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瘦易胖體質:胖瘦雖有命,身材別怪天
胖瘦雖有命,身材別怪天
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很火:易瘦易胖體質的分別。參與討論的內容有1.4萬,話題閱讀4千萬。又被廣大無聊網友給頂成熱帖了。
▌請勿對號入座
我是發現了,每到春夏來臨之際,送會有一些奇怪的內容再次被拿出來討論。就說這個「看大拇指區別易瘦易胖體質」的話題,自己到底是哪種體質,心裡沒點*數嗎,還要看手指?
「本來以為自己是胖著玩玩而已,認為自己一定會瘦下來,沒想到玩嗨了。」光看大拇指並不能說明什麼,要反思一下,吃的時候為什麼五個手指會不自覺的多拿一塊?
# 何為易瘦易胖體質 #
相信大家身邊一定有一種人:胡吃海塞,吃的比誰都多,但就是吃不胖。
每當看到這些人在朋友圈曬火鍋、燒烤、小龍蝦還有甜品的時候,恨不得把她們送去醫院檢查一下身體,看看她們吃下去的東西到底都去哪兒了,吃不胖是什麼操作?
BBC曾做過一檔節目:把十個聲稱「怎麼吃都吃不胖」的瘦子放在一起,勒令他們吃很多無規則食物(炸雞、巧克力和甜食等),不能運動,一個月後看他們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還沒完事兒,他們還被要求控制走路,不允許運動,每天最多能走5000步。
試驗還沒開始,就有人開始拉仇恨。
總之就是有這麼一檔子節目。(想看的,B站有)
試驗持續四周時間,直接上結論:四周後,十個瘦子都胖了。
所以,只要攝入過量卡路里,又沒有運動來消耗,是個人都會胖的。怎麼吃都不胖,其實根本不存在。
那這項實驗豈不是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先別急著否定兔子。
接著往下看。
這個亞裔小哥,他同樣也胖了(增重8%)。可是,其他9位小夥伴都有了圓滾滾的肚子,他的體型卻沒有任何明顯變化。
身體里脂肪含量僅有2.4%。那麼,如果不是脂肪,他增加的部分到底是什麼?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 何為基礎代謝率 #
「為什麼別人比我吃的多還比我瘦啊?還有沒有天理了。」
「為什麼有人干吃不胖,而我,喝水都會胖呢?」
別人每天吃2000Kcal的食物,而你每天只吃1500Kcal的食物還是比她胖,很大原因是她的基礎代謝率比你高,同樣的活動消耗的能量比你多,人家當然吃得多還不會長胖。
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指人體在清醒而又極端安靜的狀態下,不受肌肉活動、環境溫度、食物及精神緊張等影響時的能量代謝率。
BMR能告訴你如果你每天靜躺著什麼都不做,身體需要消耗多少卡路里來維持基本的生命活動。它也被稱為人體基本的新陳代謝率。
上文提及的亞裔男子,基礎代謝率提高了30%,吃下去的東西去哪裡了?幾乎全部轉化成肌肉。
# 那麼,如何提高基礎代謝率 #
吃好早餐。人體在入睡時代謝速度通常會降低,當開始再進食時,代謝速度會隨之加快恢復。所以早晨一定不可錯過早餐,否則身體只能等到午飯時才能開始燃燒熱量,重新「啟動」代謝功能。
保證充足睡眠。睡眠期間代謝率降低10%~15%,保證每天晚上23時到次日早晨6時這段時間的睡眠,各臟腑器官才有更好的代謝能力。
攝入合理的熱量。如果飲食攝入量不足,身體就會為了保持體內熱量平衡,用來維持呼吸、心跳等的基礎代謝便會自動降低,影響身體功能的正常運轉,代謝率此時會降低20%~30%,從而降低基礎代謝率。
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相比,氨基酸在人體內代謝需要的時間更長,因此身體主要器官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消化吸收它。並且在力量訓練後,肌肉充血有微小撕裂的時候,補充的蛋白質食物更好被吸收,促進肌肉生長從而提高基礎代謝。
增加身體肌肉量。身體里的肌肉比例越高,基礎代謝率就越高,脂肪比例相對就會減少,因此,努力增加身體的肌肉量,增加消耗量,會提高基礎代謝率。
所以說,不吃早餐、熬夜、盲目地節食甚至絕食、久坐不動,都是非常不利於身體基礎代謝的,堅決避免。
不存在怎麼吃都吃不胖,只是每個人的基礎代謝率不一樣;易胖體質也別灰心,提高基礎代謝率,分分鐘也能化悲憤為力量。
#調查一下:你屬於哪類體質 #


※「硬漢體質」爆棚 寶駿530實拍解析
※悲催!缺乏觀眾緣的明星,出演多部大片也沒法拯救她不紅的體質
TAG: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