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市人才爭奪戰:我們比歷史任何時期,都更需要人才

城市人才爭奪戰:我們比歷史任何時期,都更需要人才

「我們得知一位國內研究分散式能源的權威專家來開會。為了能跟他談上幾分鐘,經過幾次溝通,要到他的高鐵班次,到高鐵站提前等著。人家一看你這麼熱情,沒去賓館落腳,直接到一家重點單位進行考察。」

文|新京報記者李興麗 編輯 | 蘇曉明

校對 | 郭利琴

本文約4049字,閱讀全文約需8分鐘

一年之計在於春。

伴隨著春天一起到來的,是武漢、成都、西安、青島、寧波等二線城市的人才爭奪戰。

今年3月,繼南京推出外地高校生到南京面試可領1000元補貼之後,3月23日,西安推出新的落戶政策: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3天落戶1.5萬人。

2018年3月4日,西安,公安經開分局不到10分鐘,就為一位想落戶西安的博士辦好了手續。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對人才的爭奪,關係到城市升級轉型和區域競爭力提升,不僅二線城市,北京、上海也加入爭奪。3月21日,北京出台了「歷史上最開放的落戶政策」;26日,上海則明確表態「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並設立落戶綠色通道,打造「人才夢之隊」。

當城市和每一個個體的命運選擇緊密相連,我們找到「搶人者」與「被搶者」,聽一聽這場人才爭奪戰背後的各種抉擇。

「從一線到二線,沒有一點失落感是不可能的」

2017年,我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去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任教。

這一年,武漢提出了「五年內留住百萬大學生」計劃,被視為爭搶人才的開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大學畢業生留漢人數達30.1萬,是2016年的3.1倍;新落戶大學畢業生14.2萬,是2016年的近6倍;一年內,武漢戶籍人口總數增加了近20萬人,為歷年高值。我們家都不是武漢人,定居武漢,為此貢獻了4個名額。

我的選擇,除了考慮平台和城市,子女的就學因素也很重要。我有了第一個孩子,在讀博士期間,老婆還生下了老二。就業勢必要考慮孩子未來就學。

有段時間一直在思考,即使留在北京,花幾百萬在三四環外買個房子,每天花兩三個小時在路上耗著,到底圖什麼?最後沒留下,也就不想了。我是做心理學研究的,華中師範大學在這方面排名不錯,加上學校和城市政策都不錯,最後定了武漢。

我來的時候,除了城市的住房補助,學校還給分了一個兩室一廳,每個月只要交兩三百租金就可以。兩個孩子都進了學校的附屬幼兒園,我每天去上課時,就把他們送過去,下班又順路接回家。不用擠公交,節省了很多時間。華師的中學在全國也算比較好的,孩子教育上,沒有太多虧欠感,這點上幸福感很強。

去年,武漢在零門檻落戶的基礎上,開始在長江新城內建設面積1000畝的「長江青年城」,讓大學畢業生能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八折」買房對一些人誘惑還是挺大的。

我有個同學,畢業時去了上海一所高校。上海機會多一些,但是壓力也很大。市裡每個月給一千多住房補助,不夠他租房子。今年他花三百多萬買了個50多平的房子,很多負債,上次見面時,他壓力挺大。在武漢,三百多萬可以買到一百大幾十平的房子,會很舒適。

剛到武漢的這一年很忙,還沒顧上休閑。武漢有很多地方玩,這一年還沒顧上吃和玩。最近武漢大學的櫻花開了,華師和它對門,前兩天我帶著孩子過去站了一會,以後要多出去玩一玩。

要說從一線回到二線城市,沒有一點失落感是不可能的。在來之前,我跟妻子想像過很多次在武漢的生活,真到了還是有點落差。比如,武漢在修地鐵,公共交通目前還不是特別理想,和北京的成熟還是有點差距。當然,這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階段,希望它會越來越好。對現在的生活,我還是挺知足的。

