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景德鎮市 隸屬於江西省 別名 瓷都 位於江西省東北部

景德鎮市 隸屬於江西省 別名 瓷都 位於江西省東北部

景德鎮市,隸屬於江西省,別名 「瓷都」,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介於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之間,總面積5256平方千米。

景德鎮市處於屬於黃山、懷玉山余脈、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處於皖(安徽)、浙(浙江)、贛(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浙贛皖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之一。民國時期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全國四大名鎮。

截至2016年,景德鎮市下轄2區、1縣級市、1縣,常住總人口為165.489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40.1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1.9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66.5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11.70億元。三次產業佔比為7.4:55.5:37.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0989元。 [1-2]

景德鎮市是世界瓷都,中國直升機工業的搖籃。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地區。

景德鎮市,春秋時屬楚東境。

秦為九江郡番縣地。

漢屬豫章郡鄱陽縣。

景德鎮市

東晉稱新平鎮。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縣,新平鎮屬之,以在昌江之南,又稱昌南鎮。武德八年(625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年)復置,治所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鎮先後隸於新昌、浮梁縣。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沿用至今。元代,浮梁縣一度升為州,鎮屬州。明代州改稱為縣,此後景德鎮在行政上一直屬縣轄區。

民國五年(1916年),浮梁縣治從舊城(今浮梁縣)遷至景德鎮。民國十六至十八年(1927年—1929年),景德鎮曾一度建市,稱景德市。民國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930年—1934年)中國共產黨曾在景德鎮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組織。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從鄱陽縣遷至景德鎮,景德鎮成為贛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稱第二次中日戰爭),國民黨和共產黨重新合作,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在景德鎮設有中國共產黨的新四軍辦事處,北部山區的瑤里設有留守處。

景德鎮自然風光

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和浮梁縣解放,景德鎮與縣劃開建市。5月4日成立中國共產黨景德鎮市委員會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先後隸屬贛東北行署、上饒專區、樂平專區、浮梁專區。1953年6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為江西省轄市。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劃入市境。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將樂平縣劃屬市轄,並將鄱陽縣屬的魚山、荷塘兩個行政區域劃歸景德鎮市轄。1985年,市轄樂平縣和珠山、昌江、鵝湖、蛟潭四個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浮梁縣建制,撤銷鵝湖、蛟潭兩區。1992年9月,樂平縣撤縣建市(縣級市)。2009年,景德鎮市轄樂平市、浮梁縣和珠山、昌江兩區。 [1]

地形地貌

景德鎮屬丘陵地帶,坐落於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市區內平均海拔32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最高峰位於與安徽休寧接壤的省界地帶,海拔1618米。 [1]

景德鎮氣候特徵

景德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根據1981—2010年最新氣象數據,景德鎮城區歷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降雨量1805毫米。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端最高氣溫41.8℃(1967年8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10.9℃(1963年1月13日)。景德鎮春季氣候多變,時冷時暖,春夏之交常有冷暖氣流交匯於境內,陰雨連綿;前夏梅雨期間,降雨集中,大、暴雨頻繁,5、6、7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350毫米,極易導致洪澇災害發生,出梅後多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且濕度較高,會使人感到悶熱難耐;秋季氣溫較為溫和且雨水少;冬季常受西伯利亞(或蒙古)冷高壓影響,盛行偏北風,天氣寒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院肆意 的精彩文章:

你對開福寺了解多少 來這看看吧

TAG:滿院肆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