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閃電戰》戈蘭高地上的鐵十字:中東戰爭中敘利亞軍隊的德制戰車

《閃電戰》戈蘭高地上的鐵十字:中東戰爭中敘利亞軍隊的德制戰車

(溫馨提示:本文約5800字,配圖40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作為戰車強國,德國在二戰時期製造了超過50000輛各式裝甲戰鬥車輛。當戰火平息,仍有數量可觀的德制戰車被遺留在廣袤的歐洲大陸上,其中很多保存完好或有修復價值的車輛被部分歐洲國家回收並作為現役車輛繼續使用。不過,由於德國軍工體系的瓦解,這些戰車的後勤維護面臨困難,很快被更新型的戰後裝備取代,而它們最後的歸宿無非是銷毀、淪為靶標或作為剩餘物資變賣。

■1944年夏季在諾曼底被盟軍繳獲的德軍裝甲車輛。戰後,大量德制戰車被修復後繼續使用。

戰後烽煙不絕的中東一直是新老武器最火爆的傾銷市場,不少二戰德制戰車被轉賣給中東國家,其中頗具實力的敘利亞是最大的買主,在20世紀50、60年代從多個歐洲國家購進了數十輛德制戰車,包括IV號坦克、III號突擊炮、IV號坦克殲擊車等型號。儘管這些舊式裝備性能已經落後,但缺乏戰車的敘利亞依然將其用於實戰。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這些老邁不堪的德制戰車被部署在關鍵的戈蘭高地上作為火力點使用,敘利亞因此成為最後一個將二戰德國戰車投入戰爭的的國家,然而這些昔日叱吒歐陸的鐵甲英豪在中東戰場上的結局異常慘淡。本文將為各位梳理敘利亞軍隊中德制戰車的來龍去脈。

IV號坦克

被譽為「德意志軍馬」的IV號坦克在整個二戰中一直是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坦克,製造數量多達8500餘輛,遺留數量也較多。敘利亞在戰後從法國、捷克斯洛伐克和西班牙購進了IV號坦克,都是裝備48倍徑KwK 40型75毫米坦克炮的後期型,以H型和J型為主。這些IV號坦克在進入敘利亞軍隊後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改造。

有資料稱敘利亞從法國購買了40餘輛IV號坦克,實際上戰後法軍自己裝備的IV號坦克也不過11輛而已,到50年代時能夠開動的已經屈指可數。法國人對IV號坦克並不看重,在1945年時就轉為戰備車輛存入庫房落灰。在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法國向交戰雙方出售軍火,為數不多的IV號坦克大概就是在1950年至1951年間運到敘利亞的。來自法國的IV號坦克基本都是H型,但其中一輛是用D型炮塔和J型車體拼湊而成。這些IV號坦克都曾在二戰中親歷戰火,隨後被繳獲或回收,在維修時使用了其他車輛的部件,其中一些缺少航向機槍等隨車裝備。

■被繳獲後進入法國軍隊服役的IV號坦克。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蘇軍在布拉格附近的米洛維采建立了一處武器收集站,用於回收遺棄在捷克境內的德軍裝備,到1946年1月時這裡已經聚集了165輛車況各異的IV號坦克,蘇軍利用特普利採的一處德軍維修站儲備的零配件進行了修復,同時四處收集可用的彈藥,包括來自德國蘇占區的繳獲品。在1946年,捷克斯洛伐克人在打掃戰場時又回收了102輛IV號坦克的殘骸,其中80輛被修復。1947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陸軍接收了245輛整備完畢的IV號坦克。

■1945年4月遺棄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IV號坦克殘骸。戰後,這些殘骸被蘇軍收集起來加以修復。

