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印象派先驅:梵高,生日快樂!

後印象派先驅:梵高,生日快樂!

GIF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出生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後印象派繪畫對當代藝術發展的影響是無比深遠。

一、在畫面上創造「第二個自然」是後印象派繪畫色彩的印象特徵 :

色彩印象:從自然色彩效果入手,發現客觀物體的色彩對視覺心理所造成的印象。

後印象派大師塞尚、梵高、高更把大自然的景象通過畫家的主觀印象變形為擁有抽象化、簡潔化的旋律組織的純粹繪畫。

進行簡單的立體幾何分析,主張重新、重視「形」觀念。

二、把大自然的色彩「翻譯」為畫家的情感表達,是後印象派在色彩表現特徵

用色彩體現抽象的優雅、悲壯、崇高、滑稽等,將其上升到精神的層面。

梵高對色彩的痴迷程度最為強烈。在梵·高的繪畫中,用色彩渲染的陽光和運動構成一個躁動不安的藝術世界,一切生命的有機部分融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崇高的整體, 併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梵高的色彩的極度鮮艷、能感受到他激蕩的神經、沸騰的熱血。在面對阿爾的絢麗風景時,甚至用血紅的色彩,點染眼前的強光烈日。

梵·高喜歡使用鮮明的色彩、斷線及色彩的組合,構造熱烈奔放的色調。

鮮明強烈的色彩、變化劇烈的色調,變成一種語言,用來抒發梵·高情感。

梵·高善於運用互補的色彩來實現盡情的對比,以增強繪畫色彩所映射出來的悸動、緊張、動蕩不安的思緒和情感。

三、色彩的對比美,是後印象派繪畫最重要的色彩結構特徵之一

在後印象派三位代表畫家的藝術作品中,在色彩結構的表現上體現色彩三要素的對比(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色彩的面積與位置的對比、色彩的肌理對比、色彩的連續對比。

1、後印象派色彩結構特徵之一——色彩三要素的對比

梵高敢於把純度、明度相當高的互補色碧綠與紅黃、紫色與橙黃色調調和在一起。

在他的畫筆下肆虐的狂風、安靜的月夜以及灼熱的陽光都可通過色彩來表現。

就像他用血紅色、深綠色、檸檬色塑造的酒吧,以及他用黃綠色所反襯向日葵,是絕對炫目,也是無比新穎、出人意料。

2.後印象派色彩結構特徵之二——色彩的面積與位置的對比

塞尚運用色塊面積、位置的對比形成所謂的幾何空間結構。

最為獨特的地方是他把繪畫空間視為一種整體性(多樣性的統一)並按照原則把繪畫空間進行整體性處理。

塞尚在處理繪畫空間,含有兩種基本的幾何性結構,一種是色彩層疊的色調法。

塞尚表現的依然是色彩而非結構,更多的是層次分明、 有條有序的色彩系統。

其次是塞尚試圖用色彩來塑造自然景象的獨特想法。兩個色塊的交接處,通過改變色彩明度或者色相對比,實現邊緣限定。

塞尚把色彩的面積與位置的對比處理得既非割裂,亦非死板,而是一種無所謂分割的整體,在賦予其模糊性景象,又使之富於真實感覺。

3、後印象派色彩結構特徵之三——色彩的肌理對比、連續對比

色彩的肌理對比以及色彩的連續對比,對形成個人風格是具有明顯作用的。

塞尚的作品色彩肌理,多如泥水刀砌牆,厚塗重抹;高更的作品則是漫不經心的大面積平塗;梵 ·高經常用純度相對較高的色彩條狀筆道來構造色調炙熱、 奔放的密集顏色。

梵· 高的《向日葵》

是自由自在毫無約束地表現人的情感的內心獨白。內心充滿激情地去畫那些面朝太陽而生的花朵,花蕊畫得至極的紅艷,就像一團熾熱的火球

黃色的花瓣就像太陽放射的耀眼光束一般,他用奔放不羈、大膽豪放的筆觸,使其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獲得無比強烈的生命力。

梵·高之所以如此不倦地畫著向日葵,在他眼裡向日葵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徵征,是心翻騰的炙熱情感的寫照,是苦難生命的縮影。

梵·高一生猶如他筆觸下的向日葵一樣虔誠地追逐著太陽,渴望著、憧憬著在濃烈的陽光下沐浴的感覺。

以及想要離太陽更近卻永遠觸及不到太陽的惆悵與失落的情愫,都隱含在他的繪畫色彩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油畫院 的精彩文章:

油畫的畫面秩序,真容易被忽略啊!

TAG:油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