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香港蘇富比估價上千萬的乾隆瓷器

香港蘇富比估價上千萬的乾隆瓷器

蘇富比香港的拍賣一直是亞洲區的風向標,這次蘇富比除了有一個估計可以破中國瓷器世界交易記錄的康熙粉底琺琅彩碗,更有乾隆朝花花綠綠的精品瓷器。


清乾隆 紫紅地洋彩軋道錦上添花膽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香港蘇富比估價上千萬的乾隆瓷器

估價:40,000,000 — 60,000,000

乾隆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所製瓷器,紋飾極盡繁縟,洋彩色調穠艷豐富。此瓶色彩鮮麗,針錐剔刻花紋精細連綿,誠為乾隆御瓷風格之典範。此類瓷器稱洋彩瓷,著色技巧學自西洋畫法。康熙年間,歐人來華謹見,畫師藝匠既引入琺琅麗色,也帶來歐洲當時流行之設計及紋飾圖案。至乾隆一朝,以琺琅料著色之洋彩瓷作更上層樓,精益求精。

十八世紀初,洛可可風格始興於巴黎,繁麗延綿的鳳尾紋及卷草紋,加上金色,配以柔和色調,風格旋即流行至法、德、義大利等國,影響遍及美術、手工藝品、室內設計及建築。相較歐洲巴洛克藝術及建築之壯麗沉穩,洛可可藝術予人輕巧曼妙之感;康雍兩朝宮廷審美均趨莊嚴肅穆,此西洋風格則為之注入一股清心活潑氣息。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之紫紅地洋彩瓷例,部分紋飾渙散西洋風格,乍看似是出自歐洲工匠之手。本瓶花紋明顯受西洋裝飾手法影響,但中式韻味不減:歐式卷草蔓藤舒展對稱,色調亮麗柔美,明暗效果鮮明,配合傳統中式蓮花、回紋、如意及變形蓮瓣,東西風韻,兼融並蓄。

錦上添花之藝,中外皆有,乃以分層劃花之法,強調飾地之間的對比,在中國始見於宋代,尤以耀州及磁州窯為名。有清一朝,用諸瓷器之上,則乃於已施釉燒成之白瓷上,先罩彩,再剔去飾紋部分之彩料,露出白瓷,以續加彩色。此技差不多同時出現於紫禁城造辦處琺琅作及景德鎮御窯廠,廖寶秀認為,洋彩器乃御窯督陶官唐英在乾隆六年(1741年)後所創,以悅聖心,並提及乾隆帝曾批評此前所燒瓷器「遠遜雍正年間所燒者」。

紫禁城造辦處所製瓷器,多著錦紋為地,較形拘謹,且多飾於盌、盤外壁。景德鎮工匠則力求精巧,軋道多較細膩,雖為輔飾,卻不受此之限。乾隆一朝,洋彩瓷器,多綴以錐剔卷葉鳳尾紋,連綿細緻,如錦織華綉,瑰麗堂皇,乃乾隆時期最繁縟華麗的瓷器種類之一。


清乾隆 黃地青花穿花龍紋天球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香港蘇富比估價上千萬的乾隆瓷器

估價:30,000,000 — 40,000,000

天球瓶耀眼燦目,珍稀難得,成器瑰麗雄渾,如頌乾隆盛世及天子聲威。中國帝王篤信君權天授,此瓶所用之天球器形、穿花龍紋及黃地,彰顯乾隆帝真龍天子之尊。此類黃地青花瓷別具一格,採明初青花瓷之長,技藝超卓,獨出心裁,乃景德鎮御窯督陶官唐英治下之傲績;唐英穎慧,恪盡職守以投聖意。器形、紋飾借鑒前朝經典,黃釉生趣盎然,合而為一,成器似曾相識,亦耳目一新。

綜觀清代天球瓶,此器尺寸魁碩,比肩者寥寥,著錄中無近例可尋。僅見一瓶,尺寸類同,器形、紋飾流暢利落,地無施黃釉,曾為海陸軍俱樂部(Naval and Military Club)及靜觀堂雅蓄,曾先後售於倫敦佳士得1968年6月28日,編號53、香港佳士得1996年11月3日,編號553、香港佳士得2001年10月30日,編號805及香港蘇富比2004年4月25日,編號309(圖一)。二件天球瓶均繪雙龍,一龍三爪,依十五世紀範式,另一龍五爪,象徵九五之尊。另一乾隆年款天球瓶,器形、尺寸相當,所飾雙龍皆為五爪,售於倫敦蘇富比2002年11月13日,編號13;尚有一例可資比較,略小,器身更顯渾圓,先售於香港蘇富比1999年11月1日,編號382,後二度售自香港佳士得,分別於2003年10月27日,編號636,及2007年11月27日,編號1688。

此瓶器形、紋飾、配色皆可溯源至明初御瓷。唐英十六歲入宮,進內務府伺候,涉獵清宮浩瀚庋藏,是故洞察乾隆帝之期許而製瓷。天球瓶首創於永樂朝,因形如天球,故名。唐英督造之天球瓶汲取永宣二朝之三爪龍紋,所成範例若干。上述明代典型之復興始於雍正朝,然雍正器著重仿古,少前朝紋飾之遒勁,且無乾隆作例之生趣。比較三件清宮舊藏作例。明朝龍紋之特色於此三件雍正器皆可得見:三爪,扁鼻,怒目圓瞪,鬃毛秀密,龍角煊赫。

