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中國瘋」 :除了BAT還有這些你想不到的公司

區塊鏈「中國瘋」 :除了BAT還有這些你想不到的公司

獵雲註:區塊鏈在2018年的「火」蔓延至A股市場,很多相關企業因此大漲,國內外均在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但是當前各項標準與監管舉措仍未完善,區塊鏈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文章來源: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謝偉

進入2018年,「區塊鏈」行業競賽走向了白熱化,從數字資產到智能合約、從鑒證證明到供應鏈管理,各路企業和資本都在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不僅產業巨頭加碼、新興基金湧現,也有大量創業者快速進入市場,不一樣的在於這個泡沫比曾經的互聯網更大,原因是創業成本更低、投資者門檻也不高。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在2017年,中國申請區塊鏈項專利居全球首位,達到225項,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美國91項和澳大利亞13項。區塊鏈領域的專利申請在去年增加了2倍,用途之廣從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到追蹤中國放養肉雞無所不在。

中國在2016年的區塊鏈專利申請案例為59項,對比2017年的225項,幾乎增長了4倍。而美國2017年的91項,雖然比2016年增長4.3倍,但是從總量上來看,不及中國的一半。中國雖然申請專利數量多,但是在比特幣與加密貨幣技術方面,還是與國外有較大差距,從過去 5 年來看,申請相關專利多為歐美公司,前5名依序為IBM有54件、荷蘭SIM卡製造商Gemalto有34件、英特爾有34件、Thomson Licensing有31 件、亞馬遜科技有27件。

近一兩年,區塊鏈的應用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關注,各國企業紛紛申請相關專利為區塊鏈的技術引用做鋪墊,中國作為該領域專利項目申請最多的國家,政策上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

數據顯示,在2012-2017年申請區塊鏈專利最多的9家機構中,6家來自中國,之所以如此重視這一領域的專利,是因為在技術真正進入市場之前,企業要迅速保護他們在新技術開發領域的想法,並且一家公司是否擁有專利,對於吸引投資也至關重要,企業擁有並能利用知識產權,就不會受到其他聲稱擁有所有權的各方的干涉。

一份名為《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讓國內BAT的區塊鏈勢能浮出水面。前100名中,中國入榜的企業佔比49%,其次才是美國,佔比33%;其中,阿里巴巴以49件的總量排名第一,騰訊科技為11件。

毫無疑問,阿里在區塊鏈上的佔位無人能及,其實早在2015年,螞蟻金服就已經在內部形成了一個區塊鏈興趣小組,並在公益項目上做了嘗試。阿里的區塊鏈圍繞著其電商和新零售業務的優勢,布局已經涉及公益、商品溯源、租房場景等領域。

相對於阿里,騰訊的區塊鏈布局則藉助其社交優勢。騰訊的區塊鏈方案白皮書於2017年4月發布,此後其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物流信息、法務存證、公益尋人、騰訊微黃金等領域相繼展開。

儘管目前在專利排行榜上沒有看到百度的身影,但百度是不可能在區塊鏈的布局上不做任何動作的。按照百度自己的說法,其早在2015年初便開始探索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並且百度金融參與的國內首單運用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所資產證券化產品,也已經在去年8月獲批發行了。這一技術也在信貸、資產證券化、資產交易所等領域展開應用。

除了BAT這樣的巨頭之外,還有一些耳熟能詳、但是怎麼也想不到能跟區塊鏈沾邊的公司也已經宣布正式涉足區塊鏈。比如腦白金,在2018春節市場大促中引入區塊鏈應用,通過去中心化的微信社區等互聯網工具,參與的用戶通過「親友鏈」擴散、同步給親友們,滿足相應條件獲得腦白金獎勵的新春大禮包。

還有茅台、五糧液等酒企也參與到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茅台集團與浪潮集團合作,將發揮浪潮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藉助茅台的品牌實力,為中高端用戶提供品質服務,打造可信的全產業鏈生態服務體系的合作願景。而五糧液則是與IBM合作,藉助IBM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在酒類及大機械、大包裝、大物流、大健康、大金融、人工智慧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在矽谷,很多已經完成A輪融資的初創企業,在B輪融資時會選擇直接融數字貨幣,在中國這樣的跡象也在萌芽,很多處在B輪C輪的企業,也已經和正在通過與區塊鏈結合、向加密數字貨幣投資基金進行募資。這一趨勢表明,不論創業公司服務的是本地還是全球的用戶,他們都可以向全球範圍內的數字貨幣基金進行資金募集。

中國和美國在區塊鏈融資次數方面,曾常年保持較大差距,但是在2017年發生了反轉,A股涉及區塊鏈的股票已達71隻,進入3月後,共有19隻股票累計漲幅超過5%,有7隻個股月內吸金共計7.14億元。

但是目前的一個現狀是,真正能夠在技術層面有實質性說服力的區塊鏈公司其實很少,除了談概念,更多的就在已有的應用場景中,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這種現階段技術絲毫不成熟便出現了「全民狂歡」的景象,其實很像90年代中期的互聯網,可以說區塊鏈仍處於初期的發展階段,但是卻比同期的互聯網創業時期更快、更瘋狂。

