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貿易戰更可怕的事來了,中國卻無力阻擋!

比貿易戰更可怕的事來了,中國卻無力阻擋!

正當所有人都在討論中美貿易戰的時候,一個更可怕的消息從各地統計局傳來。

據目前已經公布的省、直轄市數據顯示,2017年多地常住人口出生率相比上一年出現下滑,人口危機的預警鐘聲再次被敲響。

上圖是19個已經公布了最新統計公報省市的數據,可以看到19個省市中,有9個省市常住人口出生率出現了下滑,分別是山東、青海、湖南、河南、重慶、江蘇、北京、上海、遼寧

既有經濟發達地區,又有欠發達地區,東部、中部、華北、東北、西北、西南都有代表,從地域分布範圍來看,2017年人口危機已經席捲全國各個地區。

要知道,2017年是全面放開二胎的第二個年頭,在這樣的背景下,生育率數據不增反減,可見這是國民主觀意願不願生育所致。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0.52‰,只有12.43‰。

不止如此,截止到現在,我國勞動力人口連續6年下降,中國社科院還預測,未來五年中國青年人口將下降五千萬。

而禍不單行的是,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1億人,佔總人口17.3%,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

生育率低,老齡化嚴重,已經成為中國目前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它比貿易戰更可怕。

大多數或許覺得這是小題大作,中國人口太多,少一些沒關係,不影響大局,而且還有助於降低目前中心城市高不可攀的房價。

但是縱觀人類歷史會發現,人口與經濟發展正相關,人口危機的出現預示著經濟將進入低迷期。學界也普遍認為,少子化和老齡化是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以歐洲、日本和中國自身為例,來說說。

根據史學家的考察,歐洲工業化之前經濟增長很緩慢的原因,除了歐洲自身經濟的不平衡及其時代危機外,貫穿整個時期的根本問題還是人口。

17世紀,歐洲因戰爭等多重因素,導致人口增長停滯,致使貿易和消費失去了活力。人口增長緩慢,特別是局部絕對數的減少,影響了對農業產品的需求,糧食市場凋敝,農業生產主要是生產者自用,農業生產率幾乎沒有任何增長,直到19世紀,飢餓仍然是歐洲周期性的威脅要素。實際上,歐洲後來經濟的繁榮,起始於工業向外拓展需求市場,而且主要是工業化開始後其內部人口的增長。

日本方面,更具有借鑒意義。日本於1970年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後經歷了泡沫經濟,GDP增速在1990年之前都還可以,樓市泡沫破裂之後,經濟發展便一蹶不振。過去三十年里,日本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增速時不時地處於負數狀態。

2009年日本人口正式進入負增長時代,持續至今,日本如今的經濟已然低迷無望。

有人或許會說,日本的經濟是敗給了廣場協議後的貿易戰,但一場貿易戰怎麼可能讓一個國家持續30年經濟低迷,其根本原因在人口。

近日,攜程網創始人梁建章就在其文章中題意鮮明地指出,日本經濟之所以會進入長期的衰落,根本原因還是生育率乃至人口結構出現了嚴重問題,進而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創新創業能力。

再看我們中國,也同樣遵守人口與經濟正相關的規律。

上圖是我國1974年到1994年的人口增長率與20年後1994年到2014年的GDP增長率之間的關係,之所以採用推後20年的經濟數據,是因為每個人只有成年後才能參與工作,因此人口對經濟的影響有滯後效應。

換言之,中國現階段的人口生育率下降,影響的是20年後的經濟,由於其推遲效應,所以往往被忽略。

從上圖兩條線的走勢可以看到,人口自然增長率與推遲20年的後GDP增長率竟然驚人的保持正相關。

說了這麼多,只想說明一件事,人口危機不是兒戲,於國家而言,是頭等大事,必須重視,必須解決。

要解決問題,必須要找到原因。過去生育率低,是因為計劃生育客觀原因所致,如今已經放開二胎,生育率卻仍在下行,說明國人已經不願生,或者不敢生。

為什麼?

高房價高物價帶來的生存壓力,讓人望而生畏。買不起房,居無定所,打消了許多人生孩子、生二胎的念頭。

有人或許會說,租房也可以照樣結婚生子。但房子捆綁的教育、醫療以及諸多寶貴資源告訴我們,在大城市養兒育女,沒有房很難辦事。

所以,生兒育女,房子是關鍵。但中心城市的高房價,已經給正在奮鬥著的年輕人豎起了高高的壁壘。中國的房價高到什麼程度了呢?

目前全球公認的房價收入比標準範圍在4~6之間,意思是說,正常情況下拿著標準的工資,買一套標準大小的房子,正常時限需要4~6年的年收入。收入比高於4~6,就是偏離。

而本號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年底中國幾十個主要城市,僅呼和浩特和銀川達標,其餘都偏離,大多數嚴重偏離。

數據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公布數據計算而得

影響生育率的癥結已經找到,但要解決卻非常棘手。

政府寄望於樓市調控,但收效卻並不理想,2017年多數城市房價仍在上漲,尤其是那些加入人口爭奪戰的城市,成都、青島、西安、福州、杭州、長沙等城市漲幅均在30%以上,具體情況可點擊此處查看。

中國的大城市化發展模式與土地財政,決定了中心城市房價易漲難跌。要解決高房價,就必須擺脫土地財政,讓土地的成本降下來,同時增加供應量。降低了成本,緩解了供需矛盾,房價自然能夠降下來。

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如何放得下土地財政這塊肥肉啊!這需要魄力,需要擔當,更需要遠見,我們只能期待這一天早日來臨。

【版權聲明:本文為「財經觀潮」原創作品,公眾號轉載此文時,需要在正文前寫明作者、來源,並同時轉載文後的二維碼,否則視作侵權,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虛空界 的精彩文章:

TAG:虛空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