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股四騎士的帝國,和帝國陰影下的芸芸眾生!

美股四騎士的帝國,和帝國陰影下的芸芸眾生!

作者:陳達

四騎士的說法來自於紐約大學教授加洛韋(Scott Galloway),在谷歌和Facebook不是404的那個世界裡,他們代表著大科技對人類的主宰。對於他們的出場,我認為應該分別如此報幕:

亞馬遜公司:有史以來行業顛覆的集大成者。

蘋果公司:科技成為一種拜物教。

Facebook公司:愛是恆久遠,畫像永流傳。

谷歌字母表公司:晨鐘暮鼓之間,億萬人禱告的對象。

▌一、四個騎士,四方領主

玉盤珍饈三頓飯,廣廈萬千一張床。

人到底需要什麼?有人對生存之問給出極簡主義答案,認為一生無非三飯一床。而我始終認為在動物性以外,每個人都有神性,動物性與神性的疊影之下,蛻露出我們的人性。這當然與我的信仰有關,你也許不同意;但我想你不會否認自己有愛與精神寄託的需要——你或許是無神論者,但你應該不會是無精神論者。

人的需求,特別是我們的精神需求,是四騎士收割的穀場。而加洛韋教授認為——雖不一定如學術概念一般嚴謹,然非常方便理解——我們飄若遊絲、抽象萬化的欲求可以投影於四個具象的器官之上——分別是腦、心、腸以及啪啪啪之處,而四騎士各主一方。

腦之於谷歌,作為我們渴求外部知識的大腦的延伸,讓我們能觸達人類認知最大的邊界。谷歌是現代人的神祇,曾經一個人得了肺炎他會對上帝禱告:求神醫治我!現在小孩半夜發燒,人們會在彷徨無助之間向谷歌禱告:嬰兒發燒39度怎麼辦?

現代人普遍患有知識焦慮,驚恐發作之時的最後防線就是搜索引擎。我曾被一個客戶問到如何投資EE Bonds——啥玩意兒?——撇了一眼身邊的顯示器,谷歌讓我迅速恢復了破碎了兩秒鐘的專業臉表情。

心之於Facebook(或朋友圈,如果你認為Facebook是個404),作為我們心靈的寄託,將愛與我們無比珍視的強關係,與那些在塞班空間里0與1交織的隻字片語、卡通表情堆積而成的音容笑貌 , 以數據的形式——幾乎是永恆地——鎖繫於雲端。

有人說社交媒體無比虛幻,但到底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我覺得我Facebook上(或朋友圈裡)的400個好友無比真實;我覺得躺在抽屜里的一大沓名片無比虛幻。

腸之於亞馬遜,滿足我們在大消費時代面前的飢腸轆轆。亞馬遜主宰了43%的線上銷售,市值超越其他所有零售商的總和。亞馬遜效應(Amazon Effect)——殺害最多的零售商、顛覆最多的行業、交最少的稅,兇惡得簡直禽獸不如。

亞馬遜的Prime服務在美國家庭中的訂閱率要高於美國家庭的持槍率,Prime遲早會成為一項公民權。55%的美國網購者從亞馬遜開始搜索,而只有28%從谷歌開始。或許腦與腸終有一場惡戰,畢竟研究顯示,腸道是我們的第二個大腦——知焦了?趕緊谷歌一下——腸道直接影響我們的喜怒哀樂。

啪啪啪之於蘋果,因為蘋果與其他競品相比,優勢就是性吸引——無論男女或其他高端人士。蘋果之於性吸引可能比較難理解——從本質上講帶明顯溢價的奢侈品都有性意味,帶有生殖器崇拜的色彩。

比如你看到古人瘦骨嶙峋、每日與飢餓困鬥,但他們還是要去立個圖騰建個塔,你就會奇怪——你飯都吃不飽還立什麼塔呀?這時候塔就是奢侈品,同時也是生殖崇拜。要如何理解土豪買遊艇、還要比一比誰的遊艇大?——男人的性尊嚴,size matters。要如何理解女人花三個月工資買包買設計師成衣?——同樣是性吸引,為了前面那些比遊艇的男人們。

▌二、四騎士的正午

腦心腸胃X,在谷歌和Facebook不是404的那個世界裡,一個人的一輩子,都要交代給四騎士。

通過全面覆蓋與持續喂飼我們物質與精神上的需求,四騎士手中的權力指數級增長。在我們的國境以外,

谷歌佔有90%以上的搜索市場;

