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身法的好壞是衡量演練太極拳的關鍵,十個要點需謹記!

身法的好壞是衡量演練太極拳的關鍵,十個要點需謹記!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圖文 | 網路

編輯 | 立夏

內觀

 茶界 II

巫娜 

00:00/06:06

很多人以為,學會招式招法就能練好太極拳,其實,這遠遠不夠。因為太極拳還有內功心法、太極思維,這些內容必須去悟(反覆默識揣摩),並體現在拳法套路中。這其中,身法的好壞是衡量演練太極拳的關鍵。

太極拳的身法,是為了演化太極而提出來的。太極拳前輩,對此多有論述。陳鑫說:「打拳原是備身法」,許禹生認為太極身法的核心內容是:「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脊背三關,自然得路,圓妙莊嚴,靈活無滯……」李亦蕃《五字訣》則特彆強調:「二曰身靈,身滯則進退不自如,故要身靈。」楊式太極拳家傳《身形腰頂》中更有歌訣流傳:「身形腰頂豈可無,缺一何必費工夫。腰頂窮研生不已,身形順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終何在,十年數載亦糊塗。

此外,太極拳老前輩更是對身法的鍛煉,提出了系統而全面的鍛煉綱——「身法八要」和「身法十要」。其實,「身法八要」和「身法十要」的差別並不大。

太極拳身法錘鍊的目的,是為了讓練成一個立體的圓球,因此,身法鍛煉的要則不能單獨割裂開進行理解,必須根據對拉拔長、內外一如的法則來進行整體訓練。

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

虛領頂勁指的是不要萎靡不振,要保持頭部的中正自然。中正,指的是前後左右不偏斜,不仰頭低頭。做到這點,有三個要點要掌握,其一,虛虛的好像空中有一個細線,把整個頭部帶起來(把兩耳、玉枕和頭皮給整體的提起來一般),此為虛之內涵;其二,頸項部微微的能蹭到衣服領,放鬆不緊張,此為領的法則;其三,收下頜,保護喉頭的要害,拳譜云:「問盡天下豪傑,喉頭永不拋」,喉頭拋,命門則會滯住,清靈之氣就不易上升了,營養頭部的效應就會受到阻擋。

在虛領頂勁的同時,內在里,還有要頭、頸、胸、背,以及相應的血、肉、筋、骨往下流、落、沉,沉到中醫所說的命門、關元穴等部位,不是具體的某一點,而是整個腰部的區域,要腹部放鬆地沉落。此為氣沉丹田。此外初步的氣沉丹田,進一步的,還應繼續沉到整個下半身,這樣,人就不會浮躁了,遇事也不會慌張,還可避免或緩解高血壓等疾病,打起太極拳來,才會給他人以寧靜感,給自身帶來沉穩舒適的內在之享受。

這兩個要則,一定要同時訓練。

含胸拔背和松腰松胯

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錘鍊的是身體的頂和底(天和地)。一個立體的球,必須是上下、前後、左右都具備才能成形,涵胸拔背是錘鍊前和後的原則。含胸不要從外在的形體去追求,否則會練出凹胸駝背來。這種偏差必須杜絕之。含胸是虛懷若谷,拔背是自信包容,此在傳統太極拳譜中被稱為身法十要中的兩要,其實是不容分割的整體。傳統內功太極拳主要用了胸是兩扇門向後敞開和身後如鍋底向四面八方外延展的比喻來幫助理解。現代人用生理學的知識來闡述,想像著左右胸肌如一張信紙往中間收折(折半),兩臂往前送,往內轉,這樣,背部就會有拉緊的感覺,同時把大椎部位往上拔,和虛領頂勁相互接合,這就是拔背。拔背的同時要和沉肩相應和。

松腰松胯是傳統太極拳特彆強調的。腰胯不松,則中節不靈活,太極拳球體之左右的內涵建立不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腰是全身動作靈活的關鍵,而胯隨腰轉,氣勢可以擴展到周圍區域。過去內功太極拳特別講究「一身備五弓」,脊柱是一張弓,這張弓上從大椎到玉枕,下從骶骨到尾閭,弓背就是脊中到命門著一段。這張弓連著其他(上肢和下肢)的四張弓。腰胯一動,其他的四張弓都動彈。這樣,拳法所說的「一動無不動」就能實現。松胯的竅門是圓檔和擴膝,讓身體的重量流往腳掌,這樣,立體的圓就形成力量。此外,松腰松胯做好了,腰就不會酸、痛、累、麻木了,對養生具有重要意義。

沉肩墜肘和裹襠護盹

太極拳所有的動作都要求松肩。松肩的核心是空腋。如何空腋,傳統太極拳是想像腋窩部好像夾著饅頭,如果使勁,饅頭會癟,如果不使勁,饅頭會掉,這樣練拳,就容易做到沉肩了。為什麼要這樣做,容易把腋窩處的極泉穴(屬於心經)打開,氣血容易過去。松肩還有一種練法是想像著肩井穴沉到肘部麻筋處(尺神經溝)。而墜肘因此也就容易實現了。

裹襠的要訣有三,第一,調襠;第二,吊襠;第三,圓襠。其實質是把前陰、後陰、會陰都封閉住,這樣,護盹(胃部)的作用就能發揮了。胃,陽也,位居腹中,主中氣。中氣足,則生命力就旺盛。古代中醫家劉完素等認為,胃的化氣功能,則任何疾病都能逆轉。練太極拳要求護盹,則能讓胸、肩更好的放鬆。這裡的必須要實現的太極功夫就是會陰提,尾閭下垂,收斂臀部(不要翹臀)、百會處虛靈頂勁應該同時完成。如何完成,一點點訓練就能實現。

提起精神和擴膝松踝

練太極拳並不是鬆鬆垮垮著練,而是身形放鬆,而精神要飽滿、集中、寧靜、專一,有氣勢——提起精神至為重要——傳統太極拳「身法十要」中的首要即為 「提起精神」。靈知靈覺才是提起精神的實質。武禹襄在《十三勢行功要解》中說:「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有『腹內松靜氣騰然』也」。如何做到,每次練拳之懷前把任何雜事都辦完,沒有任何干擾的練拳;練拳的過程中,頭裡邊要祥和自然、感覺靈敏。其實,這是讓自身有智慧的練法。因此,有人才說,太極拳是智慧拳。

兩個膝關節要內合,把內里撐開,這樣,圓襠才能實現——同時,還有用膝部的鶴頂穴提腳心動的要求在裡面,如是,舉步才能輕而柔,邁步才能如貓行;同時,踝部亦要放鬆,不要僵硬,這樣,才能實現「十趾抓地」。「十趾抓地」不是練拳的時候用力,而是指發力不離地球的吸引力。練拳的過程一定要踝關節松活,從而帶動腳掌自然著地。

內外相合和中正安舒

內外相合和中正安舒在練拳的過程,是不能須臾離開的。內外相合主要是要落實「外三合」和「內三合」。外三合的就是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如此練拳,上下一體,偏沉則隨。內三合,是神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如何實現,必須實現周身都是立體的圓球才行。有的時候,可以用周身內外,有個十字架在兩個肩胛骨中間相交,連通這個立體的球。

中正安舒的關鍵是垂尾閭。同時,練拳的時候,用上下一體,不亂搖身體為要。「中氣貫於心腎之中,上通頭頂,下達會陰。」如此,才能探究太極之終究境界。演練太極拳,才能積聚出生命的能量,實現「延年益壽不老春」的目的。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生活的玫瑰,請華麗綻放
知道昔稱綿拳的虛實之說,對練太極有好處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