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顏料的故事:青綠山水 點石成色

顏料的故事:青綠山水 點石成色

花青、石綠、紅珊瑚,

天藍、碧玉、紫羅蘭,

行至春分,又一季香紅嫩綠正開,到處都可見寫生繪畫的人們。

姜思序堂,江南水鄉最古老的國畫顏料商鋪里,匠人們又開始新一輪的採石、研磨、下膠、沉澱、煎煮……樸實勞作的方式與過去兩百年並無二致,人們行走在山水間,採擷絢爛色彩,留住四季表情。

姜思序堂 今春繽紛入駐

@ 誠品生活採集╳蘇州

2018年3月,蘇州最古老的老字號商鋪姜思序堂(僅次於1413年創辦的御窯金磚),入駐誠品生活採集╳蘇州,還原超過200年悠久歷史的古法製作工藝,超過五十種中國傳統繪畫的天然礦植物顏料現場展售。

即日起,靜候各位 「愛美」「會畫」的朋友們,前來選材料、挑顏色、品意趣。

偉大的宋元繪畫並非僅僅是藝術,而是山河的語言,是歷史得以託付的記憶。

——陳丹青

2017年,北宋畫家王希孟(1096-1119年)18歲時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午門正殿展出,轟動全國。在這幅少年天才王希孟唯一現存的傳世畫作中,山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渺,不但在繪畫技法上登峰造極,更令人稱奇的是:穿越900年歷史塵埃,畫上的青山綠水依舊煥然如新,千年前的山河就這樣栩栩如生地在眼前鋪展開來。

▲《千里江山圖》 局部

絹本設色,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

此作為大青綠設色,畫面勻凈清麗,於青綠中間以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效果,極富變化和裝飾性。

面對這滿目絢爛,驚嘆之於,人們才想起來,原來今天常說的「青山綠水」一詞本就於這種自唐代起盛行的繪畫技法「青綠法」淵源頗深: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顏料,描摹山水,敷色誇張卻富於變化,且千年不腐。因此,就算人類健忘,當年那份氣吞山河的少年心氣,畫上的歷歷山川也始終替我們記得——當真,對得起歷史託付。

上天入地,點石成色

在中國「青綠山水」畫源遠流長的歷史上,少年天才王希孟登峰造極,是一個高音,卻並非絕響。王希孟之後,趙伯駒、趙孟俯、董其昌、仇英、張宏……中國古代文人紛紛潑墨青綠、綴以泥金,畫下天地大美。

▲《江山秋色圖》卷 局部

宋,趙伯駒繪,絹本,設色,縱55.6厘米,橫323.2厘米

就像可攜帶外出的管狀顏料的誕生在西方催生了擅於戶外創作,捕捉光影的印象畫派一樣,傳統中國畫家們歷來從山野自然中獲取顏料,也正是礦植物顏料華美、溫和的獨特色彩表現力,才使傳統中國畫能夠在燦爛明艷與溫潤俊秀之間遊走自如,形成今天屬於「中國畫」的獨特神韻。

媒材與藝術、藝術家之間相互塑造的親密關係,有時遠超人們的想像。所以,古時文人們除了作畫之外,更多一門必修課,不論是落魄文人,還是得意才子,大多都掌握製作顏料的技能。這並非一件簡單的事——

植物顏料╱

▲藤黃

取自於海藤樹的樹脂,有毒,主要產自越南、泰國、緬甸等地。取料時,需要在樹上先鑿一個口子,用中空的竹管接住流出的樹脂,凝固之後再把竹管一劈為二,才能取得整塊的藤黃顏料。

礦物顏料╱

▲石青和石綠也就是《千里江山圖》中用以敷色的顏料。用出自山林深處的藍銅礦(石青)和孔雀石(石綠)研磨成粉末,提純後即可以作為顏料。

▲作為顏料的石青和石綠,根據顆粒度的粗細有著複雜的劃分區別。

最細的叫做五青、五綠,三號以下的顏料肉眼是看不到顆粒的,色相也相應變淡、變粉。最粗的稱為頭青、頭綠,由顆粒明顯的礦物粒子組成,每一顆粒都是不規則的多面體,除了自身的天然色相之外,還會向外反射礦物特有的光澤。

