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來果禪師教參禪破三關

來果禪師教參禪破三關

外離相即禪 · 內不亂即定

歡迎關注江西黃龍禪寺

山居吟

 郭關古琴

郭關 

00:00/

各位法友:禪宗修學開悟之歷程,古德將其分為三個階段:本參(初關)、重關、末後關。由參一個話頭引生無漏慧,由無漏慧,明自本心,見自本性,名為初關。見性以後,還需以無漏慧對治煩惱,到煩惱伏而不起現行,方名重關。然煩惱之伏,並未斷根,故還須要對治功用,要等到煩惱凈除之後,其心任運無功用時,始透末後一關。

民國時期的禪宗大德來果禪師曾開示破三關方法:

其一、破本參(過初關)知無量劫作善造惡、生死輪迴皆一場迷夢,今醒過來,滿面羞顏,大生慚愧,悲喜交集者有之,痛哭流涕者亦有之。自此改頭換面,專做培福生活,於身三種惡習一時凈盡。 有過重之根本習氣兼修兼了,要倒樹拔種,種子者何?我人之心是也。今日進了祖師設的這個「念佛是誰」一道關口,不但進關,在這關外歇歇,也得無窮受用。何以?身業不凈,口業不凈,意業不凈,何能達到祖師關邊際?

其二、破重關

進祖師關之人,見到祖師門下事,識得祖師度世心,雖在門裡,依舊徘徊殿角,未入堂奧者有之。祖師肺腑,關內幽微,尚未窺見者更有之。所以悟後重疑,即此意也。 古人云:「未悟以前,如喪考妣。」此皆破本參後,重起疑情,猛求上進。悟後用功,有兩條路:一條路到此,還依初路前進,即最初用功之路,此是大人工夫。若悟後修行,只是修而無修、無修而修,可稱保任工夫,此為不住而住之見地。若求真住,必須真行,至更進一重門戶。 然大悟以後之大疑者,更如初學,還加猛烈,不求悟,不成佛,不度生,心參意亦參識亦參,此名悟後大參,大參即重疑也。有重疑工夫,定必將開重關,為重悟行人,深入堂奧。 根大者斯非我事,雖然生死可了、輪迴可停,不肯自棄,自棄則善住矣。當要奮勇猛進,到不疑之地,可到重關,誠不在遠。直待深工精密,人法雙忘,聖凡迥別,緩緩直透重關。宗門三關,只言行處,不言見處。

其三、透牢關參禪人到此重關後,萬不可離初步工夫,千萬要緊。類如最初用腳行路,非輪船、非火車,用腳行到鎮江地頭,喻破本參也。 力小者,住下盤桓幾日,或就此住下,此是過祖師關人行處。力大者,此處諒非到家消息,即舍前行,途中無荊棘瓦石,平坦大路,喻破本參後毫無阻滯、放手大行,又至南京,範圍較廣,眼界寬闊,在此想住之人多數,思維至再,前途有路,盡量進行,此行更勝如前。

咦!佛本一乘法,方便而說三,宗本一法悟,方便說三關,因根器優劣故也。 然此三關,初參「念佛是誰」,奮勇猛追,直破牢關。有由初參「念佛是誰」直達重關,後久苦修,亦破牢關,復初參禪,行不精銳,力不更奮,加力勉強過祖師關。 大力者,如象過河,一腳到底;中力者,如鹿過河,半在水下,半在水上;小力者,如兔過河,全浮水上。假若儘是上根參禪,一起擁到末後牢關,一時打破,出牢關去。 出牢關生涯,直任諸佛一切經教、祖師章典、菩薩度生事業,最上無比之法界、虛空界、實際界、真如界、涅槃界、任何一切佛聖境界,一超直上,過無不及。 類如一切諸佛眾生,未出虛空一步,牢關正在虛空外,出虛空即出牢關。足可以虛空為關,誰個能出此關?只有參禪人不勞寸步能出此關無疑。閱者問曰:「正義未見說明。」非也!一關未言正義,況三關乎?」

今天,世間許多人都喜歡打著修禪之旗號,對公案、禪偈以禪之名作些似是而非的解讀,誤引歧路,故需從大德之開示中省知參禪之路絕非坦途,應有水滴石穿之堅忍精神!

助建寺廟 功德無量

期待您的支持與參與

三寶門中福好求,一文付出萬文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龍禪寺 的精彩文章:

元宵佳節話六祖——禪行天下,一花五葉
來果禪師經典語錄:放下!

TAG:黃龍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