捷克軍隊裝備的IV號坦克包括D、G、H、J型等多個型號,實際上難以區分,因為大多都是利用不同型號的車輛的部件修復的。雖然捷克軍工部門能夠對IV號坦克進行一定的維護,也不過是聊勝於無,其中大部分車輛都需要徹底的翻修。少量IV號坦克更換了捷克自行設計的轉向機構,因為資金不足並未推廣。捷克人還曾為IV號坦克重新生產了一批側裙板,但對於戰後的破甲彈和反坦克炮彈已經毫無防禦力可言。在蘇制T-34/85實現國產化後,捷克斯洛伐克的IV號坦克於1954年悉數退役。

■今日保存在捷克的IV號坦克。戰後初期,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曾裝備過200餘輛IV號坦克。

1955年4月8-22日,一個敘利亞代表團造訪布拉格,採購了包括IV號坦克在內的一批德制武器,這筆交易以英鎊結算,敘利亞以4500英鎊/輛的單價購買了45輛IV號坦克,按今日幣值計算每輛坦克高達8.6萬英鎊,約合75.4萬人民幣。考慮到這批舊裝備的實際價值及大馬士革外匯緊缺的情況,捷克人實在是獅子大開口。除了車輛外,捷克方面還負責翻修、提供彈藥和配件。1955年11月初,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IV號坦克運抵敘利亞。此時,先前從法國購進的IV號坦克已經不堪使用,於是敘利亞又在1958年向捷克斯洛伐克購買15輛IV號坦克用於拆換零件,同時購入16台翻新的邁巴赫HL 120 TRM型發動機。敘利亞從捷克購買的IV號坦克中很多都缺乏同軸機槍或航向機槍。

■捷克斯洛伐克轉賣給敘利亞的1輛IV號坦克,從3個托帶輪判斷可能是J型。

第三個向敘利亞提供IV號坦克的歐洲國家是西班牙,總數為17輛。這些IV號坦克並非戰利品或修復品,而是西班牙於1943年從德國採購的,當時共有20輛,全都是H型,它們接受了良好的維護,沒有經過改造,也沒有經歷戰鬥。西班牙於1965年向敘利亞出售了這批IV號坦克,並留下了詳盡的出口記錄,每輛車的底盤號都有跡可循,在移交時這些坦克依然保持著德軍裝備的原貌,這也是敘利亞人得到的車況最好的一批IV號坦克。

■在馬德里街頭參加閱兵的IV號坦克。西班牙軍隊的IV號坦克都是德國原裝,而非修復品或拼裝貨。

敘利亞究竟得到多少輛IV號坦克已不可考,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坦克的出勤率很低,到60年代時大約僅有20~30輛可以開動。這些IV號坦克都接受了程度不同的改造,加裝了工具箱和蘇制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機槍的支架。從捷克接收的車輛還保持著在捷軍服役時的特徵,比如後期加裝的履帶固定架和把手等。部分IV號坦克保留著原裝的MG-34航向機槍,有的則用尺寸相近的蘇制DS-39機槍代替,但大多數車輛都沒有機槍,或用鋼板將航向機槍口封死。據說有1輛IV號坦克使用蘇制12.7毫米機槍作為同軸機槍,考慮到德什卡機槍的尺寸,肯定塞不進IV號的炮塔內,有可能是體積較小的別列津UB航空機槍。不清楚敘利亞人是否用較先進的蘇制電台取代德制Fu 5電台,如果換裝更易操作的通信設備,那麼機電員的位置可能被一併取消。

■一輛被以色列軍隊繳獲的敘軍IV號坦克的細節照片,從車體前方的備用履帶固定架和乘員出入艙蓋上的把手可知,該車來自捷克斯洛伐克。

■敘軍在IV號坦克指揮塔上安裝的高射機槍架。

敘軍的IV號坦克使用黃色或橄欖綠色單色塗裝。在「六日戰爭」之前,IV號坦克上沒有國籍識別標誌,直到戰爭爆發後,敘軍才在某些車輛上匆忙畫上紅色三角形標誌以便識別。由於敘軍士兵常常胡亂射擊,為了避免誤擊很有必要為戰車加上識別標誌,儘管這樣做會削弱偽裝效果。

