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日薦書】《人與樹》

【每日薦書】《人與樹》

【作者】[英] 查爾斯?沃特金斯

【譯者】王揚

【出版單位】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斯坦威圖書

我們對樹木和森林歷史的理解,在近些年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諸如「覆蓋整個歐洲大陸的森林帶形成於冰河時代之後」,這樣一些原本既定的觀點,要麼受到了質疑,要麼就已經被最新的考古成果所提供的證據推翻。另一方面,儘管這顆星球上的熱帶雨林正在不斷減少,但鑒於在近幾年歐洲的森林覆蓋率大體上有所增加,人們對這裡的森林遭遇同樣命運的擔憂多少有些杞人憂天。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各地,人與樹木和森林的互動,都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著劇烈變化。

歷史上,由於人工開墾而出現的林間空地,往往被看成是人口增加和農業生產技術有所進步的證據,甚至可以當作是文明發展上的重要標記。然而林地並非只是個用來說明固定的樹木景觀以及記錄人們對其破壞的簡單範疇。相反地,這一範疇中包括了十分複雜的組成成分:林木密度、樹齡、樹種,不一而足。而無論被用於以家庭為單位的耕作還是放牧,林地的效用和文化價值都歸因於它的這種多樣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更是一位慷慨的「供給者」,一個可以用於實踐傳統式管理或是科學方法的場所。

一個核心的問題在於,即便是同一棵樹木或一片樹林,在不同的人眼裡,或是在不同的時代,都會產生十分不同的觀感。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就曾認為,通過對樹木的熱愛來判斷一個人的道德狀況往往適得其反,其實大多數人對樹木喜愛與否,態度常常是因時而變的。至於喜歡與否的理由,又可能會由於要深究到個人記憶及其與樹木的個人互動,而顯得神秘莫測。

我清楚地記得,1978年,當時我待在英國中部的某個圖書館裡。偶然從窗子向外望時,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興建於19世紀的景觀公園,裡面分散種植著各式人工林和天然小樹林,迷人的綠色一直延伸到遠處。我沉浸于欣賞這些得到很好照料的小松樹和老橡樹,而這裡的所有者卻在一旁饒有興趣地指出,小松樹和它左邊的林木,列入的是種植「D計劃」——出於節稅目的而進行的種植;老橡樹與它的右邊,則是高一等級的「B計劃」樹木;至於中間的大型林木,則是兩種計劃的混合。如此美妙的風景,其種植的目的卻是為了避稅。而它們被如此精心照料的主要原因,則是在種植計劃內,如果發生樹木移植,就會產生昂貴的費用,這筆開銷足以抵消從其他來源所獲得的收入。

因此森林景觀的美麗與生產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某時某地的林業稅收制度。英國目前的相關稅收制度於1915年被引進,其目的正是鼓勵人們對林地進行有效管理。對於不諳錯綜複雜的稅收制度的人們而言,美麗風景之下的這一層意義,往往無從窺見。

這本書的創作目的,正是闡明這些紛繁複雜的理解方式與價值認定的由來,從而幫助人們從更多層面去理解人和樹木、樹林,乃至森林之間的關聯與意義。當下的森林景觀,其實是我們的祖先經過許多個世紀在嚴酷條件下努力生存、改造自然的結果。追根溯源,管理林木的工作,同時也包含對區域內羊群——山羊或是綿羊的把控、對火的處理以及裁剪枝葉、收穫並收集果實與種子的經驗與技巧。至於林地,它可以顯得和藹可親,無償為人們提供住所、溫暖、食物、燃料和飼料。但也可能會成為噩夢的開端,充滿危險,使人失去方向,甚至與墮落和死亡相關聯。因此,人們才會把森林與遠古時的權力與慾望聯繫到一起。

本書通過一系列曾發生在森林裡的「真實故事」,探討我們對樹木、樹林和森林的理解與認知。書中廣泛利用了各式各樣的素材與方法。事實上,探討樹木與森林的歷史,其本質是跨學科的,需要涉及考古學、植物學、生態學、森林學、地理學和歷史學等諸多內容。而當下,許多有趣且富有成果的研究,正是來自於諸如文化史、歷史生態學、地方史、博物學、歷史地理學和生態學等這類邊緣學科。我們將會看到,對於一塊特定植被的理解,會涉及諸多不同形式證據的論證與組合。這些證據可能就會涉及對此時此刻這塊植被上動植物的調查、歷史上的相關地圖與文件、野外考古、樹木年代學、口述歷史、土地管理實踐、文學描述、遺傳分析、花粉與土壤分析、航拍照片以及其他相關的圖畫與繪畫等內容。

此微信內容由《財經》雜誌宏觀學術組精編呈現。「財經雜誌評論」微信公眾號:caijingreview。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經雜誌評論 的精彩文章:

《體驗宗教:傳統、挑戰與嬗變》
《在空間中理解時間:從區域社會史到歷史人類學》

TAG:財經雜誌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