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們總是忽略科學「牛人」

為什麼我們總是忽略科學「牛人」

近有一名中國女人火了,但火的方式頗為特別。因為和普通明星的出名不同,這位女性的出名,來自於微博熱議和媒體冷漠的巨大反差。她就是獲得了2018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的張彌曼院士。

人們一方面在不吝讚美之詞恭賀張院士的同時,另一反面也在感慨時代的不公,說當下小鮮肉新聞滿天飛,真正有價值的人卻得不到宣揚,風氣實在是堪憂。

這樣的感覺,時常在腦中徘徊。之前讀過《娛樂至死》這本書,裡邊就講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左右的美國,社會上任何知識的傳播都必須通過娛樂色彩的包裝,各種電視節目也都趨於娛樂快餐化,還預示著未來不久的世界,嚴肅文學和科研將逐步淡出公眾視野,大眾將在各式各樣的娛樂之中,終其一生。

書中的預測或許有些悲觀,不過這種勢頭在當今的中國,的確越來越明顯了,這值得我們去反思。在深思之後,每個人都應該拷問自己的心靈,問上一句,我們真的想要娛樂至死嗎?

誠然,正如很多網友的評論,當今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變化了很多,人們更關注娛樂事件,而相對的,對社會中更有價值的事件,以及更應該被關注的事情置若罔聞。更不用說讓當下的大多數靜心閱讀書籍,提升自身認知了。

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視覺衝擊和偶像崇拜帶來的快感,總是強過複雜的思辨和提升認知帶來愉悅。畢竟明星的八卦、娛樂圈的新聞總是能夠瞬間帶給人們聊以慰藉的談資。英俊的帥哥和靚麗的美女,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帶給人感官刺激和意淫想像。所以小鮮肉的照片,常常帶來億萬人的回眸,八卦和新聞總是能夠賺取億萬次的點擊。巨額的商業利益就蘊含其中。而商業利益的驅動再次推動了人們視線的轉移,各種各樣的商家,不惜巨資利用人性的弱點,包裝出更多的娛樂看點,加強娛樂的感官刺激,強化娛樂的效果。至於思想和科技的偉大,即便是切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也不在乎是誰的發明,說多了也不懂,即便懂了,獲獎與否又該普通人何干呢?

所以,網路上經常出現吐槽小鮮肉、娛樂明星一個出場就收入幾千萬,而為社會、科學奔命的人卻常常看起來緊衣縮食,缺乏知識的光環,不為人所知。明星、鮮肉的外部成功和光鮮亮麗,並不是因為創造了多少科學價值,推動了社會、時代、科學的進步,而是大眾的娛樂需求,帶給了他們高額的回報。說到底,很多我們嗤之以鼻的,恰恰就是我們不知不覺創造的。

上邊的一個方面,還算是能夠激起人們的反思,能夠被有反思意識的人輕易覺察。但是另一方面的原因,似乎就很難被覺知到了。

前段時間霍金去世,和大家分享了《仰望天空 緬懷霍金》,其中提到了楊振寧。引用了同是物理學家的萬維鋼對他倆的評價,說在物理學界楊振寧的科研水平和成果要比霍金高很多。可是,在大眾眼裡,霍金更像是偉大的科學家,是《時間簡史》的作者,是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還是一名客串自己的演員。而楊振寧呢?除了搞物理研究的人知道他的科研成果,又有幾個人知道他在科學領域做過什麼,寫過什麼呢?

之前網上看到有人疾呼,為什麼中國人里沒有出像霍金一樣的學術明星?現在想想,或許並不全是是因為華人能力不行或者處處受到排擠,更多地是我們中國人太缺乏「思想」和「個性」了。

華人世界的牛人這些年可謂是風起雲湧。剛才提到的楊振寧,在西方人觀念里,即便是將所有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再篩去90%,他仍能入選排行榜。2006年《紐約時報》評價中國的丘成桐,為「數學皇帝」。2008年《紐約客》發表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報道張益唐證明了素數猜想的最關鍵一步。還有現在公認的,活著的最聰明的數學家陶哲軒,都可謂是學術一流的頂尖人才。

居住美國的萬維鋼,曾這樣評價華人在美國的地位:在學術圈內部,有些華人物理學家,可以說是在領域內權勢熏天。有幾位華人老頭子,他們說話在美國政府科研經費和研究方向上有很大的發言權,美國人都得老老實實聽著。有幾個華人教授乾脆就是在美國幾個大學物理系相關專業內一手遮天,甚至被私下成為「中國黑幫」。

可是以上的事件和名字,如果不是百度腦補,又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的「豐功偉績」呢?

這些高大上的牛人,要麼不食人間煙火,要麼就用高深的理論和語言向眾人「念經」。幾乎沒有人能夠像霍金那樣,真正的深入淺出,用思想直接影響人們的思想。換句話說,科研人和思想者,不能只像參加科舉考試那樣,僅僅把事兒做好、做對就行了,他們還應該改變一些實事兒,不僅僅要能夠「玩兒轉」學術界,還要去想著用新思想去改變世界,激起人們的興趣,改變人們的觀念。

除此之外,也要學會和大眾接壤,展現出人性的一面和多彩的性格。霍金就經常出現在各種娛樂節目中,甚至在電影《霍金傳》和《生活大爆炸》里客串自己,他從來不覺得娛樂大眾會有失什麼身份,相反他的幽默和大度,讓很多人獲得了感動和洗禮。而這些,幾乎沒有在中國的科技和思想界的「牛人」身上發生過。他們在學術之外,沒有劇情!

我們總是討伐當下大眾價值觀的偏移,可是更重要的是,像霍金一樣的科技明星,牛人們是否也願意學習和模仿呢?

娛樂至死的時代,本來有深度的思想就很難得到傳播,中國的「牛人」如果再躲在視野之後埋頭搞學術,缺乏生趣,不和民眾接軌,那麼人人娛樂至死的同時也將宣告科技的「後繼無人」!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啟發。這是與您分享的第381篇文章,也是改版後的第62篇,歡迎您的閱讀。我們下周再見。

歡迎您分享上方的二維碼給您最親近的人,讓我們成為終身學習者,一同起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子兒子媽 的精彩文章:

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後現代主義」

TAG:老子兒子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