■敘利亞軍隊的IV號坦克採用黃色或橄欖綠色單色塗裝,上面兩圖是以色列在戰爭中繳獲的敘軍IV號坦克,展示了其塗裝特點。

有種說法稱敘利亞曾在50年代向古巴巴蒂斯塔政權提供過少量IV號坦克,最終落入卡斯特羅手中。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當時敘利亞自己尚在滿世界搜羅各種武器,根本不可能將重金購置的坦克送往加勒比地區。

III號突擊炮

從某種意義上說,III號突擊炮對於德軍裝甲部隊的價值甚至超過「虎」式、「豹」式等明星戰車,其產量高達10000餘輛。戰後,敘利亞從歐洲國家購入了至少28輛可動的III號突擊炮,但由於缺乏備件,一直處於拆東補西的窘境,實際出勤數量維持在個位數。

在1950年至1951年間,法國在向敘利亞出售IV號坦克的同時,有9輛III號突擊炮也被加入訂單,它們都是40年代後期封存的裝備,可能都是G型,也有資料稱其中有早期的F型。這批III號突擊炮自從二戰結束後就沒有接受過像樣的維護,車況很差。

戰後捷克斯洛伐克最多時擁有126輛可以作戰的III號突擊炮。二戰結束後,蘇軍在捷克城市傑欽佔領了一處德軍突擊炮維修站,繳獲了很多完整的和正在修理的突擊炮。在完成維修後,這批戰利品被移交給捷軍,繼續服役至1953年11月退役封存。

■戰後被捷克斯洛伐克作為電影道具使用的III號突擊炮,圖中的半履帶車是戰後生產的OT-810。

1955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在向敘利亞交付首批IV號坦克的同時也一道移交了12輛完好的III號突擊炮,其中1輛來自羅馬尼亞。這些III號突擊炮全部為G型,並且都保留了詳盡的出口記錄,包括在捷軍服役時的註冊號,但沒有記錄底盤號。III號突擊炮的價格低於IV號坦克,每輛3250英鎊,這次交易還包括10輛報廢的III號突擊炮,作為備件車。

有捷克學者認為,在1956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再次向敘利亞提供了10~20輛喪失行動能力的III號突擊炮作為備件車,這批車輛可能沒有發動機。如果說法屬實,那麼敘利亞可能用這批車輛替換車況不佳的來自法國的III號突擊炮,那些半埋在戈蘭高地上充當火力點的III號突擊炮也很可能是這批車輛。

■戰後羅馬尼亞軍隊裝備的III號突擊炮。

二戰時作為軸心國的一員,羅馬尼亞曾經從德國採購了III號突擊炮,並一直保留到50年代初。戰後,羅馬尼亞曾將1輛III號突擊炮送往捷克斯洛伐克作為實驗平台,用於驗證一套改裝升級方案是否可行。在項目取消後,這輛III號突擊炮也被捷克人轉賣給敘利亞。

1943年西班牙向德國購買IV號坦克時也一併購進了III號突擊炮G型。1965年,西班牙將6輛III號突擊炮出售給敘利亞,與IV號坦克一樣,這些車輛仍保持二戰時的原貌,沒有經過改造。

■西班牙軍隊的III號突擊炮在馬德里街頭列隊行進。

敘利亞為購進的III號突擊炮加裝了1挺布雷達12.7毫米航空機槍作為防空武器,這種種氣冷式機槍採用彈鏈供彈,理論射速700發/分,空地兩用。這些機槍應該是敘利亞從50年代淘汰的二戰義大利飛機上拆下來的。某些照片顯示,敘利亞軍隊的部分III號突擊炮還保留著防磁塗層。