不可否認的是,區塊鏈是非常有用戶場景的,如今還處於早期階段的主要原因是對規模化的要求很高。現階段如此瘋狂,難免會出現泡沫,但在樂觀派看來,泡沫是好的,造富效應吸引了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推動區塊鏈的發展,更多專業投資人的入場,也將帶動市場逐步趨於理性。


區塊鏈發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但是其能夠解決問題的速度卻格外慢。其實任何一項具有革命性質的技術出現時,都是經歷反對-追捧-理性這樣一個過程,就像當初的互聯網一樣。以目前的形式來看,區塊鏈的發展速度似乎要比互聯網更快,但是也存在很多亂象,一邊是去槓桿強監管和資本市場的起伏不定,另一邊是層出不窮的「百倍幣」和一夜暴富的傳奇;一邊是IPO把控越發嚴格,另一邊是一份白皮書即可募集千萬甚至上億資金。

亂象一:白皮書

不管是否懂行,人人都想在大熱的區塊鏈領域分一杯羹,白皮書就像一張通行證,漏洞百出的內容只有簡單商業構思,沒有技術原理和架構做支撐,但是估值卻高的嚇人,這裡面也混雜著大量的投機客和傳銷盤,說白了就是為了「割韭菜」而來。白皮書質量參差不齊,正是由於利益驅使,目前市場上還出現了專門編寫ICO白皮書的服務,一些區塊鏈工程師撰寫一個白皮書至少能賺20萬,錢似乎來得太容易了。

ICO白皮書寫手服務的盛行,也恰恰說明了目前國內市場對於區塊鏈工程師的迫切需求,但是由於剛剛起步,人才慌問題難以避免,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涉及區塊鏈的公司招人往往都開出了天價工資。不少投資人表示,目前國內區塊鏈工程師水平不高,區塊鏈人才更是青黃不接,當前國內在區塊鏈領域儲備的人才、技術等資源並不多,這也是區塊鏈項目設計不出好的應用場景的重要原因。

亂象二:區塊鏈培訓

最新的百度指數顯示,「區塊鏈培訓」的搜索指數在近一個月同比上漲了將近1000%,更多的區塊鏈培訓班分散在微信、QQ等中,培訓價格從幾十元到幾萬元不等。而在這些培訓班裡,有心懷創業夢想的青年人,也有躍躍欲試的投機者,更不乏隱藏幕後的「操盤手」。

而且已經有不少企業家、明星、網路大V為此站台,「鏈圈一天,人間一年」「彎道超車」「月工資萬元起」……在一些區塊鏈培訓的宣傳文章中,總能看到這些炫目的詞語。

但是這種培訓課真有多大用么?講課的都是什麼人?據了解,如今大多數線下培訓課程的講師、發起者並無區塊鏈或計算機領域專業背景,頭銜也經常是XX財經專欄作家、XX公司創始人諸如此類。但收益確實真的好,如今只要一碰上區塊鏈的活動和培訓,不管嘉賓、導師的背景如何,便能吸引不少用戶心甘情願的買單,因為很多人是抱著通過幾次培訓實現「賺到大錢」「幣價翻倍」的願望而來,看似你情我願,一拍即合。

亂象三:出海續命

政府七部委在2017年9月4日發布聯合公告,宣告在中國嚴禁包括ICO在內的代幣發行融資。「九四風暴」之後,很多人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出不出海?這是目前中國區塊鏈數字貨幣公司和團隊的一個縮影。

出海主要分為三股趨勢:一小批有建立交易所雄心的公司涌去日本等國爭奪交易牌照;絕大多數公司的目標則是通過ICO發幣募資,扎堆前往新加坡、瑞士等國成立基金會獲得合法的發幣資格;一些更有實力的公司則試圖將團隊移民海外。

各國政府不斷收緊的監管政策給區塊鏈數字貨幣公司們帶來了巨大挑戰,這給中國那些想要出海的數字貨幣公司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出海的公司渴望一塊新大陸,一邊想各種方式規避監管,一邊希望數字貨幣在中國的合規化,至於等待著他們的是黃金萬兩還是葬身浪潮之中,仍是未知數。


區塊鏈在2018年的「火」蔓延至A股市場,很多相關企業因此大漲,國內外均在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但是當前各項標準與監管舉措仍未完善,區塊鏈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瑞信在近期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區塊鏈技術想要發展成熟,至少要到2025年。如果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分為7個階段,那麼現在的技術還處在「試驗」階段。

各領域公司都想借著這股風口嘗試「+區塊鏈」,可是具體有哪些領域真的適合區塊鏈還有待研究。越來越多的人直接或間接的成為了區塊鏈亂象的製造者,只是誰又會來終結區塊鏈的亂象呢?「區塊鏈的泡沫是啤酒泡沫,真正能喝到啤酒的沒有幾個,絕大多數人都被泡沫噎死了。」薛蠻子這句話在幣圈流傳甚廣,這句話的另一個版本是,「要喝到啤酒,先要喝掉泡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手持100萬比特幣自稱中本聰,竊取合伙人50億美元被起訴
三節課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IDG資本領投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