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海經記載,伏羲和女媧為百變之身!

山海經記載,伏羲和女媧為百變之身!

北山經第91段記載:「凡北次三山之首,自太行之山至於毋逢之山,凡四十六山,萬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馬身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珪瘞之。其十四神狀皆彘身而載玉,其祠之:皆玉,不瘞。其十神狀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瘞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祠之。皆不火食。」

北山經第43段記載:「凡北次二經之首,自管涔之山至於敦題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狀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雞彘;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北山經第91段記載了從今天河北、山西交界處的太行山至東北大興安嶺的地理概況。

綜合北山經記載的三列山系,前兩列山系都身穿蛇皮製成的衣服,第三列山系祭祀的英雄人物中也有十個衣服的下擺用蛇皮作為裝飾。這表明北方民族當初是靠馴養蛇來捕捉獵物,並將蛇皮製成衣物的。另根據一些記載,比炎帝、黃帝時代更早的伏羲、女媧也是「人面蛇身」,即身穿蛇皮製作的衣物。

當然也有記載說伏羲與女媧是「百變之身」,即有時穿龍皮製成的衣服,有時穿蛇皮製作的衣物,有時穿馬皮製作的衣物。另據《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我經考證後認為,上述的鐘山就是現在俄羅斯境內的烏拉爾山,烏拉爾山一帶所敬的英雄人物也是「人面蛇身,」即身穿蛇皮製作的衣物,說明蛇文化還曾傳到現在的俄羅斯。

由於蛇是食肉動物,而後來可供蛇捕捉的動物越來越少,原來靠馴養蛇謀生的部落因得向「戎人」、「羌人」學習靠放牧馬、牛、羊的技術謀生。蒙古大草原逐漸變成了馬背民族的搖籃。無論是東胡、匃奴、鮮卑,還是突厥、契丹、回訖都是馬背民族。他們有一部分後來與漢族融合,還有一部分構成了今天屬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與維吾爾等民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筆墨史書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稱獅子為黃獸,騎獅子的貴族通常被人們稱為「二千歲」!

TAG:筆墨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