■敘軍在III號突擊炮的指揮塔上加裝了高射機槍架。

■一輛加裝了布雷達航空機槍的III號突擊炮G型,裝填手艙口上的遙控機槍還在,值得注意的是該車還保留著防磁塗層。

■陳列在以色列裝甲兵博物館內的III號突擊炮,繳獲自敘利亞軍隊。最初該車為黃色塗裝(上),後來重新塗成綠色(下)。

其他車輛

除了數量較多的IV號坦克和III號突擊炮外,敘利亞還購進了其他幾種型號的德制戰車。法國將6輛從戰場上回收的IV號坦克殲擊車連同大批輕武器一起賣給了敘利亞,它們都是安裝Pak 39型75毫米反坦克炮的早期型。此外,敘利亞還從法國得到了5輛「野蜂」自行火炮,但是法國人沒有提供充足的彈藥,所以它們很可能使用來自蘇聯的彈藥,至少有1輛「野蜂」加裝了布雷達機槍作為防空武器。有資料稱敘利亞軍隊還裝備過「野牛II」自行步兵炮,這種車輛只製造了14輛,其中8輛戰損,6輛因故障被遺棄。英軍曾將繳獲的「野牛II」運往埃及,埃及人在戰後又回收了一輛,最後拼湊出3輛可用車輛,其中1輛參加了1948年對以色列的進攻。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敘利亞軍隊使用過「野牛II」,由於在1958年至1961年間敘埃兩國曾一度聯合,敘利亞可能在此期間獲得了「野牛II」。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宣稱擊毀1輛「野牛II」,但沒有殘骸和照片佐證,很可能是敘軍的III號突擊炮或SU-100自行火炮。

■敘利亞軍隊裝備的IV號坦克殲擊車,注意車體側面書寫的阿拉伯文字。

■敘利亞軍隊裝備的「野蜂」自行火炮,攝於20世紀50年代末。

■遺棄在沙漠中的「野牛II」自行步兵炮,攝於1948年,沒有明確證據表明敘利亞裝備過該型戰車。

水源戰爭

在50、60年代敘利亞購進德制戰車是其加強軍隊建設的舉措之一,儘管投入巨資購買了大量裝甲車輛,但敘利亞的軍隊組織非常混亂低效,裝甲部隊的建制從未超過旅級規模,也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指揮鏈,所有部隊均聽從大馬士革總部的指揮,形成類似於車輪輪輻的指揮體系。

敘利亞軍隊的IV號坦克和III號突擊炮被配備給三個嚴重缺編的獨立裝甲營,負責支援第8、11、19步兵旅。IV號坦克殲擊車被編成一個排,與部分T-34、SU-100混編在一個裝甲營中。「野蜂」的編製情況不詳。

■20世紀60年代,敘利亞IV號坦克的車組成員在列隊受閱,旁邊是1輛蘇制T-34/85坦克及其車組。兩位二戰時期的死對頭在敘利亞並肩作戰,堪稱奇觀。

■20世紀60年代初,敘利亞軍隊的一個III號突擊炮車組在座車前留影。III號突擊炮的標準車組為4人,而敘利亞人卻整出5人車組。

敘利亞軍隊的德制戰車在60年代中期被投入與以色列的「水源戰爭」,其實是圍繞爭奪約旦河水源而爆發的一系列武裝衝突。在1964年,敘利亞將部分IV號坦克以半埋方式部署在戈蘭高地西側,作為火力點使用,其位置緊臨敘以邊界,可以居高臨下地攻擊高地下方以色列加利利地區的水利設施和耕地。將IV號坦克如此部署並非它們特別適合這項任務,考慮到以色列人的反擊,這些老舊戰車即使損失也不可惜。此外,IV號坦克的部署位置地勢較高,以色列人也不太容易擊中它們。

