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權主義是怎麼淪落到如今的境地的?

女權主義是怎麼淪落到如今的境地的?

GIF

「女權主義」,本來是一個褒義詞,是那些為爭取女性合理合法的權利,幫助女性擺脫傳統桎梏的人的獎章。

如今成了人人喊打的標籤,真是讓人難過。

如此後果,有兩種人難辭其咎。

1.厭女症的女性

總有人恬不知恥,性別佔了一個女字,有了一點對社會的看法,便擅自畫上一個「/」在自己的身份後面堂而皇之的加上了「女權主義者」這五個大字。

這一部分人,要麼受過壓迫,要麼見過壓迫,本著一個好的、追求平等的出發點,卻走上了偏激亦或是詭異的邪路。

這歪路是怎麼走的呢?

究其原因,在於根植於心的厭女症。

厭女症是什麼,劉滿新在《我是清醒的厭女症者嗎?》中給出來定義——

「厭女症」(misogyny)一詞來自古希臘語,字面的意思正是「對女人的憎恨」。厭女症不是一種病,儘管漢語翻譯為其冠上「症」的稱呼。將對女人的憎恨看作是一種病,似乎可以表明厭女不值得欲求,同時似乎也模糊了厭女者對其行為的責任。厭女是一系列針對女性的憎恨、蔑視、偏見。這些針對女性的態度的表露,僅僅因為對方是一個女人。

這種「癥狀」廣泛存在於我們身邊。

就好像小時候,有的爸爸媽媽會對男孩子說,你語文英語考不過XXX【某個女孩】也就罷了,怎麼數學也沒有人家好啊?

到了高考報志願的時候,一眾親戚圍著一個女孩子,七嘴八舌,「女孩子學什麼工科?」「女孩子還是學一點文學之類的吧」……甚至於「女孩子上什麼大學」這種過分的話都有可能出現。

倒不是說是我不承認男女存在性格上的差異,只是這種差異往往限制我們的思想,進而造成了「女性就是做不好/學不會……」這種刻板印象。抹殺了人的個性,把所有人都套進了那個古時候名叫「三從四德」現在叫「淑女形象」的模子裡面,刻出標準的、衛道士偽君子們歡喜的模樣。

很多女權主義者就是這樣,帶著一種矯枉過正的態度,生生要把女性變成男性——可是女性怎麼就不能做女性了呢?怎麼就要又像男性一樣了呢?

要做自己啊!

更不要說那些主張女性依附於男性,滿口「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賺錢養家」的偽女權大V了,不勞而獲無論在哪個歷史時期都是遭人詬病的,況且沒了經濟獨立,又何談個人獨立、女性獨立呢?

這些人更是蛇蠍心腸,將女性至於蜜罐之中,倘若現在不去爭取自己的權利,等到在蜜罐里舒舒服服了,又怎麼可能想著去要權利呢?

2.直男癌與偽既得利益者

我對直男癌的定義是「懷有強烈的厭女症或厭惡所有不符合自己所謂正常的性別劃分的男性」——這是基於這一群體中廣泛存在的對於女性和性少數群體的其實行為做出的定義。

其實越往高處,我們就越能發現,這個世界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標準並不是什麼種族、國籍、地域、性別這些奇奇怪怪毫無道理的東西,而是一個通用的範疇——階級。

而直男癌又往往受其原生家庭與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形成,這兩者受階級制約極大。

故而這個群體人數眾多,素質普遍不夠高,倘若有一兩個其中佼佼者,振臂一呼,自是雲集響應。

這一部分人,個人能力不足,遇上能力出眾爬上高位的女性,自然會心有不服,惡意揣測人家用了什麼骯髒的手段,猥瑣又噁心。

這部分人,將自己人生的不如意歸結於女性,其妄自揣度女性通過性手段取得高位,進而認為如果沒有她們自己早就身居高位了。

這當然是無稽之談。

正是這些人一味的抹黑女性,厭惡女權,再加上確有部分女性打著女權的大旗做著反女權的惡事,導致如今這個勳章蒙塵。

到底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啊。

這個問題,在國民素質提高之後,想必不成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在評論區進行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竟的往昔 的精彩文章:

TAG:未竟的往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