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筆法到結構,我們談談如何臨好《麻姑仙壇記》

從筆法到結構,我們談談如何臨好《麻姑仙壇記》

最 舒 適 的 藝 術 空 間

願 你 我 遇見 彼此

顏真卿於大曆六年(771年)六十三歲時寫《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此幅作品為他仕途失意時,遊覽撫州麻姑山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事並書,多少與他當時壓抑的心境有類似處。通篇用篆籀(即大小篆)筆法書寫,結構鬆弛平正,質樸、深沉而凝重。可能刻工略粗糙或風化厲害,但這種特點可能還促成了此碑風格的形成,臨寫時要有所認識。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明拓翻刻本(大字本)

1

《麻姑仙壇記》的筆法

用篆籀筆法的重要特徵就是起筆少方多圓、少按多提,含蓄、渾厚多於外向、大氣,用力也是多向深處而不是向外。此外,篆籀橫平豎直多於楷書,因此也要注意不過於寫斜,總的來說臨寫時要多收斂而少意氣。

不像《顏勤禮碑》橫細豎粗、精緻而富於變化,更見樸實、簡單,只是中間略有粗細,兩頭稍加粗,臨寫時不必過分講究,但要筆筆厚重,尤其結尾要收束自然。

豎依然有懸針、垂露兩種,垂露中間略細,收筆處向右收;懸針較肥而軟,顏字如「綿里鐵」意即從此來,但裡面還是要有力度。

懸針

垂露

在撇上變化顏字並不大,只是撇和豎為書法較難書寫的筆劃,一定要筆筆送到尖,不要過快以致尖飄而與《麻姑仙壇記》風格迥異。

《麻姑仙壇記》的捺極有特點,有如下幾個特徵:

(1)可能是筆的原因,亦可能是刻石的原因,出鋒處稍覺粗糙。

(2)出鋒處不像顏字其他碑水平前行,而是往下行,為此碑重要特徵,顯得氣息沉穩不張揚。

(3)捺亦如懸針一樣,中部綿肥,而開始處也不強調精細。

與《顏勤禮碑》無大差別。如

(1) 豎鉤

(2)卧鉤

(3)豎彎鉤

(4)戈鉤

所有均到要鉤處略提後或回或不回(利用毛筆自然彈性)鉤出。不過有的鉤可能由於刻工的原因,造成了此碑獨有的滄桑、老氣感,可以仔細研究。

此碑的點相較顏體他碑更為肥厚重拙而圓短,寫時既要注意下按,也要注意能提得起。

還有的點使用了篆書的寫法,即拉長線條寫法同豎。

2

《麻姑仙壇記》的結構

在顏體諸碑帖中,《麻姑仙壇記》的結構尤為古拙。前面也說了此碑更加靠近篆隸,具體表現如平正、方散、寬博、鬆弛,重心偏低等。下面具體可看圖例。

1、 散,兩個結構不靠緊而疏散。

2 、方正,字形不像《顏勤禮碑》偏長,而是偏方,結構平正。

3、 重心偏低,沉穩大度。

4 、通篇筆劃多寡的字依然寫得差不多大小,即小字促大,少加修飾,顯得稚拙厚朴。

《麻姑仙壇記》為顏真卿著名的楷書碑刻,在他的傳世作品中,類似於這種風格較少見,大多數人學習顏體的時候,首選可能都是《顏勤禮碑》,然《麻姑仙壇記》的字體平正寬厚,在楷書學習中,也不失為一種新的風格,值得我們去探究。歷來在學習顏體較有成就的大家,也是對此碑下足了功夫,例如清代何紹基、錢南園,現代的楚圖南,這就足以引起我們對此碑的重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加 的精彩文章:

如果生活委屈了你,那就一個白眼翻回去!

TAG:書畫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