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額交易推進香港市場,台灣迎來全新國際藝博會
在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周二開幕的前兩個小時中,Lévy Gorvy 畫廊便售出了一件標價3500萬美元由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創作於1975年的作品。這是該展會歷史上價格最高的一筆交易。這張抽象作品來自微軟聯合創始人Paul Allen,他於2001年以未知價格購買了這件作品。
▲威廉·德·庫寧,《無題XII》(Untitled XII),1975年,圖片來源:TAN
Lévy Gorvy畫廊拒絕告知這件作品本次買家的國籍,但是在展會開幕前,Brett Gorvy曾向《藝術新聞》國際版透露,會有一位來自亞洲的男性客戶將在45分鐘後前來觀看這件作品。「我們有一個政策,那就是買家只能有一個小時的預訂時限。」Gorvy說。這家畫廊希望強調這筆交易是在香港完成的。巴塞爾亞洲總監黃雅君認為,這筆交易「明確地體現了亞洲的市場勢力,以及對於這一展會的信心。」
中國收緊外匯管制政策影響到了藝術市場
然而,在過去一年中,受中國收緊外匯管制等政策的影響,中國的海外消費變得複雜起來,這也影響到藝術市場。2017年11月,中國外管局發布通知,規範銀行卡在境外大額現金提取交易,個人持中國境內銀行卡在境外提取現金,名下銀行卡每年度合計不得超過10萬元人民幣。
▲中國收緊外匯管制政策影響到了藝術市場,圖片來源:sohu
一位不具名的歐洲經銷商表示,去年有兩宗與中國內地收藏家的藝術品交易因此失敗。「買家由於外匯限制而無法為作品付款。」他說。另有來自美國的消息來源說,北京的交易相比上海受到的影響更大。
中國藏家正在尋找繞過這些金融管控的渠道。Gallery EXIT負責人陶心書(Anthony Tao)表示,很多中國買家在香港或海外均有置業,這樣他們就可以「使用海外銀行賬戶」或者「以美元進行支付」。
▲卓納畫廊在香港H Queen"s新空間展出Wolfgang Tillmans,圖片來源:卓納畫廊
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今年1月在香港H Queen"s揭幕了新空間,據畫廊發言人表示,在香港巴塞爾預展期間,卓納畫廊與來自中國內地的收藏家完成了兩筆交易。然而,David Zwirner指出,「資本管控使得中國買家付款變得困難,這對於中國的文化產品進口會造成影響」。
與此同時,台灣憑藉其收藏家基礎正在這一市場中變得愈發重要。在本周的展會上,可以看到曾文泉、孫啟越、陳榮泉等收藏家的身影。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是否能夠開創亞洲新局面
Art HK的聯合創始人任天晉(Magnus Renfrew)著意進軍台灣市場,將於明年在台灣推出新的博覽會。他認為台灣在當代、古董和傳統書畫領域的藝術收藏歷史,以及台灣畫廊的發展局面,都是在台灣舉辦展會的原因。
▲Art HK的聯合創始人任天晉(Magnus Renfrew)將在台灣開辦新的當代藝術博覽會,圖片來源:TAN
任天晉表示,在台灣的首屆博覽會將以80家畫廊為目標,其中20家來自台灣本地。「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亞洲,或者在亞洲有露面。」他說。這場在1月舉辦的新博覽會名為「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而原有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的檔期為10月。
▲原有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的檔期為10月,圖片來源:Art Taipei
「台北當代」由瑞銀集團贊助,這也是巴塞爾藝術展的贊助商,掌握高凈值人群的關鍵資源。然而任天晉強調,這場新的博覽會意在「建立台灣多個層面的藏家基礎」。他同時也期待有來自香港、日本、韓國和上海的藏家參與博覽會。
▲瑞銀集團在2016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現場,圖片來源:myartguides
任天晉曾任邦瀚斯(Bonhams)亞洲副主席兼亞洲藝術總監,他認為比起畫廊,台灣藏家更青睞拍賣行。「在Art HK早期,我們遇到過類似問題,人們難以辨別哪些畫廊值得信賴。」他說。而博覽會採取國際標準的遴選委員會就成為了畫廊的「質量保障」。「我希望『台北當代』也將採用類似的邏輯。」他說。
台灣其玟畫廊創辦人黃其玟在台灣錄像藝術方面頗有建樹,她的顧慮是台灣是否對當代藝術有足夠的胃口。她認為,近年的趣味趨向現代藝術。「台灣收藏家不再購買當代藝術了,如果買的話他們會來香港買西方畫廊的知名藝術家。」她說。「現在的局面對於像我們這樣的畫廊來說很困難。」(撰文/Anny Shaw、Lisa Movius)
TANC Live@香港三月藝術季
GIF


※西方現當代藝術頻頻高價成交,在香港巴塞爾與全球一線畫廊面對面
※連線全球各大藝博會總監,4個關鍵詞解碼三月藝術市場風向標
TAG:藝術新聞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