■在戈蘭高地上被擊毀的敘軍IV號坦克,可以看出其陣地的位置較高,俯瞰高地下方的開闊地帶。

1964年,敘利亞宣稱計劃修建水利設施,攔截約旦河35%的水量,此舉將使以色列陷入用水危機,後者隨即以戰爭行為作為回應,利用火炮和狙擊手襲擊敘利亞水利工程工地。1965年,以色列軍隊的M4「謝爾曼」坦克從己方國境內開火攻擊戈蘭高地上的敘軍IV號坦克,未能奏效。之後,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要求兩國軍隊撤離邊界,但敘以雙方均無意撤軍,在停火期間繼續備戰,待停火結束後再度開戰。敘利亞的IV號坦克重新開進半埋陣地內,而以色列人出動了「百夫長」坦克,早已計算好射擊諸元,嚴陣以待。「百夫長」作為戰後西方第一代主戰坦克性能遠勝IV號坦克,交火結果毫無懸念,2輛IV號被擊毀,其餘的全部被乘員放棄,「水源戰爭」也就此收場。

■以色列裝甲部隊裝備的英制「百夫長」坦克,其性能遠勝IV號坦克。

六日戰爭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當天對埃及實施了先發制人的打擊,而對約旦和敘利亞採取守勢。敘利亞軍隊組織混亂,反應遲鈍,缺乏戰爭準備,大馬士革總部居然通過收音機收聽埃及廣播獲取戰爭信息,而開羅電台完全是一派胡言,甚至以軍已經逼近蘇伊士運河時還像如今某些自媒體一樣,吹噓埃軍英明神武,不可戰勝。被埃及虛假信息矇騙的敘利亞國防部建議政府利用「當前大好局面」立即向以色列發動進攻,並在6月5日深夜倉促擬定了作戰計劃。次日拂曉,敘利亞軍隊接到進攻命令,當其他部隊尚在調動時,駐戈蘭高地的三個旅在幾個獨立裝甲營的支援下率先發起進攻。

■1967年6月6日以色列軍隊的M4坦克群在西奈半島上狂飆突進。

根據戰後掌握的資料,在6月6日敘軍大約有25輛可以作戰的IV號坦克,還有10餘輛處於癱瘓狀態,可以肯定的是購自法國的車輛已經無法使用,主力是來自西班牙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車輛。敘軍能夠開動的III號突擊炮大約有20餘輛,還有10餘輛無法使用,它們大部分被部署在戈蘭高地的半埋式隱蔽陣地內,還有一些被埋在戰略要點充當碉堡。此外,數量不多的IV號坦克殲擊車和「野蜂」也參加了作戰。

■部署在戈蘭高地上的敘軍IV號坦克,攝於被以軍摧毀後,炮塔側裙板上的圖案可能是以軍士兵所繪。

■一輛敘軍裝備的IV號坦克局部特寫,炮塔側裙板上的文字是某位犧牲的戰士的名字。

敘軍在6月6日的進攻完全是一場災難,參戰各部在向前線運動時各行其是,毫無陣型可言,基本上是一盤散沙,七零八落地散布在戰場上,其中一個向南迂迴的排沒有找到正確的渡口,貿然強渡約旦河,結果連人帶裝備全都被河水吞沒了。還有情報顯示,有的敘軍單位臨戰怯敵,不聽指揮。在進攻最初的24小時內,敘軍僅向以色列境內推進了3公里,之後在以軍的反擊下節節敗退,戰至6月8日下午,敘軍就退回己方邊界一側。同時,以軍在擊潰西奈半島的埃軍後,主力北上戈蘭高地,於6月9月向敘利亞展開猛攻,在15小時內就消滅了當面敘軍部隊20~25%的兵力。6月10日午夜,雙方宣布停火,這次持續僅6天的戰爭以「六日戰爭」載入史冊,以色列取得完勝,奪取了戰略要點戈蘭高地。

