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牛津大學:中國羅德學者講述中國故事

牛津大學:中國羅德學者講述中國故事

「很多時候國外媒體對中國的描述並不準確,而在牛津大學的中國羅德獎學金獲得者能夠積極地講述中國的發展和立場,幫助其他國際學生了解一個真正的中國。」近日,北京某酒店會客廳中,面對本報記者提問,康卓修表示,中國羅德學者在牛津大學講述中國故事,成為牛津大學多元課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於羅德獎學金和羅德學者,中國學生聽起來比較新鮮。羅德獎學金是研究生項目,用以支持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到英國牛津大學學習,旨在選拔和培養具有創造力、致力於服務他人並支持世界發展的年輕創新者。羅德基金會成立於1903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國際研究生獎學金項目之一,目前已培養出近8000名羅德學者。

羅德獎學金進入中國的時間並不長。2015年3月,羅德基金會宣布推出羅德中國獎學金,這一舉措對於牛津大學與中國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牛津大學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可追溯到17世紀,並且由於大量中國學生在牛津大學就讀而不斷蓬勃發展。數據顯示,中國學生目前是牛津大學的第二大國際學生群體。

2016年,第一批中國羅德學者進入牛津大學就讀。迄今為止,已選拔出12位來自中國的羅德學者。這些年輕人有著極大的熱情和責任感,以不同的角度和想法研究和解決世界最複雜的問題。下一輪申請將於2018年6月開始,共有4個名額。

「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年輕人聚集在牛津大學並一起學習,能夠增加相互理解和信任,並且能夠增進和平與合作,因為他們不只是從課堂上學習,還從彼此身上學習。」康卓修表示,羅德獎學金獲得者來自各種專業,有工程專業,也有傳媒專業等。

不過,羅德獎學金的篩選過程非常嚴格。共有三輪考核,第一輪是申請書面材料,申請者需要提供6封推薦信,還要提供簡歷、學業成績單和個人陳述等。第二輪是網路面試。第三輪則是雞尾酒晚宴環節和一整天的綜合考核,學生將與9到10位面試官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據悉,中國內地每年會有數百人申請。過去,中國學生通常被認為只關注學業成績,但康卓修發現,中國符合羅德獎學金申請條件的學生特別多,而且他們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中國年輕人面對的學業壓力很大,但我們很欣喜地看到中國年輕人能夠勻出時間從事社區服務,進行體育運動等。」康卓修表示,中國籃球明星姚明曾經是羅德獎學金遴選委員會成員之一,姚明一直主張學生不應該只是學習,而是全面發展。

康卓修也是羅德學者之一,他曾在牛津大學期間獲得哲學、政治和經濟學一等榮譽學位,並且還擁有波士頓大學學士學位和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中國正在進行「雙一流」建設,而對於牛津大學一流大學教學模式,康卓修有深刻見解:「牛津大學與世界其他一流大學相比有很多不同,比如我們追求的是一對一教學,鼓勵大家提出問題,一起辯論並維護各自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辯論能力。」

奉獻、服務精神和領導力,這些是羅德獎學金在篩選過程中特別看重的能力。康卓修表示,當前社會對領導力存在誤解,雖然領導力很複雜,但簡單來說,它指如何與別人合作,將一個願景釐清,然後向這個願景邁進。領導力是一種能力,而非一個位置,一個體系中的任何一個成員,都能夠彰顯領導力。

羅德獎學金名額畢竟有限,康卓修認為,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應該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除了學業優異,還應該有自己真正的興趣,去發自內心地、具有原創性地進行一些活動,而不僅僅是參與其中。一些學生為了申請出國留學,會選擇花兩周時間去農村支教,但這並不是羅德獎學金遴選委員會想看到的,因為他們注重的是學生長期的服務與堅持。

「最重要的一點,做自己,不要猜測羅德獎學金想看到什麼樣的你。」康卓修建議。(本報記者 黃金魯克)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30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家教指導力——教師的必備素養
鄭永飛: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求能力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