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秦溪,在桃花渡口等你

穿越秦溪,在桃花渡口等你

蘭笑策劃矩陣

「最文藝的歌頌者最人文的關注者 」

策劃創意服務 | 旅遊項目策劃 | 企業矩陣宣傳 | 會展創意執行

半壺紗

 半壺紗

劉珂矣 

00:00/03:41

我只是誤入桃花源

怎就迷失一千年?

(來自湖南微德德味精彩視頻)


中國桃花源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1600多年前,陶淵明寫下千古名篇《桃花源記》,給世人編織了一個「世外桃源」的美夢。歷史的桃花源,一直久負盛名、聞名遐邇。

早在1600年前的晉朝,道教文化已在桃花源紮根,唐朝時已是我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與峨眉、武當、南嶽齊名,享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譽。古代瀟湘八景之一的「漁村夕照」就在桃花源。千百年來,桃花源的人文美景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羽士高僧來此遊歷沉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文墨跡,逐步整合形成了儒、道、佛、儺等多樣文化形態。


暴雨風號忽而起,荷花驚破鴛鴦夢。

那年今日此門中,水府人面相映紅。

凌津不知何時月,流亡載道廬舍空。

爛船沉舟千帆過,不見賣酒白頭翁。

德酒微醺何處去,劫波心路笑春風。

溯水直上三千里

桃花古渡再相逢

走過這扇門

一步穿越到先秦

3月28日 晴空萬里

媒體嘉賓共游世界桃樹品種最全的桃林博覽園

或漫步仙景花境、或吟誦桃花詩詞

呼吸一口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氣

胸腔中瞬間充盈著春天的氣息

道教三清清混沌,分開兩儀生桃源

上午11時,桃花節嘉賓一行

來到中國最大的道教宮殿:桃川萬壽宮

現場觀摩由宋徽宗御書欽賜「桃川萬壽宮」匾額

看那斑斕的屋瓦鱗卧屋頂,仰視青雲

我隱於此

剪去三千煩惱絲

從此紅塵離我而去

有人說,愛上一座城

是因為一個人,或是一個故事

而愛上桃花源古鎮

卻因為它的閑適、恬淡、水墨風情

嘉賓一行午間抵達桃花源古鎮

正式開啟了千年古鎮的浪漫之旅

典雅

古建

承載著中華數千年的歷史文明

凝聚著中華百姓的閃光智慧

每一處細節都是匠心獨運、渾然天成

泡一壺香茗,住幾宿

客棧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今天也做做這世外閑人

最讓嘉賓青睞的就是古鎮里的

特色美食

手工糕點、特色小吃、美味缽子菜

地道的桃花源擂茶....

選擇多得大家一雙手都數不過來

絕世美景

回味千年

(壓題:世界上最大的「浪屋」)

打開桃花扇

用一段詩歌的吟哦

銘刻此情此景

?

桃花源懸案

誰的芊芊玉手

摸了千年方竹

沒有玉人吹簫

亦無斷橋殘雪

陪你走過這座古橋

哪怕只有一絲時光

為你

望斷天涯路

原來

你在秦溪的某個渡口

《詩經》中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人看到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鮮艷的桃花,聯想到新娘的年輕貌美,於是發出了這樣的讚歎。桃花就成了女子的象徵。隨著時代和審美的發展,桃花在這一意蘊之外,獲得了更為豐富的文學意蘊和文化內涵,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是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並詩中所描繪的理想和睦的社會形態,寧靜、富饒而又淳樸。在陶淵明的筆下,一個以捕魚為業的武陵人,在不經意之間,看到一片桃花林。桃花夾岸而生,桃花夭夭盛開,地上落英繽紛。他感到很驚訝,就又向前走去,去看看桃花林的盡頭是什麼。結果發現了一個「桃花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李白則想在建功立業之後,去往桃花源隱居,「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杜甫行走在赤谷,見溪水潺潺,鳥雀飛舞,好像來到了桃花源,「如行武陵暮,欲問桃花宿。」(《赤谷西崦人家》)

蘇軾更是將桃花源看做一種精神境界,是一種隨遇而安、淡泊寧靜的心態,「桃源信不遠,藜杖可小憩。」(《和陶桃花源》)

而廣為人知的另一首「桃花詩」唐伯虎《桃花庵詩》,雖然沒有寫桃花源,但思想情韻卻與桃花源極為相似。唐伯虎寫道: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由於《桃花源記》所描繪的這一理想圖式,既是不同流俗的文人心所嚮往的地方,也是歷代人們追尋的樂土,因此引起了歷代文人畫家的注意。他們將自己對精神原鄉的生命追尋以及對理想社會的想像,藉由桃花源主題的深化或異化來表現,從而創作了一系列的「桃花源」文學。或者在桃花源的概念之上增加相關的神話傳說,或者創作大量的詠嘆詩文,或者附會古迹,或者付諸繪畫。

劉長卿想像了一幅桃源圖,山居景色,悠然入勝,「桃源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尋張逸人山居》)

徐陵因為山齋無「俗人」,於是將其比作桃花源,「桃源驚往客,鶴嶠斷來賓。」(《山齋詩》)

而以《桃花源記》為題材的繪畫,更是被稱之為桃源圖。如明代周臣的桃花源圖人物刻畫細緻、表情入微,山石用筆遒勁、大刀闊斧,漁人村民、桃花茅舍、農夫耕牛,蒼松遠山,動靜呼應,生動展現了一幅桃源美景,表現了桃源境界的曠遠和幽深。

千百年來,桃花源的題材在歷代的接受、增補、創作中,不斷衍生、不斷豐滿,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永恆話題。直至今日,仍有人不斷書寫。陶淵明所勾畫的「桃花源」,在歷經歲月沖洗之後,依然散發著源源不斷的藝術魅力。

終有離別時

花落無言,流水不語。在清明簡凈的日子裡,當淡了心性,坐幽篁陣里,品瀲灧茶湯。

看那白衣勝雪的女子,眉目清澈,不施粉黛,撫一把七弦琴,唱一曲雲水禪心。任蕭蕭竹葉,悠悠白雲,來來去去,聚聚離離。

| 編審蘭笑下江南

》》》重要說明《《《

部分圖片來自周末詩畫、歐點品牌劉惠

洞庭一郎、王鷹及桃花源古鎮

出鏡模特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笑策劃矩陣 的精彩文章:

TAG:蘭笑策劃矩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