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神獸是怎樣一步步失去神秘性的?

神獸是怎樣一步步失去神秘性的?

觀察整個中國歷史,就會發現神獸有個有趣的演化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是原始階段。對應春秋到兩漢,特點是「人獸相畏」。神獸有非常強烈的自然特徵,除了少量供人役使(如踐龍,操蛇)之外,多數是人們害怕、崇拜的對象。

最早的「神獸」叫「物」。《左傳·宣公三年》:「鑄鼎象物。」「物」的不是普通的物,而是怪物。

神獸是怎樣一步步失去神秘性的?

鑄造的目的,是「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這些「物」,帶有強烈的自然神靈的特徵、

今天出土的很多青銅器上的神獸造型,都能和《山海經》神獸找到對應。

神獸是怎樣一步步失去神秘性的?

涿鹿倒拉嘴墓春秋時期獨角馬銅飾,引自付琳《獨角馬造型的考辨》

這匹青銅馬,和《山海經》里記載的「駁馬」、「驩疏」等獨角馬可以互相驗證。都是帶角的神馬。

所以,對這些怪獸,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畏獸」,例如郭璞注《山海經》經常提到一種《畏獸畫》,比如:

  • 又北四百里曰譙明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貆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郭璞註:「辟凶邪氣也,亦在畏獸畫中。」)

不但有文,還配圖。「畏獸」,表示這是人們害怕的東西。

第二個階段,可稱之為雜糅階段,特點是「人獸相雜」。大概對應魏晉南北朝到唐宋。神獸逐漸失去自然性,演化「瑞獸」,政治含義濃厚。人們對神獸失去恐懼感,開始加以利用。

很多原始怪獸消失了,新的怪獸興起,被人類「馴化」,比如鎮墓獸在全國的流行就在這個時期,神道石獸的流行,也在這個時期。

神獸是怎樣一步步失去神秘性的?

第三是沒落階段,對應宋以後,特點是「人獸不分」。

佛道等宗教侵入想像空間,神獸被宗教整理過,完全失去了神的意義,淪為裝飾品和宗教神佛的坐騎。

比如《西遊記》里的神獸,能變人,如文殊菩薩的獅子,變成全真道士,生活在人類世界。面對青獅、白象、金毛犼、九頭獅子,很難產生畏懼。而《山海經》里不會變化的陸吾、畢方鳥、猲狚、何羅魚……完全銷聲匿跡。

神獸是怎樣一步步失去神秘性的?

清代麒麟補子

縱觀神獸的演化史,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達,未開發領域的不斷縮小,神獸逐漸失去了神性,被「人文」化、「政治」化。

有趣的是,這個變革的關鍵轉折點。恰在唐宋之交,或者是中唐之後。正好與史學上常說的「唐宋變革論」吻合。

我的一位朋友浙江大學孫英剛先生說:「唐宋之交,人們的思想從關注神學到關注人學,從天上的關注拉回到人間。宋代的新儒家更是把政治的天命觀拉回到君主仁政。事實上,這種變化,從古文運動的柳宗元等人就開始了,把宗教讖緯等神學內容從儒學中剔除了出去。」

神獸是怎樣一步步失去神秘性的?

孫英剛《神文時代》

古代帝王非常喜歡用神獸做年號,比如五鳳、青龍、赤烏、神龍、龍朔、神龜。然而最後一個用神獸做年號的帝王,是後梁元年921年的「龍德」。正好是「唐宋變革」之際。

此後宋元明清,什麼嘉靖、永樂、紹興、元豐……再也沒有一個神獸的影子,完全是體現人文精神的「樂」「豐」「嘉」「慶」「隆」以及世俗化道德的「德」「治」「和」等。帝王對神獸完全失去了興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