本瓶可見唐英對此器形、紋飾之創新。瓶肩略為豐高,自器腹漸向底足收束,更襯修美輪廓。黃地燦蔚,青花明艷,與龍紋彼此輝映。比較明朝及雍正之描繪,二龍身形略小,然龍軀圓實,上半身多有著墨,故雄健之態不減,穿游於纏枝蓮間,宛延自如,凌空盤桓,盡顯帝王神威。構圖虛實運用巧妙,更顯整體紋飾和諧平衡。如斯細節猶一絲不苟,闡證天球瓶舉足輕重之地位。

瓶口沿、底足上施半透松石綠彩,罩于海水紋上,與器身鈷青、黃釉相互輝映,乃另一創新之處。黃地青花配色可溯至早明,首見於宣德一朝,據傳乃皇帝御用之器,後朝續燒以遞補宮中耗損者。清代帝王傾喜黃地所含皇室寓意,復燒黃地青花瓷,並見更多器形變化,此處以松石綠彩相綴,突顯青花黃釉濃麗耀眼。


清乾隆 青花雲龍戲珠紋螭龍耳扁壺 《大清乾隆年製》款

香港蘇富比估價上千萬的乾隆瓷器

估價:15,000,000 — 20,000,000

乾隆窯青花扁壺,繪翔龍矯猛、騰雲馭浪,顯彰帝王天威。滿清帝王為扭轉其異族形象,證其政權正統性,勤於深耕中原文化,運用各類工藝品強調皇權天授、順應天命。景德鎮御窯廠瓷匠受命依前朝名瓷為本,承舊創新,精益求精,官窯御瓷更得至美臻善。

雲龍戲珠紋威武攝人,取材早明雛本,畫藝越見精妙。乾窯之前,罕有龍紋扁壺,惟有少數十五世紀初作例存世,例如一件宣窯三爪龍紋扁壺,刊於《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卷1,北京,2002年,圖版89。這拍品紋飾中龍首正面直視,此式龍紋初現於十六世紀中期,晚明最為盛行,可見於袍服、瓷器,及各式雕件。然盛清雲龍紋飾,既模古、也納新,有其獨到之處。此處龍紋可溯自康熙一朝,劉源(約1638年至約1685年)奉皇命設計御瓷藍本,劉氏精書畫、工雕刻,筆下雲龍翻騰有力,威震天地,目光如炬,直視燄珠及觀者,象徵皇權至上。瓷匠以鈷青,染、點、勾描,細繪龍顏,靈動如生,盡顯巧技。

螭龍耳扁壺器形源自明瓷。十五世紀早期扁壺身腹橢圓,肩作雙耳,或借鏡粟特傳入中國之陶製扁壺。瓷人取其形制變化翻新,壺腹圓飽,纖頸細直,雙耳造形更為繁麗。十五世紀後,御窯停造扁壺,直至清代復燒,或因其形相類高古青銅扁壺,應和帝王慕古之情。


清乾隆 釉里紅雲龍鴻福葫蘆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香港蘇富比估價上千萬的乾隆瓷器

估價:8,000,000 — 12,000,000

五龍穿梭祥雲,翻騰江海之上,雙目炯炯,五爪分張,威武雄健,恰應乾隆御宇天下,國力隆盛之氣象。自清朝立國以來,代代皇帝皆重視景德鎮官窯生產,推動瓷器工藝發展,是以精品佳器屢出,技藝時有創新改良,釉里紅器之完善即為一例。

釉里紅燒製過程複雜,須準確控制窯爐火候及溫度,成品難得。經高溫還原焰所出的紅色,向為吉祥喜慶之兆﹐甚得乾隆重視。乾隆對御瓷器素來精益求精,根據清宮檔案載,乾隆三年(1738年),高宗指「釉里紅龍梅瓶,紅龍顏色不好,往好里燒造」。釉里紅燒製技術在乾隆一朝已發展成熟,銅紅紋飾線條精巧,點畫細緻,發色濃豔,效果近似明初青花瓷堆疊積斑。


清乾隆 青花纏枝番蓮如意耳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香港蘇富比估價上千萬的乾隆瓷器

估價:9,000,000 — 12,000,000

此瓶精美富麗,乃乾隆初期唐英(1682-1756年)任景德鎮御窯督陶官期間之典範。此瓶器形、紋飾古雅,承雍正青花瓷之神髓,然亦緊隨十八世紀風尚。成器細節一絲不苟,卻不失靈巧秀逸。此瓶環飾八圈紋帶,圖案各異,又綴如意耳,寓意吉祥,造詣精湛,彰顯非凡氣韻。紋飾雖大多依十五世紀初之範式,然頗受歐洲洛可可風格影響,故而不落窠臼,深得清初真髓。除回紋外,各紋飾之洛可可影響一目了然:纏枝蓮紋形似跟苕捲曲狀,如意端頭分佈C形卷紋,仿永樂朝典型之密葉紋亦以捲曲潤飾葉尖。瓶肩蝠紋交織,構思奇巧,乃中國祥瑞圖案融合西洋扣連排列所成。佈局精妙,收效斐然,蓋因造匠深諳留白與青花虛實相映之道。

唐英督陶期間,依明初式樣之纏枝蓮紋瓶,器形豐富,紋飾受洋風影響,變化多端。此瓶胎質俊秀,青花明麗,鈷藍顏料駕馭自如,不拘一格,足見造匠技藝嫻熟。纏枝番蓮線條流暢,紋飾精卓,青花筆觸擬回青錫斑之態,恰似明代佳器遺韻。此繪飾技法烘托立體質感,為青花瓷獨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