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枚胡椒貴過黃金,一噸救一城!

這枚胡椒貴過黃金,一噸救一城!

年講歐洲往期

年講歐洲系列書系

多久沒有聽聽小故事了?

胡椒的故事

我是一粒胡椒。我來講我的故事。 東方人認為我來自神秘的西方,西方人認為我來自神秘的東方。

我到底來自何處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的氣息,我的能量和社會地位。在中世紀甚至更早之前的西方世界,我比黃金更為昂貴。

阿嚏!

一個噴嚏打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

一張寫滿神秘咒語的紙草卷被乾燥溫熱的風吹落。忽明忽滅的光線,虔誠悲憫的吟誦,一場木乃伊製作的神秘儀式正在進行中。厚重的空氣瀰漫著蜂蠟松油與樹脂的氣息。但是,更濃烈的,是胡椒的辛辣味道。大膽又靈巧的工匠將尊貴的長老攤平,然後仔細地層層疊疊地夾滿胡椒,打包腌好。胡椒用量越多證明身份越是尊貴。是為了防腐,還是割捨不掉我的氣息,誰又說得准呢?

阿嚏!阿嚏!

兩個噴嚏打到公元五世紀的西羅馬城。

天昏地暗,馬蹄凌亂,冷兵器激烈碰撞的巨大聲響和金屬鎧甲的陣陣摩擦淹沒了騎士們憤怒厚重的低吼。西羅馬城被哥特人重重包圍。食物與水的補給路徑被切斷,哥特的騎士們分分鐘長驅直入攻破城牆,整座西羅馬城池的居民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陽都成了未知數。

「胡椒!胡椒!」哥特騎士們熬紅了眼,低吼漸漸變得厚重而整齊:「胡椒!胡椒!胡椒!胡椒!」

哥特人撤兵解圍的條件,是西羅馬人交出整整一噸的胡椒。

用一噸胡椒來交換一城人的性命,難怪一向親民愛民的羅馬城主猶豫再猶豫。國王含著淚低下頭,深深地聞著緊緊攥在手心中的一粒胡椒。

阿嚏!阿嚏!阿嚏!

三個噴嚏打到中世紀的法蘭西王朝。

燕舞鶯歌,一場屬於上流社會的社交晚宴正在進行。淑女們伴著音樂旋轉翩翩,她們的禮服繁複精美,內行人掃一眼就能判斷出是哪位巧手裁縫的作品,在燭火下熠熠閃耀的還有她們價值連城的耳墜與項鏈,多彩寶石的篩選和巧奪天工的鑲嵌比她們的臉更明媚而醉人。突然,空氣突然凝固,音樂停了。所有人屏住呼吸,向前方的旋轉樓梯投去注目禮。

這是專屬於女主人的亮相時間。

剎那間,整場宴會的場景都被切成灰白色,就連珠寶和華服都暗淡到失焦。因為所有人都能看到,在女主人白若晨曦的耳畔,掛著一粒「黑色黃金」——胡椒。

宴會結束。女主人回到香閨沐浴更衣。

她小心翼翼地摘下幫她再贏一城的胡椒耳串,鄭重地將胡椒裝在一件異域香囊中,裡面還有研磨好的生薑、鼠尾草等性熱香料。按照西歐人的觀點,情慾功能障礙是由體液失衡因為,而以胡椒為翹楚的性熱香料是非常有效的催情藥物。女主人手捧香囊,深吸了一口氣。

咯吱,門響了,男主人回來了。

阿嚏!阿嚏!阿嚏!阿嚏!