「搶人政策,是一個城市在納賢上的積極姿態」

武漢、南京、西安等二線城市爭奪人才的政策挺多的,開始準備就業的時候總是時不時看到。

說實話,對於一般的博士求職者來說,1000元面試補貼作用有限,300多萬的購房補貼,我們也沒資格享受。更多時候那些熱議的搶人政策,是一個城市在納賢上的積極姿態。

相比城市的政策,我更看重用人單位的具體待遇。比如,我應聘的南京高校,每個月可以提供4500元住房補貼,可以連續申領6年。這就能基本解決租房問題。南京市的政策,應該是博士每個月可以領1000元租房補貼,這部分是額外收穫了。

我大學在東南大學度過了4年,後來又到北京讀研究生,臨到就業的時候,最終還是選擇了南京。

要說優惠政策,三線城市更豐厚,之前接觸過東莞、紹興的工作機會,那裡的新城要發展,學校不僅給職位,還直接送房子。

北京科研資源豐厚,發展機會多,要想硬留,也可以找到有戶口的工作。但是,我出身平凡,抬頭看看動輒五六萬的房價,買車要搖號,真不想剛工作頭20年就活得那麼累。

我和女朋友都在南京讀本科,南京對我們的吸引力一直很大,這裡相對來說算得上平民城市,房價兩三萬,努力一下可以夠得著。

對我們做學問的人來說,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六朝古都,科教中心,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出自南京江南貢院。現在和上海、杭州做鄰居,科教、創業氛圍也不錯。

我對未來生活的設想不多,最重要的是,不要坐班,財務自由。

最近,雞鳴寺的櫻花開了,從雞鳴寺到和平門一線的櫻花,沿著彎彎曲曲的道路,開成了花海。我和女朋友的願望是,能早點去南京賞櫻,然後再吃上一碗老鴨粉絲湯。

博士落戶,只花了10分鐘

我從1998年到西安市人才中心工作,2007年西安市開始組團赴外省招聘,最近兩年的人才政策,是我工作20多年來,所見力度最大的。推介會上,領導說,西安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需要人才。

這種急迫從今年開春的行動也能看出來。兩會一結束,西安就組織了45家重點單位到北京進行推介、招聘。事業單位打破時間、流程限制,面試合格,當場簽約。一起來的還有公安局戶政部門的同事,當場受理落戶,房管部門的同事就安居政策現場諮詢回復。

西安市公安局人才人口爭奪攻堅誓師大會現場。圖片來自網路

我掌握的數據,今年前三個月,西安遷入人口達到21萬,接近去年的總量。年前,西安市500餘名戶籍管理民警舉行了誓師大會,集體宣誓堅決打贏西安人才人口爭奪攻堅戰。

我們對人才的渴求是有原因的。西安是文化古都,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但是另一方面,它面臨的競爭局面是嚴峻的。領導的解釋很形象:西安不沿海,不沾邊兒,沒礦產,要想追趕、超越其他城市,要麼換車,要麼換人。

「搶人」,得拼服務。為什麼同樣是火鍋,海底撈就做得更好?說到底就是要當好「店小二」。比如落戶,現在可以網上申請,快遞到家,把服務做到最優。年前就有一個博士落戶西安花了10分鐘。

再比如,之前,得知一位國內研究分散式能源的權威專家要到西安開會。為了能跟他談上幾分鐘,我們幾次溝通,要到他的高鐵班次,到高鐵站等著。人家一看你這麼熱情,沒去賓館落腳,直接到西安一家重點單位進行初步考察。後來,他已經先後帶了11個專家到西安接洽。

今年春節時,我們還組織了一場高層次人才新春聯誼會。這是以前沒有的,我們通過各大校友會、商會、獵頭公司,邀請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外籍專家、知名企業高管和國家雙一流高校博士生等200來人參加。通過這類活動,人才可以交流,我們也結識了人才,建微信群,再約到咖啡館懇談,引才薦才非常有效。

我手機上的微信群建了十多個。微信群是我們的宣傳陣地,也是戰場。

比如年前,有人把寧波要在全國派駐15名人才聯絡員的消息發進群里,我們就有點壓力了。我們就提出在全國設立20個「引才工作站」,在社會名人和高校中聘請100名「招才大使」和「校園引才特使」的點子。對那些幫忙引薦人才的人,我們是有獎勵的,根據「伯樂獎」,介紹成功會得到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獎金。

