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孩子說《論語》的時候在談些什麼?

和孩子說《論語》的時候在談些什麼?

與女兒學習論語,她說,媽媽,你的解釋怎麼越來越模糊,好像不是很肯定了呢。我說,你且先按字面上去理解吧。我們小時候學習古文聽到的解釋只有一種,遠方的朋友來啦,多高興啊。這真的是2500年前夫子開篇要表達的嗎?學而是學什麼呢?

我與女兒的解釋依據上學時留下的一點記憶,也是現在說的「最傳統的說法」,我叫它「入門版本」。對於孩子來說,太過糾結於譯文版本,如「學天時習之」還是「學而時習之」?就違背了學習《論語》的初衷了——和學習其他學科一樣,先認知,有興趣,再去自己尋找,且「學而不固」。

夫子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又說溫故而知新,重讀《論語》知了新,又與女兒你來我往對話中有所啟發,發現這不僅是簡單的年齡代溝,幾乎觸及到了傳統文化和多年大環境被西方文化浸入的矛盾。孔子離孩子們的生活太遠,而鋼鐵俠太近,以至於在文化上出現了嚴重的偏差。不僅對女兒,在課上也會為學生漸漸灌輸。他們對於經典理解的南轅北轍令我不安,國文戲劇故事就是讓孩子們加以了解,以盡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微薄之力。

今天分享《論語》第一到第五,學而篇到公冶長篇。這五篇中挑選適合女兒年齡相符的內容,學習的方式是女兒先讀原文,我提問字詞,女兒嘗試翻譯,我簡單翻譯,舉例說明,女兒再解釋。每周3—5天,每天40分鐘,反覆誦讀,抽句翻譯,鞏而固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這一句女兒笑的直不起腰,也因此對夫子的話大感興趣,(之前讀《道德經》很枯燥)我想她是在玩找不同——和她現在的理念有多不同,或者看看古人有多不可理喻吧。不管初衷為何,總算愉快的開始了。我錄下她的大笑,問她為何而笑。她用不可思議的語氣問:

「什麼?不憂慮別人不了解我,

只憂慮我不了解別人?為啥?」

開篇的「不亦樂乎」也問了這個問題,學習使人快樂,她著實不能理解,經典的意義沒有讓孩子學了就要馬上理解,且立志於學的到底是什麼你還要去自己尋找,儲存起來必是他們的人生財富吧。子又曰:「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不怕別人不了解我,怕自己沒有真才實學值得別人了解啊」。人與人之間不被理解是很常見的,君子應怎麼做呢?學而篇最後這一句也是呼應了開篇的看似簡單實而不易的「人不知而不慍」。

為啥?這是很多孩子們的疑問吧。這個年代的他們怕什麼呢,怕不信?不仁?不義?這恐怕會被孩子笑掉大牙。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一道以貫之,忠恕而已。女兒解釋何為忠恕。首先她把恕看成了怨,說成了對自己忠誠,對別人怨恨。覺得不對,不知道怎麼改。我問她,對誰忠,對誰恕?「哦,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新學期的練習冊發下來後讓女兒把答案撕下,女兒輕輕問:你不相信我?我想了一下,轉身離開。感受他人的感受,給孩子以信任,孩子就會有恥且格。」

「德不孤,必有鄰。」

女兒說這個我知道,就是一定會有鄰居的,看她的自信勁兒我不禁捂嘴笑。「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鄰居是要分的,朋友也要分的。「無友不如己者」、「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志同道合的朋友,鄰居才可以。女兒這下明白了,「哦,三觀得合。」

泛愛眾而親仁

女兒說,就是說要love everybody。她把人當仁了。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異端不能愛,要驅之。對人的考察孔子至少從三方面來看:「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每次讀到這三個遞進,我倆便不約而同的發出那兩個連續的疑問: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仁者,人者,忍者?

女兒開玩笑說,老子,孔子,莊子,可子(她的名字),那你有沒有讓自己儘力去做一個仁者呢?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行使仁的人叫知(知通智),而仁者安仁。何為仁者?首先「無惡也」、「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事」、「君子喻於義」,君子從不厚此薄彼,他們言而有信,自省,用禮約束自己,對父母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色難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是仁之本與。孔子說,色難,對父母和顏悅色最難了。女兒解釋「孝」沒有出現差錯,這就是人之常情吧,可好說不好做啊。在《為政篇》用了幾個舉例和反問,說做到了這些這些就是孝嗎?「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中,我們探討這個「方」,是地理位置的方向還是人生奮鬥的方向,最後女兒的譯文變成了:父母在時不出遠門,出了遠門就要告訴父母你去了哪裡以及你的人生方向。我進一步問;如果父母不同意呢,答曰「無違」。甚是欣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論語》中的這一段太耳熟能詳,以至於其解釋也是五花八門,我學的版本違背了孔子的原意,這裡必須改正:這是一個順序,並非孤立存在。如果十五歲沒有定下一個方向,三十歲就不會立,四十還會有所惑。這是一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春天沒有生髮好,秋天是不會有收成的,這是全世界農民都知道的道理。挨到那個年齡就有了那個年齡的能力嗎?不是每個五十歲的人都知天命,只能說是認命了吧。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行什麼?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做到這些,還有餘力,就可以學些知識了。仁義禮智信,對應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在於平衡。又對應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這五福,這麼看來仁義禮智信這「五常」應也如「五行」和「五福」一樣齊頭並進,得以平衡更好啊。

「君子不威則不重」

「信近於義,恭近於禮」

一個孩子他(她)莊重而又威嚴,言而有信又恭敬有禮,孝悌愛仁,好學慎言,擁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克己復禮,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告諸往而知來者,自然會「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而良好的德行有賴於我們家長回到經典和傳統,因為子又曰過:「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田裡的穀子

品牌榮膺[台灣金點設計獎]

微信公眾平台:goodrama

【 群鳥築巢 詩詞歌賦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田裡的穀子戲劇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田裡的穀子戲劇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