男主人過敏了……

歐洲人熱愛的胡椒,最早通過印度洋海上航線從印度運往波斯灣沿岸或轉運至紅海,經阿拉伯半島後,換駱駝商隊,一部分前往黎凡特,一部分抵達開羅,然後從那裡經尼羅河前往亞歷山大港,轉交給地中海商人,層層關卡令胡椒的價格層層提高。賣胡椒的商人從中獲利頗豐。

然而,到15世紀中葉,貿易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傳統的貿易商道被阻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東西方貿易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刺激了歐洲人開闢了新航路的野心。

歐洲人迫切渴望擺脫伊斯蘭世界的控制,在對東方財富的無盡慾望推動下, 一批具有冒險精神的航海家躍躍欲試,轟轟烈烈的大航海壯舉從這裡揚帆起航。本圖顯示的是四位大航海家:麥哲倫、達伽馬、迪亞士和哥倫布的航海路線圖。

開闢新航路不僅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浩大工程,它首先是個技術活,這其中涉及造船技術,比如從三桅帆船進化到四桅帆船,提高風力利用效率和航行速度;涉及航海圖繪製技術,它反映出歐洲人對世界的想像和認知;還涉及星盤、指南針等測量儀器的應用,這是科學丈量未知世界的必備手段。

15世紀與16世紀歐洲海員的航行對世界歷史有著深刻的影響。1492年,為西班牙王室服務的義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穿越大西洋,前往西印度群島。在這之後30年里,歐洲海員還繞過好望角,開闢了前往印度的航線,並進行了環球航行。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成功的秘訣在於三桅與四桅帆船的進化,以及地中海與北歐地區高潮的船隻建造技術,再加上星盤、六分儀和磁性羅盤等航海儀器的應用。

如果想讓航行能夠有規律可循,航海家就必須能判定他們所處的緯度——也就是他們在南北方向上距離赤道的距離。這涉及測量正午太陽(夜晚則是特定的星星)與地平線間的俯角。這種測量需要的儀器就是六分儀。

——《征服海洋:探險、戰爭、貿易的4000年航海史》

黑格爾說:「只有在天黑以後,密涅瓦(羅馬智慧之神)的貓頭鷹才會起飛。」他的意思是,只有到歷史進程快結束時我們才會明白歷史的全部意義。歐洲的經濟文化在世界佔主導地位有很長時間。

現在我們回頭去看這段歷史,才更清楚地明白葡萄牙航海探險的意義。它標誌著歐洲向世界擴張的開始:建立大片政治殖民地,實施經濟滲透,把世界變為歐洲的經濟腹地,推崇基督教帝國主義,讓歐洲文化凌駕於整個世界之上。這種擴張開啟了世界歷史的歐洲時代。

——《現代歐洲史 01:早期現代歐洲的建立》

年講歐洲系列書系

小島的故事

我是一座小島。我來講我的故事。

如果你正對著一個精巧的地球儀,請拿好你的放大鏡,在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以南,非洲西北方向的城市卡薩布蘭卡以西,穿越644公里的海面,好,就是這裡,發現這裡有一個小點了嗎?這就是我。

1419年,一艘小船被大浪卷到了淺灘上,一位疲憊的葡萄牙水手掙扎著從小船里爬出來。鬱鬱蔥蔥的小島在他原本模糊的視線里漸漸清晰,他以為這裡就是天堂。

水手興奮極了,因為我為他提供了充沛的淡水,救了他的命。他在島上茂密的森林裡穿梭,沿著海岸線又蹦又跳,還給了我一個大名『伊利亞達馬德拉』,好吧,我覺得還是小名更好記,叫『森林之島』。我的動物朋友們和我一起,見證了第一位人類不請自來的登島。只是那時候的我們還不知道,意外闖入的航行者改變了我的命運,就像會改變無數島嶼、大陸、和這個星球的命運一樣。