95%的年輕人使用Facebook及旗下產品;

44%的線上交易、75%的電子書交易通過亞馬遜;

搞邪教的蘋果手上捏著2800億美元現金,標普500里僅有9家公司市值高於此數。

出於變態的好奇心我算了一下——蘋果手上的現金大於標普指數里後230家公司的市值的總和。蘋果雖然只有15%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但定價能力堪比托拉斯,誰也不能阻止腎價飛漲。

縱觀美國歷史,僅有通用電氣的燈泡(75%,1896年)、標準石油公司的煉油產品(87%,1904年)、杜邦公司的玻璃紙(75%,1930年代)、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電話服務(93%,1939年)、IBM公司的計算機(75%,1955年)、施樂的印表機(86%,1971年)和微軟的PC操作系統(80%,1999年)達到過此等壟斷成就。

一人成王,二人成狂。單頭壟斷不了的市場,四騎士成雙成對來壟斷。谷歌與Facebook豪取六成以上的數字廣告市場份額,佔96%的行業增長份額;谷歌與蘋果壟斷99%的移動端操作系統。壟斷地位帶來巨量的吸金能力,在四騎士過去一個季度的財報中淋漓盡至:

裹挾iPhone X的爆款效應,蘋果收入環比增長13%至882.9億美元,利潤第一次達到200億美元關口;谷歌的收入在過去的32個季度里持續保持平均20%以上的增長,至302億美元;亞馬遜收入跳漲38%至605億美元,破天荒第一次給出超過10億美元的利潤;Facebook收入上揚47%,至129.7億美元。

在新一輪的業績雞血之後,從估值上而言,四騎士的預期市盈率(除亞馬遜以外)已經低於行業平均,EV/EBITDA乘數更是全面低於平均。貴?不存在的。

四騎士的2017年業績

四騎士的預期市盈率估值與行業平均比較

四騎士的EV/EBITDA乘數估值與行業平均比較

有人可能奇怪:壟斷應該帶來極高的利潤率,但為什麼谷歌和亞馬遜利潤率都很捉急。原因很簡單——因為亞馬遜和谷歌常年包攬全球研發狂人前二甲,揮金如土。世紀之交時亞馬遜創造了一個估值新玩法——story telling。

在亞馬遜之前,估值用盈利能力與現金流來說話;從亞馬遜之後,估值的邊界變成了故事的盡頭——增長與收入是故事的跌宕起伏與懸念迭起,而利潤與現金流被一腳踢出了故事主旨。 特斯拉、樂視、京東,都得感謝亞馬遜幫他們把這條以故事來估值的路子給走出來。

四騎士將以壟斷或寡頭模式收割來的現金流,毫無保留地投入無人車、無人機、人工智慧、雲存儲的新一輪擴張,他們視資本性支出(capex)如生命的呼吸,而對現金流卻十分厭惡。

蘋果計劃投100億美元在北美大興土木建數據中心;

谷歌曾經通過Google Fiber 給堪薩斯城鋪設公共Wi-Fi,其目的是如同造一台智能手機一樣去造一個「智能城市」;

亞馬遜給印度半島裝了62個運營中心,有史以來頭一遭,三哥也可以在網上買大家電、大傢具。

四騎士撩撥我們的錢袋,同時也毫不羞於掌控我們的思想。在小說《利維坦》中作者說:「精英如何治眾?與其說依靠馬克思學說里之於生產關係的壟斷,不如理解成在傳媒與通信關係上的壟斷更為確切。」通過數據挖掘,他們已然知曉我們身份的各個維度;再通過搜索操控效應(seach engine manipulation effect,SEME)和信息的精準投放,四騎士確實可以誘拐我們的思想,搶身而入我們決策的幾乎每個瞬間。

谷歌搜索結果的排序順序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例子,研究顯示搜索結果的前兩項會吸收50%的點擊的點擊,前十項會承包掉90%。所以我們接受的信息如同被過濾過的水,而過濾過程是個黑箱,如同可口可樂的秘方。曾幾何時各大媒體來做這個,但由於競爭高度激烈、傾向有左有右,受眾獲得的信息多樣性不至於過於凋敝;而如今幾個科技巨頭可以把媒體吃死。

