 





花草為什麼以前與我們的生活離遠了呢?是因為大多數人居住在高樓之中,只有小小的露台,露台的主要功能是晒衣服,有的還用鋁合金封閉起來,那就徹底地拒絕綠色植物進入自己的生活。



寸泉倩影  清代海棠型盆與金錢蒲



二泉隱士  紫砂托盆、戈壁石與留園小金銭蒲


 


從前,人們都居住在平房裡,條件好的大戶人家有亭有園,一般的庶民也得有個

"

小天井

"

,都是接地氣的,都會種植些小植物,因此,盆栽是偏大型的。如今生活方式的變化,把大型盆栽拒絕在門外,但人們又渴望

"

綠色仙子

"

進入我們的生活,於是,小型盆栽就慢慢地流行起來,這種小型盆栽的大小尺寸是:大的一手可托,超小的一個手指可容,陽台上一平方米可栽幾十盆多則上百盆。



九節尊態  紫砂水盆、惠山黃石與虎鬚蒲


 


文化藝術的樣式一定是隨時代不斷變化著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戲劇小說

……

每一種文學形式的改變都是那一代人找到了更自由表達內心情感的方式,種植文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美人蒲  英石筍、太湖石礅、綠石花崗岩石盆與虎鬚蒲


深山探幽  英石、金錢蒲與絡石


 


這幾年,菖蒲的流行也是由於是小型盆栽流行,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的實現種植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因為菖蒲的文化性,它是中國人內心渴望的花草品格,它樸素清雅,忍寒苦安淡泊的品格,這與西方人對植物美的欣賞觀念是完全不同的。



聽香  西山黃石與黃金蒲



溪山漸遠  昆石、金錢蒲與清代漢白玉石盆


 


既然花草要進入藝術狀態,那就是要符合藝術創作的規律,花草、盆、幾架都是創作的素材,包括陳設地點位置光線等,通過作者藝術手法的處理來實現美的願望。插花也是如此,花的素材,花的選擇,瓶的造型、質地都得考慮進去。最後去實現

"

"

的境界。



雁盪清音  老黃石、圭型菖蒲盆與虎鬚蒲



古岩滴翠  老黃石、綠石花崗岩石盆與金錢蒲

 




花草的繪畫,在中國歷史上有專門的畫派與畫家,這說明花草在中國人精神生活中的位置。甚至有的畫家一生主要只畫一種植物,比如

"

楊州八怪

"

的鄭板橋一生只畫竹子,彷彿竹子是他情感表述的唯一語言。惲南田的沒骨花卉,畫盡了江南人心中清雅溫潤的美態。在近代蘇州無錫一帶也有許多畫家只畫

"

墨蘭

"

"

墨竹

"

,只畫

"

牡丹花

""

松樹

"

的不在少數。這些花花草草的藝術,構成了我們這個民族愛好和平安閑溫暖生活追求。



侶白石  宣石與虎鬚蒲



 


花草的繪畫,從前中國畫家是從來

"

不寫實

"

的,他們不與照相機競爭,反感於朗世寧那種彊死的寫實主義,中國繪畫畫的是理想而不是現實,是詩性的繪畫。




 


《花亊未了》展我參展的菖蒲六條屏,是我對菖蒲的寫意而不是寫實,是詩性的而非

"

論文

"

式的表達。這些都得讓畫作去說話,多餘的文字與話語也都是多餘的。






(本文來自網路,作者:王大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收藏古董杯子:你就能叫出所有杯子的名字!
一支香,一曲琴,一壺茶,風雅之極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