■在「六日戰爭」中被以色列軍隊擊毀的敘軍T-34坦克和SU-100自行火炮。

在「六日戰爭」中,敘利亞軍隊的德制戰車損失慘重,至少有10輛IV號坦克被以軍坦克和飛機摧毀,最後一例戰損發生在6月10日,1輛IV號坦克被以軍的M50「超級謝爾曼」擊毀。另有4輛IV號坦克被以軍繳獲,因為沒有利用價值而被直接送進了博物館。此外,還有兩輛相對完整的IV號坦克殘骸被以軍回收,用於評估彈藥毀傷效果。以軍宣稱摧毀了3輛III號突擊炮,繳獲1輛,另有部分III號突擊炮在6月10日被圍時由乘員自毀。在「六日戰爭」後,III號突擊炮就從敘利亞軍隊的裝備序列中消失了。以色列方面的情報顯示,敘軍的5輛「野蜂」都存在機械問題,在戰爭結束時都已無法開動,但以軍沒有找到這些車輛的殘骸,它們可能被以軍炮兵擊毀在停火線敘利亞一側。敘軍的6輛IV號坦克殲擊車中有1輛被以軍坦克擊毀,其餘5輛又服役了一段時間,但沒有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登場,顯然已經退出現役。

■以軍在戈蘭高地上繳獲的1輛敘軍IV號坦克。

■遺留在戈蘭高地舊戰場上的一輛IV號坦克殘骸。

■戰爭結束後,2輛被以軍繳獲的IV號坦克等待被拖往後方。

■遺留在戰場上的III號突擊炮,表面已呈鐵鏽色。

■被以軍擊毀在半埋掩體內的敘軍IV號坦克殲擊車。

後記

敘利亞軍隊的德制戰車在「六日戰爭」中損失殆盡。戰後殘存的IV號坦克已經過於老舊,與廢鐵無異,在蘇聯對敘軍進行整編後被蘇制戰車取代。除了1輛IV號坦克被賣給熱衷戰車收藏的約旦國王海珊一世外,其餘坦克均被拆毀。

■一輛被擊毀在戈蘭高地上的敘軍IV號坦克殘骸。經過多年風吹雨打,其表面油漆早已剝落,車尾顯露出最初的德軍鐵十字標誌。

有傳聞說,在「六日戰爭」後,曾有一些二戰德國老兵幫助敘利亞訓練坦克乘員,甚至親自參戰,這是無稽之談。蘇聯直到1956年才釋放了最後一批德軍戰俘,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斷然不會再想與蘇聯發生任何聯繫,更加不會在蘇聯的要求下前往中東。在60年代中期,東德曾向敘利亞派遣過小型軍事代表團,考慮到以色列的反應,東德也不可能將前二戰德軍人員派往如此敏感的地區。

■今日保存在特拉維夫軍事博物館內的IV號坦克。

■以色列博物館中有關IV號坦克的說明牌,標明為IV號G型,而敘利亞的IV號坦克基本是H型和J型。

1991年海灣戰爭時,有人在大馬士革以北的某座軍事基地內看到作為「儲備物資」的5輛IV號坦克殲擊車。90年代中期,海珊一世曾想將它們全部買下,但未能如願。直到近年的敘利亞內戰,這些IV號坦克殲擊車仍不見蹤跡,可能已經拆毀,或毀於戰火。至今,仍有一些德制戰車的殘骸散落在戈蘭高地上,成為「六日戰爭」的見證。

■直到今天,在戈蘭高地上仍殘留著不少德制戰車的殘骸,如上兩圖中的IV號坦克(上)和III號突擊炮(下)。由於地形崎嶇,又散布著大量啞彈和地雷,這些殘骸難以回收。

■以色列在戈蘭高地上建立的戰爭紀念碑,主體是一輛M113裝甲車的殘骸,已經與一棵大樹融為一體。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本文原文發表于軍事公眾號「尼伯龍根工廠」,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崎峻軍史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戰艦》至貴壓載:1942年美軍「鱒魚」號潛艇的敵後運金之旅
《戰艦》美軍航母遺骸驚現海底,曾參與首次超視距海戰

TAG:崎峻軍史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