三十年後,第二艘船向我緩緩靠近。

這艘船比第一艘宏偉太多了,遠遠地看就像倒立著的巨大的梯形木屋。喊著號子的水手掉轉船舷,落下厚重的帆,來自葡萄牙的種植園主們一邊聊著天一邊走下船。

他們的對話我都聽到了。他們計劃佔領我,待森林植被被砍伐和燒荒之後,小島將變成一座甘蔗種植園。整個歐洲貴族都在為綿軟的,亮晶晶的白色顆粒瘋狂。在種植園主的眼中,甘蔗是飽含甜甜糖汁的原材料,更是珍貴的奢侈品。而森林、植被和我的動物朋友們,都是財富的絆腳石。一夜間,參天大樹連棵倒下,黑煙四起,動物朋友們四處逃竄。我忍著巨大的疼痛見證這一切。而此時,義大利資本家和他們的夫人還在急切的等待白色柔軟的砂糖跟著帆船駛回。

甘蔗的加工周期只有短短的48小時,爭分多秒才能最大程度上的產出白糖,種植園主們雖然用了全力督促著工人,依然又成堆成堆的甘蔗在堆砌中失去新鮮,腐爛霉變……

幾年之後,第三、第四艘船陸續靠岸。

疲憊不堪的小島挑眼看著彷彿鋼鐵巨人般的貨輪,一批一批的黑人奴隸被押解下船。有了大量廉價的勞動力,我成了茫茫大洋中一個開足馬力的蔗糖生產工間,一個原始的工廠。輪碾機作坊變成了雙滾壓機,小規模生產變成大規模的分工奴隸勞動,一艘艘奴隸船陸續駛來,他們分工勞動,被奴役,傷亡,草草埋葬在因為甘蔗失去肥力的土壤里。

最後這裡的一切變成了一船一船的蔗糖,像白色黃金一樣流向歐洲的宮廷。繁榮落幕,崩潰登場。16世紀30年代,因為我的樹木都被砍光了。生產戛然而止,歐洲的富人吃掉了蔗糖,而蔗糖吃掉了一座島嶼。

我已經無力在睜開雙眼。

冥冥間我聽到海船離岸的汽笛聲。

漸行漸遠,我明了此生再無訪客。

哥倫布到達美洲地區之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開始對外進行海外探險,大概在百年之內,南美、非洲、亞洲的大部分地區成為歐洲世界的殖民地。

本圖描繪的是小島上黑人奴隸收割甘蔗的場景。種植園主們利用廉價勞動力開啟資本主義的機器,從殖民地區大量獲利的同時,也給當地帶來沉重打擊。

販奴船「維基蘭特」號,甲板之下塞滿了從非洲擄來的黑人奴隸,他們被運往遠在彼岸的美洲,那裡的種植園主需要大量勞動力種植甘蔗或者採掘礦產資源。販賣黑奴的船隻擁擠、骯髒,許多奴隸活不到行程終點。

在長達3個世紀的大西洋奴隸貿易中,歐洲各國販賣的奴隸高達1100萬,由此帶來的大量收入構成了資產階級進行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

在更細緻地分析蔗糖和這個海島的故事之前,我們需要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認為分析邊疆很重要。當我們想像資本主義的蔓延速度時,湧現到我們眼前的圖像往往就是小行星撞擊或者疾病蔓延的慘烈景象,始於地面或者患者,接著轉移到整個星球。

資本主義邊疆所需要的科幻大片則更加複雜尖端。如果說資本主義是一種疾病,那麼這種疾病就是吃掉你身上肉的那種疾病,吃完你的肉之後,再將你的骨頭賣出去換取肥料從中獲利,接著用那筆利潤投資種植甘蔗,再接下來,將收割的甘蔗賣給花錢參觀你墓碑的遊客。

邊疆是行使權力的地方(不僅僅是經濟權力)。通過邊疆,列強和帝國使用暴力、文化和知識調動自然,然而成本卻很低。正是這種成本的降低,才凸顯邊疆對於現代歷史的重要性,才使得資本主義擴張市場成為可能。

——《廉價的代價:資本主義、自然與星球未來》

年講歐洲系列書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我只是懶得理你
如果世上真有捷徑,我想一定是讀書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