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不愧是帝國之都:細數維也納環城大道上的雄偉建築和人文場所

不愧是帝國之都:細數維也納環城大道上的雄偉建築和人文場所

上一篇:畫不驚人死不休的矯飾主義和巴洛克藝術:藝術史博物館之五

從維也納的博物館區沿環城大道北行不遠,一座古希臘風格的雄偉建築立在路旁,它就是奧地利的國會大廈。按照1861年《二月特許令》制定的帝國議會結構,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統治時期的奧地利採用兩院制,即下議院和貴族院。1874-1884年建築師特奧費爾·漢森授命建造這座歷史主義風格的國會大廈作為帝國議會所在地,在此之前這位來自丹麥的建築家剛剛完成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樓的建造。國會大廈採用古希臘的建築風格還有特別的意義,它象徵了古希臘是民主的搖籃。1918年在這裡發生了奧地利走向共和的重大變革。1919-1920年,制憲國民議會制定了聯邦憲法,是現在奧地利共和國憲法的基礎。目前的奧地利議會由國民議會和聯邦議會組成。

大廈內有兩間會議大廳,通過中間的列柱大廳連通。兩間會議大廳的樓頂四角裝飾著八座戰車雕塑,象徵著勝利。

建築主立面上方山形牆中雕刻的17個人物,代表當初奧匈帝國的17個省。

門前的雅典娜噴泉由Carl Kundmann(1838-1919)等三名奧地利雕塑家依此前漢森的規劃於1893-1902年製作完成。智慧女神雅典娜左手持長矛,右手托著勝利女神尼刻。雅典娜和尼刻都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尼刻是雅典娜的從神。在古羅馬神話中,雅典娜對應的是彌涅爾瓦,尼刻對應的是維多利亞。

雅典娜雕像下方有四個人物,分別代表流經奧匈帝國的四條主要河流,前面兩個人物代表多瑙河和因河,後面兩個代表易北河和伏爾塔瓦河,兩側是頑皮的丘比特騎海豚嬉戲。

噴泉兩側路口各有兩尊馴馬者雕像,為J. Lax製作於1897-1900年,象徵對激情的抑制,這點被認為是議會合作成功的先決條件。

國會大廈在環城大道外側,對面是空曠的人民公園,向北走的大道兩側則是兩幢相對而立的建築。東邊是城堡劇院,前身為瑪利亞·特蕾西亞統治時期於1741年開業的老皇家劇院,號稱歐洲第二古老的劇院。1888年,此前設計建造過自然史和藝術史博物館的Gottfried Semper和Karl von Hasenauer兩位建築家重建了這座新劇院。1918年共和國成立以前叫霍夫堡劇院,現在是奧地利國家大劇院,不過建築上方仍然保留著當初刻下的「皇家霍夫堡劇院」的字樣。

西邊的維也納市政廳是維也納市長、市議會和州議會的辦公地,由Friedrich von Schmidt設計,就是主持過聖斯蒂芬主教座堂大修並被授予維也納榮譽市民稱號的那位德國建築家。這座新哥特風格的市政廳建於1872-1883年,主立面有五座尖塔,非常引人注目。

中塔的塔身高達98米,塔頂屹立著一尊3.5米高的市政廳守護騎士雕像,為奧地利鐵藝家Alexander Nehr(1855-1928)製作,完全用精鐵打造而成。

市政廳北側緊鄰的是歷史悠久的維也納大學。它由奧地利公爵魯道夫四世於1365年創立,至今已有650多年歷史。他死後弟弟阿爾布雷希特三世(Albrecht III,1349-1395)繼承爵位,擴建了這所大學。如今的維也納大學由8個學院約190個系組成,分別位於94個地方,分散在維也納各區。位於環城大道西側的這座文藝復興式建築為學校主樓,建於1877-1884年,由奧地利建築家Heinrich von Ferstel(1828-1883)設計,是維也納大學的中樞。整幢建築長161米、寬133米,由兩幢對稱的教學樓組成,通過一條華美的長廊連接。

走進主樓,學生們背著書包從我們身邊匆匆走過,那應該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大樓正中有個面積約3300平米的庭院,很多人在院中支個躺椅看書聊天,很是愜意。

庭院四周是一圈長廊,裡面陳列著一百多尊維也納大學著名校友的胸像。

歷史上維也納大學產生過1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熟悉的精神分析理論創始人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等都是從該校畢業的。下面這兩個是物理學家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1803-1853)和薛定諤(Erwin Schr?dinger,1887-1961)的雕像。

到維也納大學這裡,環城大道向東拐去,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最後一個景點位於這個拐角西北方向。穿過一片大草坪,遠遠地看見兩座雄偉的尖塔,那就是感恩教堂。

1853年2月18日,當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散步至此時,匈牙利民族主義者21歲的裁縫János Libényi突然持刀竄出行刺。尖刀扎向當時也不過23歲的皇帝的脖子,安保人員反應不及,皇帝被刺中。幸好當時皇帝穿的制服領子上綉著厚厚的花紋圖案令尖刀刺得不是很深,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流出鮮血但保住了性命。由於奧地利與匈牙利的微妙關係,善良的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要求手下不得虐待兇手,在其被執行死刑後還給予兇手家人一筆撫恤金作為安撫。事後,皇帝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墨西哥皇帝馬克西米連號召各地捐款在此建造一座教堂,以感謝上帝保佑皇帝幸免於難。

在1854年的比稿競賽中,年僅26歲的Heinrich von Ferstel(1828-1883)所設計的新哥特式教堂從7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我們剛剛提到過,維也納大學主樓正是這位奧地利建築家後來的作品。教堂於1856年開工,1879年建成,正好作為獻給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茜茜公主銀婚的禮物。

為面向皇宮,教堂主立面沒有採用普遍的西向,而是朝東南方向而立。如今,主立面大部分被一塊巨幅廣告牌所遮擋,僅在右下角留出一個小門供人進出。

教堂內部為三殿式,側殿的高度只有中殿的一半,使上方的窗戶可以直接將陽光透進中殿。

主祭壇由奧地利雕塑家Joseph Gasser von Valhorn(1816-1900)設計製作,靈感來自於羅馬的拉特朗聖若望教堂和城外聖保羅教堂。帶聖母像的華蓋上方尖塔里是基督像,被四位手持耶穌受難聖物的天使環繞。

華蓋內是金燦燦的神龕,上層中間為耶穌受難像,兩名天使伴其左右,再兩旁則是四位天主教聖人,左邊兩位是聖嘉祿(Charles Borromeo,1538-1584)和洛赫的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 of Lorch,?-288),右邊兩位為普瓦泰的希拉利(Hilary of Poitiers,310-367)和明谷的聖伯爾納鐸(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

六角形的講道壇在裝飾板上雕刻著五個人物形象,中間的是講道的耶穌,兩邊分別為四大拉丁教父:聖奧古斯丁、聖格里高利、聖哲羅姆和聖安布羅斯。仔細看會發現耶穌手中的經書上只刻了兩個希臘字母,左邊的是阿爾法,為希臘字母中的第一個,代表生命的開始;右邊的是歐米伽,為希臘字母中的最後一個,代表生命的終了,寓意救世主基督宣揚的教義將讓信徒受用終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蟲游世界 的精彩文章:

他是16世紀尼德蘭最偉大的畫家,開創了歐洲風俗畫的先河:藝術史博物館之三

TAG:書蟲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