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高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中女性作者如此少?

為何高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中女性作者如此少?

牟慶璇 編譯

每位科學家都希望自己的學術成果能夠出版,不能出版幾乎意味著失敗。不管喜歡這種模式還是討厭它,當成果出版在高知名度的期刊上就意味著擁有豐富的資源、著名的獎項和豐厚的資助,甚至名校的職位。然而,不知何故,在調查女性的科學職業為什麼無法發展時,具有高影響力的期刊幾乎每次都能夠置身事外。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期刊沒有收集其投稿者的性別或種族背景數據。

為了驗證高影響力期刊中女性投稿者的代表性,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心理學教授艾奧妮?法恩(Ione Fine)與她的同事傑森?韋伯斯特(Jason Webster)等人研究了國際性綜合生物醫學信息書目資料庫(Medline),這是一個包含了幾乎所有通過了同行評議的科學文章的在線資源庫。艾奧妮等人使用性別篩選資料庫(Genderize. io)檢測2005年至2017年期間在該資料庫中發表的超過166,000篇文章的第一位和最後一位作者的性別。結果令人沮喪。

文章作者中缺少女性科學家

在高影響力期刊中,第一作者在傳統意義上是指真正進行實驗操作的人。艾奧妮團隊預測有40%以上的第一作者是女性,這個數據與美國和歐洲神經科學博士後中女性的比例相似。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雜誌的第一作者中,女性只佔25%左右。

通訊作者(列表中的最後一位作者)一般指擔任該文章的研究負責人。艾奧妮團隊期望女性在通訊作者中所佔的比例高一些,最起碼能夠與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NIH)基金資助的人數相匹配。這項基金申請嚴格,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指標,代表著科學成熟度和生產率。在這項基金中,30%分配給女性,相當於女性在神經科學領域中終身教授職位的比例。最終經過研究發現,在自然和科學雜誌的通訊作者中,女性只佔15%左右。

在神經科學領域女性和男性各占的比率

神經科學中的女性比例

在美國,男性和女性的神經科學博士的數量大致相同。但是女性科學家的學術道路並不如男性走的坦蕩。在高影響力出版物中,女性科學家代表性不足現象更為極端。

艾奧妮團隊將她們關於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網上,並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希望有更多人關注她們的成果,令人欣慰的是,有許多其他領域的學生已經開始研究他們各自學科中期刊署名的性別差異。

經過艾奧妮等人對大量期刊的數據挖掘,仍然沒有揭示為何在科學期刊中女性作者如此少,不過大量文獻都把矛頭指向了性別歧視。

發表過程中的偏見

科學家們往往低估了女性的科學貢獻。一項分析發現,女性更可能是動手做實驗的人。儘管如此,她們仍可能僅僅在不太出名的期刊中獲得第二作者甚至更低的作者排位。有趣的是,許多實驗室領導觀察到,男性學生在談判作者列表中的位置時往往比女性更積極主動。

在期刊審查過程中會存在偏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當審稿專家被隨機分配評估科學文章時,他們一般認為男性科學家的科研工作更值得認可。通過對瑞典(Swedish)申請博士後研究基金的同行評議(peer-review)體系進行分析表明,這個過程充滿了偏見,女性博士後申請基金的成功率遠低於男性。「超級贊」這樣的評價更可能會給男性科學家,這可能是為什麼女性作者的比例與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呈負相關。

最後,在編輯過程中也會存在偏見。在自然期刊近十多年的社會評論中,其編輯邀請女性科學家寫作委託作品的概率超低。

女性科學家真的只能在科研領域止步不前了嗎?她們不太可能給高知名度的期刊投稿,因為成功率很低。例如,在自然期刊上,只有不到10%的投稿文章能夠被接受。在許多領域,一次投稿失敗而導致的網上公布時間延遲,意味著被其他團隊搶先發表的風險很高。如果女性科學家預測接收成功率很低時,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她都會選擇更保守的方式——投稿給不太知名的期刊。

期刊要對女性科學家一視同仁

科學出版有驚人的盈利額:2017年,愛思唯爾出版公司(Elsevier)報告利潤超過12億美元。這些公司非常依賴科學團體,科學家既作為期刊的作者,也作為審稿人。考慮到期刊所創造的利潤以及在科學領域的超大影響,必須有一個道德約束甚至是法律責任來確保出版審核過程是公平的。

期刊需要全面負責以確保整個出版流程的公平性:鼓勵女性科學家投稿,確保女性獲得公平的評論,並在編輯過程中公平對待。

科學團體應該要求期刊建立關於投稿文章和接收文章作者性別和種族的資料庫,同時這些數據公開發布在網路上。這樣研究人員可以選擇避免(甚至抵制)記錄不佳的期刊。研究人員應該堅持要求審評人員提供更具體的審查標準,例如要求他們解釋對文章重要性和影響的評級標準,以及他們對科學質量的評估要求,正如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所做的那樣。最後,期刊應該採用強制性的兩位審稿人雙盲審閱。

儘管在過去十幾年,女性作者在高影響力期刊中的數量沒有明顯變化,但科學界的態度已經改變。現在科學界普遍認為科學人才沒有性別差異。世界各地的大學、資助機構、會議組織者和個體實驗室領導都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已經到了期刊正視自身的時候,讓更多的女性科學家在各自的科研領域中發光出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媒介中心 的精彩文章:

數學——因抽象而升華

TAG:科學媒介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