▲石黃:原料為雌黃

實際上,雌黃就是古代的塗改液,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後就用它來塗改,後被引申為隨意更改,也因為「信口雌黃」這一成語,「雌黃」這種顏料廣為人知。製作顏料時,需要把原礦中的雜質全部去除,可用的只剩一半,有時,甚至只有一點芯子可用。傳統國畫顏料大多是藥材,今天在一些中藥店裡,仍舊能夠買到顏料粉末,雌黃就是如此,可解毒殺蟲。

雖然顏料難得,取得的過程上天入地,格外生猛,但歷經艱難險阻之後,再經過敲碎、磨粉、篩細、漂清、晾曬、烘乾等多道製作工序,天然顏料相較於今天的化工顏料,在色彩呈現上卻溫和沉著得多——好像桀驁的自然終於被馴服,在文人們的乳缽中露出和煦的表情。

姜思序堂

江南文人的「唐吉老爹」

文弱書生親手製作顏料的狀況,一直到距今200年前的明末清初才發生改變——江南文人等來了屬於自己的「唐吉老爹」。

明末,蘇州進士姜圖香的後裔中出了一位畫家,尤其善於製作顏料(畫得如何不重要,顏料做得好一樣名垂青史),子孫繼承了這門手藝,起初只是小規模地製作,分贈友人,直到乾隆年間,姜氏在蘇州閔門內都亭橋設了鋪面,名「姜思序堂」,專事國畫顏料的製作,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2005年,北京中貿聖佳拍賣會上,1947年張大千用小青綠繪就的《仿趙大年湖山清夏圖》,以880萬元成交。

此後,相比宋元畫家們,劉海粟、張大千、徐悲鴻、吳作人這些近代畫家們就好命得多,一門心思只管作畫就好,至於那些珍貴難得的顏料,終於有行家替他們料理。墨好,當然價格也不低。一直到民國時期,許多畫家在制定潤格(即稿酬)時,仍將「青綠山水畫」定得很高,以陳佩秋(民國女畫家)的畫為例,仿宋元各家名跡每平尺百元——已然不菲,但,墨費二成還需另算。

▲直至今天,姜思序堂還收藏有這些大藝術家們當年贈予的珍貴墨寶。

顏料:傳統中國畫的平行歷史

事實上,今天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由於天然礦物顏料與其他顏色顆粒截然不同的發色效果,並且含有無法去除的實質,故而顯現出的色相雖然不如化工顏料飽和度高,卻飽含一種更深沉的能量,著於絲綢╱宣紙,永不褪色。

因此,與很多已經失傳了的傳統手工藝不同,姜思序堂古法製作天然礦植物顏料的技藝從明代一直流傳至今,其獨特的色彩表現力仍無法被大量生產的現代化工合成顏料所取代。可以說,天然礦物顏料的歷史,始終與中國傳統繪畫的歷史平行存在——而且,這歷史還將永續地延伸下去。

今天,姜思序堂手工製作的中國畫顏料包括有花青、赭石、藤黃、胭脂、石綠、石青、泥金、泥銀等五十多個品種(含膏狀、粉狀),各種顏料還分為特級、輕膠、頂上、天字、上字等不同等級。無一不是深入叢林曠野精細選料,嚴格依循200多年前姜氏古法製作:粉碎後的礦物粉末,經過研磨、下膠、沉澱、煎煮等十多道工序,最終出爐濃縮成這一小方明艷,清細若塵、入水即化、與墨相融、著紙能和、經久不變。

▲儘管省去了上天入地開採顏料的艱辛,但仍將親手調膠研墨的機會為畫者保留。在這樣的「親密接觸」中,感受顆粒、質地、濃淡……更懂得顏料的脾氣、色彩的性格。

姜思序堂 今春繽紛入駐

@ 誠品生活採集╳蘇州

2011年,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這些來自於青山碧水中的顏料,終於與「青綠山水畫」一同,成為永恆的歷史豐碑。

即日起,姜思序堂,這家有著兩百年歷史的手工顏料作坊,帶著中國人千年的文化回憶,入駐「誠品生活採集╳蘇州」,人們再次用指尖輕研,舔筆落墨……宕開一段悠長的往昔時光,從手邊咧開嘴的石榴、一株新抽芽的楊柳開始,閑情偶寄,為忙碌的現代生活從容著色。

▲姜思序堂國畫顏料繪製的現代水墨小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誠品eslite 的精彩文章:

從開始跑,到跑下去

TAG:誠品esl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