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培養中國情懷世界視野的新人

培養中國情懷世界視野的新人

有位專家曾經說過,改革開放40年來,基礎教育的一個顯著的發展變化,是我們可以和國際教育進行對話了。的確,從打開國門之初,我們的校長、教師走出去看一看,到後來引進外教、加強口語教學,現在則是實質地進入了合作層面。

近年來,我們嘗試在三個方面探索突破:一是引進高品質課程,讓全球最優秀的課程進入高中選修、必修課程體系,例如哈佛辯論、新南威爾士大學設計課程,都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呈現在我們的校園裡;二是引進高品質的國際師資,讓他們直接參与到我們的日常教學當中,例如德國國家擊劍隊主教練、曼聯青訓隊的足球教練執教體育課,體育課也是全外語教學;三是基於項目的合作研發,我們未來教室項目組的老師,赴澳大利亞研討交流,合作開發教學平台。

在推進教育國際化過程中,教師是關鍵。對於教師的國際化培養,我們要強調在具體的崗位上提升實踐技能,要以各個學校建立的國際友好學校為紐帶,通過短期或者一年的代崗執教,在教學實踐中轉變觀念、提升能力。國際化師資的引進,可以向更多的學科尤其是向理科實驗、通用技術、信息技術、藝術等領域發展。

如今,低齡出國的趨勢顯現。這裡既有國際教育重能力重素養的吸引,也有迴避國內基礎教育學業負擔過重的無奈,應該引起高度的關注。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路徑,在於借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在本土適度發展優質、特色、國際化的學校,滿足特定人群的教育選擇需要。

對於未來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我們要落實高中課程方案的要求,讓多語種外語進入高中課程體系,破除單一英語的局面;以閱讀與聽力培養為重點,從準確把握文本意義入手,實施增進國際理解力教育;在以問題解決引導的跨學科探究式學習課程領域,實現國際教育資源共享,深度合作;基於中華文化而又與世界教育接軌,形成中國特色、世界品位,以優質的教育促進學生學術與學業、品性與品位、適應力和競爭力均衡而又充分地發展,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和世界視野的新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報記者 張東 採訪整理)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30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課地位要科學
引領語文課程改革走進新時代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