互聯網思想的入口越來越像一個漏斗——62%的美國人通過Facebook、谷歌的YouTube、與谷歌結盟的推特以及 Facebbok旗下的Instagram 獲取資訊;流入各大媒體網站的流量有三分之一源於谷歌,對於許多傳媒而言,其存活高度依賴於谷歌的慈悲;Facebook掐著《紐約時報》15%的流量來源。

而對於消費者而言,我們只能祈禱谷歌能自覺」不作惡「,不然倆巨頭已然掐住入口,他們會像喂一隻拔光了毛的鴨子一樣將」fake news」填入我們的咽喉。而問題是,此時你還有一種自由自在的錯覺。

接入你的思想是場陽謀,谷歌的創始人曾描繪人工智慧的未來,他們認為其核心不是製造一個獨立思想的機器大腦,而是將AI 直接接入人類的大腦。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曾在多個場合說:顯然如果整個世界的信息能直接通過一個比你更聰明的AI接入你的腦中,你的生活會更好。

思想的自由來自於價值觀的多元;但四騎士們已經為你決定了,什麼是對你最好的。

...

行文至此,我們來簡單總結四騎士在烈焰白日之下的張揚行徑——吸金如飲、大興「基建」、塑造思想。這不就是,大兄長嗎?

(四騎士在標普500里的市值佔比,數據取於2018年3月)

▌三、全面戰爭?

曾幾何時,擁有90%煉油市場的標準石油公司,被人肢解成了一個競爭慘烈的行業。大煙草(big tobacco)、大醫藥(big pharma)這些龐然的托拉斯,也都曾經都被肢解弱化,消費者為之雀躍鼓舞。而這次的大科技(big tech),自然也引來了肢解的呼聲。

有些人認為科技寡頭甚至還不如曾經的托拉斯。因為好歹二十世紀的大石油、大汽車、大醫藥還孵化出了美國如日中天的中產階級,但四騎士的錢,得利者甚少,成全了少數的超級富豪。

將通用汽車市值平攤到員工頭上,每個員工扛下23萬美元左右的市值;而諸如Facebook,每個員工對應的市值是——2000萬美元。當然這是一種不考慮外部性的逼仄論調,我幾乎沒有為谷歌掏過錢卻一直享受她作為一隻義眼的貼心服務。(吾輩也當警醒,老話說:如果你買了產品但卻不需要付錢,那麼你就是產品本身。)

群眾呼籲監管出手,但也有人呼籲在直接粗暴拆解四騎士之前,監管可以學學不列顛人的政治智慧,做一個大陸平衡手即可,也即提供平台、鼓勵競爭。因為四騎士雖看似各有所屬領土,但顯然他們不能相安無事。我們來看一看他們愛恨交織的競爭版圖。

挑幾個主要矛盾講一講。

谷歌 vs 蘋果

谷歌在智能手機上已經幾度與蘋果交鋒,雖然Pixel尚無出頭之日,雖然Pixel 2 吊炸天的700刀價格讓人揶揄其「賣系統,送手機」,但谷歌的精神確實執著得讓人心疼。而Google Pay也躍躍欲試要與Apple Pay展開新一輪抱摔,如今已然實現聲控支付——雖然我覺得兩者都不如WC Pay。

在這之前,我們還記得苟喘多年的Google Checkout與 Google Wallet,我們還記得谷歌吃了吐的摩托羅拉,不得不欽佩谷歌不破水果攤終不還的執念。何況谷歌還有Android 去啃iOS,還有孵化中的大殺器Fuchsia。屢被吊打卻又屢打也不掉,讓我們為谷歌肅然起敬。

亞馬遜 vs 谷歌

不過谷歌的後花園也不是固若金湯,之前提到有55%的網購者選擇亞馬遜作為搜索入口。對於廣告商而言,亞馬遜肯定不如谷歌看家的AdWords來得世故精妙,但其優勢在於對消費行為的精準分析。而亞馬遜一直號稱廣告界沉睡的雄獅(財報中未單列廣告收入,據eMarketer估算2017年廣告收入為17.7億美元,與1780億總收入相比就是一根毛),由於獨掌用戶海量、精準的購物數據,要破谷歌與Facebook在數字廣告的雙寡格局,非亞馬遜莫屬。

(數字廣告收入,eMarketer研究預測)