無論對什麼人,平時的交流也很重要。我會在微信群里鼓勵大家帶同學、朋友來西安玩,春節的時候也會發發小紅包,活躍氣氛。在朋友圈裡,也會拍西安的景點和花花草草,拍得美美的,吸引大家關注。

近幾年,搶人的戰火還蔓延到了海外。

從我接觸到的數據看,留學回國的人群中文科、管理類專業的人才比較多,計算機、工程設計、通訊等理工科偏少。比如人工智慧、金融類人才,在矽谷、北京都是稀缺寶貝,相對來說,我們能開出的條件,難跟互聯網巨頭抗衡。

但人才爭奪是長期的,第一步搶不到,爭取第二步把人才攬進懷裡。

「專家被騙一次,就絕不會再來」

我的工作說通俗點就是當「媒人」,做「紅娘」。

最近幾年,各大城市開始大力爭奪人才,我就結合工作優勢,開始幫各個地方引薦他們需要的人才。帶著城市的人才政策去上門交流,跟幫人介紹對象一個樣。

算一算,這幾年我見了大幾百個高端人才,真正談成的不過十分之一。以2016年為例,我為青島市引薦了1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3名「青年千人計劃」專家,實際上談了不止20個。現在我手上還有兩個院士正在談,其中一個談了一年多。

影響因素有很多。

首先,找人才就像幫人往家裡娶媳婦,你有車有房,怎麼都好介紹。像杭州、南京、深圳,財政(收入)厚實,政策優惠大,人才就容易「娶進門」。山東省內,青島的人才引進政策起步比較早,力度也比較大。比如,對引進院士給5000萬項目啟動經費,院士每年按要求在青島工作3個月以上的,還有500萬生活補貼;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有100萬生活補貼,還有各項配套措施,人才和項目落地就比較方便。

這中間有一次經歷讓我印象特別深。廣東有個「千人計劃」專家,是一個從荷蘭回來,研究「電子紙」的專家。當時我想把他挖到山東來,跑去廣州找他。廣東提供一棟五層樓讓他做項目實驗室,支持他的科研經費可能也要上億。周教授特別忙,他打趣說,「茂航,我肯定去不了山東,不然給你100萬年薪,你來我這工作吧。」你看看,我這個挖人的,沒挖動人家,還被人家挖了!

還有時候,雙方一談,覺得挺合適。但是其它地方臨時出了一個新政策,人家一看,那裡更合適啊,我們就被動了。現在各個城市的人才政策層出不窮,讓人激動,也有壓力。我出差到北京,只要有時間,都要去教授們的辦公室坐一坐。院士比較忙,我就跟他們的團隊成員保持聯繫,掌握最新動態。

高端人才的引進很不容易。「千人計劃」的一些學者,年齡在30-45歲左右,他們成天泡在實驗室里,對項目的要求很高。反覆談好幾輪,還有幾次實地考察。他們看重做研究的物理空間、服務支持、研究氛圍、科研經費等多個因素。有的地方光看著政策好,落實不了,專家被騙一次,就絕對不會再來。

2013年,青島為成功引進高層次人才的中介機構和個人設立了獎勵金。我在2016年引進了4個人才,獲得25萬元獎金。2017年落實了兩位院士,引進一位院士可以獲得30萬獎金。但是拿獎金不是我的初衷。按照十分之一的概率算,每約見一個人才,至少來回三五趟,很多落地的人才都要跑十幾趟。單是計算差旅費,獎金的意義就沒那麼大。我看重的是每一個項目本身。比如,人才帶來項目,我們要為這些項目做配套服務、做銷售,有時候看好了,還可以參股。入股一個,成功了,那些收益才是最重要的。

洋蔥話題

你選擇現在居住城市的理由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剝洋蔥 的精彩文章:

錢仁鳳的婚禮:想用一百倍的努力,把丟失的生命活回來

TAG:剝洋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