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留下一大難題,把雍正累得夠嗆,乾隆接手時樂壞了:謝皇阿瑪

康熙留下一大難題,把雍正累得夠嗆,乾隆接手時樂壞了:謝皇阿瑪

康熙創造了一個「太平盛世」,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官員貪墨,賄賂公行,國庫空虛,百姓不堪重負。

雍正登基前長期站在「旁觀者」位置上,清醒地看到了大清吏治腐敗等諸多致命弊病,故而繼位伊始,即以重整朝綱、振興大清為己任。他說:「夫吏治不清,民何以安?」懲治貪墨運動一開始,雍正即明確宣布:凡康熙寬宥者,自己都決不寬恕。所以當內閣依前朝慣例,擬呈「恩詔」,開列官員虧空,請求新君恩免時,雍正斬釘截鐵、一針見血地指出,此種虧空不是上級勒索,便是個人貪污,此行為既使國庫虧損,又連累了百姓,這是萬萬不能寬容的。於是,他明諭嚴予清查:三年內必須如數補足;期限到卻未補足的,從重治罪,再有虧空,決不寬貸。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連續下達了13道諭旨,告知所有總督、巡撫、布政司、知府、知州、知縣,嚴禁貪污、受賄、剋扣,並派出欽差大臣帶著從各地抽調來的候補知州、知縣,到各地查賬,查出貪官污吏,就地罷官,由抽調來的候補知州、知縣接任。同時,詔令怡親王組建一個專司審核各部院開銷的機構,全面清查錢糧。

雍正懲治貪墨按照罷官、索賠、抄家的既定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第一步是大批撤換官吏,不分滿漢文武,上至督撫(總督和巡撫,屬地方軍政長官)、藩臬(布政史和按察使,是督撫的屬官)、將軍,下至道府、州縣,一律清查,凡是貪官,一經查出,即行追賠,並予罷黜。之所以撤換官吏在前,索賠、抄家在後,是為了削去貪官權力,避免他們再行搜刮,以補虧空。

第二、三步是索賠、抄家。在嚴懲貪墨上,雍正堅持「零容忍」,老虎蒼蠅一起打,即便是王公貴族,也決不姑息。他的十二弟履郡王曾管理過內務府事,積欠甚多,被令傾家蕩產、拍賣日用以賠補;十弟敦郡王賠補不上,也被抄家。雍正下令:「(眾官員)絲毫不必看往日情面、眾從請託,務必嚴加議處,要追到山窮水盡,叫他子孫做個窮人,才合朕意。」

如此看來,貪官們只有「死路一條」了?並不是。雍正朝的貪官,其實是連「死路」也沒有的,他的政策是:「死了也不放過!」雍正四年,廣東道員、福建道員均因貪污、受賄、虧空案被追查而畏罪自殺。雍正下令找他們的子孫算賬:「這些人自知罪大惡極,自身難保,就想一死抵賴,借死保住財產,讓子孫後代享用,這是萬萬不行的!人死產絕者,令其子孫補賠。」看來,貪官碰上雍正,就甭想存僥倖心理了。

雍正最厲害的撒手鐧是「殺貪官給好官看」──殺雞給猴看,以儆效尤。他繼位後不久,山西發生巡撫虧空錢糧與主考官科場舞弊兩起大案,雍正下令從重懲治,分別判處「賜死」與「腰斬」,命令四品以上官吏,無論是否沾親帶故,一律去西市觀刑,說要讓為官者看得心驚肉跳、魂銷魄散、夢魂不安,才知廉潔之重要。

雍正懲治貪墨短短几年即取得了巨大成效:康熙晚年庫銀僅為700萬兩,至雍正五年即增至5000萬兩。他為13年後繼位的乾隆創造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吏治環境。而這對我們今天開展的反腐倡廉仍然有著某種啟迪。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黃 元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學生,因一事徹底決裂,曾死後他追悔莫及,拿巨款操辦後事
他被寶玉襯得像猥瑣男,王夫人罵他黑心下流,也只是個可憐娃罷了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