谷歌對亞馬遜也並不心慈手軟的,在亞馬遜看家的雲業務上,谷歌又一次使用賣軟體送硬體的老策略,這次是如果你換到她家的雲服務,就送你一台Chomebook筆記本。而在電商這條戰線上,谷歌最新上線了Google Express,聯合大批苦秦久矣的亞馬遜死敵——Target、沃爾瑪之流,築起了一個一站式消費入口。

谷歌 vs Facebook

谷歌與Facebook這一對廣告雙頭自然也是棋逢對手,雖說谷歌是整理信息資源,而Facebook是整理人際關係,但整理到最後,都需要廣告變現。

原本谷歌對社交頗有野心,Google+ 直接叫板Facebook,掐得也很兇,爭奪用戶時間和入口地位。後來玩不過,重整策略,現在基本算是撂挑子走人。雖然谷歌基本與SNS揮淚,但是始終不忘能陰Facebbok一把,比如谷歌最近強推的信息流廣告業務Google Feed,就直接叫板Facebbok 玩得極溜的 News Feed。

然而雙頭彼此的技藝切磋之間,在負外部性的屠殺下,放出的都是傳統傳媒的淋淋鮮血。

▌結語

殺戮正午,魂歸何處?四騎士會不會互相把對方干翻,而吃瓜群眾從中得利?

作為消費者,你會希望四騎士殺得天昏地暗,如同你希望美團用一把二十米長的大刀去砍滴滴。但矽谷精神實質上反對達爾文式的競爭,大佬彼得·蒂爾公然宣稱「競爭為歷史的遺迹」,如同凱恩斯說「黃金是野蠻的遺迹」。在那本讓蒂爾名滿天下的《從0到1》里,他屢屢傳教競爭的危害,視競爭為資本主義設下的陷阱——「競爭讓你的眼光始終在對手上,而不去關注自身。」

看到許多企業不得不耗死在無休止的行業競爭里,矽谷也想明白了,我們做企業,要麼為理想,要麼為賺錢,誰tm創業是為了打敗競爭對手?想明白了就好辦,一有狼煙四起、老子就和對面合併,抱團搞壟斷美滋滋。在矽谷,如Snap這樣血戰到底的科技公司一定是非主流;而對於大多數的初創公司,投誠招安比尿急如廁還要自然而然。

比如谷歌這隻禽獸,就從頭到尾買下過兩百多家公司。

所以你不要想著競爭能起到實質的限制作用,競爭如果有用,這四騎士四巨頭怎麼越 PK 越膨脹?谷歌和Facebook是有局部小衝突沒錯,但事實是這對雙頭巨蛇加在一起——關鍵詞與信息流雙劍合璧——從2006年到2015年,把傳統報紙的廣告收入幹掉了75%。他們不是在競爭,他們是在競合。

曾有一個谷歌僱員出來說:「矽谷就是那麼一個地方,有那麼一小撮人,為一小撮的公司工作,但他們的選擇,會影響十億人。」 上一次我們看到一個掌管全身慾望的、無所不在的、無遠弗屆的、影響十億人的小俱樂部,是什麼時候?(完全沒有陰謀論的意思,這裡統統都是陽謀。)

矽谷如果彼此抱團,那解放全人類就落在了西雅圖的亞馬遜。我曾分析過亞馬遜的可怕之處是其顛覆模式的普遍適用性,她見誰都欠顛。我預測多年後上面那張PK圖裡,會有密集的戰旗插在亞馬遜周圍,甚至搞出三英戰呂布的戲碼。亞馬遜模式的擴張力是其他三家公司所不具有的——谷歌業務也很鋪張,但總是顯得散兵游勇。

而亞馬遜的一切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你可以觀察一下亞馬遜的商標,一個箭頭從A指到Z,意思是老子統領萬有。這個商標改自千禧年,如同鐮刀鎚頭般意志鮮明。谷歌領悟過來後若有所失,於是將名字改為拗口的「字母表」,勉強能剛一剛。

熟悉西方文化的人一定會想起《聖經》里的一段話,《啟示錄》第一章第八節記載——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俄梅戛乃希臘字母首末二字),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一個公司要有多大野心,才會去用聖經里一段神說的話,來隱晦地為自己背書。

我似乎聽到亞馬遜說:我是A,我是Z,我是萬有,我是everything。——想想,都覺得背脊發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隆匯 的精彩文章:

和記電訊香港暴跌15%的背後:留不住的期待,止不住的頹勢
奧立仕:全面布局純電動汽車產業鏈 再投5000萬美元巨資控股充電樁營運商

TAG:格隆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