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科研玫瑰,她們才是我心目中「國民女神」的樣子

中國科研玫瑰,她們才是我心目中「國民女神」的樣子

風雨彩虹鏗鏘玫瑰

 精彩音樂匯

田震 

00:00/03:37

82歲的張彌曼院士榮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有人說她才是「國民女神」。其實除了屠呦呦、張彌曼女士,中國還有許許多多女科學家,巾幗不讓鬚眉,在生物、醫學、農業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驕人成績,她們堪稱絢麗綻放的「科研玫瑰」。

屠呦呦

1

在屠呦呦身上,有很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千錘萬鑿出深山」,我們要學習她的「鑽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引發瘧疾的瘧原蟲產生了抗藥性,科學家們開始尋找新葯。在漫長的探索中,中國政府也啟動了「523項目」,屠呦呦開創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如果沒有勇於探索的鑽勁,這項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諸東流。

「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要學習她的「悟勁」。屠呦呦從系統整理歷代醫籍入手,她查閱經典醫書、地方葯志,四處走訪老中醫,做了2000多張資料卡片,最後整理出一個有600多種(包括青蒿在內)草藥的《抗瘧單驗方集》。「我們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療瘧疾的經驗。我們為什麼就做不出來呢?」屠呦呦再次翻閱古代文獻尋找答案。《肘後備急方》中的幾句話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如果沒有「悟勁」,屠呦呦不會想到結合現代科學技術,首次採用乙醚低溫提取,如願獲得抗瘧效果明顯的青蒿提取物。

「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她的「補勁」。大學時學的是西醫,畢業後進入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接受過兩年半的「西醫學中醫」教育。學西醫的屠呦呦在中醫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就在於她的「補勁」。不斷注入新知識,貫穿中醫精粹,形成了淵博的學識,才會到達「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不畏浮雲遮望眼」,學習她的「敢勁」。屠呦呦專心做科研,耐得住寂寞與枯燥,勇於面對質疑,不為世俗所動,不圖「短平快」,終於站在科學的巔峰,接受全世界的矚目。

張彌曼

2

60多年前,風華正茂的她,抱著響應國家使命的熱情,踏入生命演化「失落的世界」,將自己的大半輩子獻給了「魚化石」。儘管有時身上會爬滿虱子,有時得負重35公斤前行20公里,但她「對化石著了迷,再苦再累也沒有回頭」。正是源於內心的熱愛,她敢於用25年完成一件標本,在生僻專業里辛勤耕耘;也是源於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她拓展了事業藍圖,實現了人生價值。這位自嘲是「傻子」的人,堪稱一位真正的智者:遵從內心並堅持下去。

劉穎

03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是令人艷羨的女科學家:29歲成為北大博導,今年入選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國際研究學者;除了給本科生、研究生上課,還當起了小學生「生命科學課」主講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滿,一歲多的小寶寶茁壯成長;此外,還能跑馬拉松、會做蛋糕裱花……

她坦言:科研、家庭、上課、運動對我都很重要,我不想讓哪一個球摔破了。

韓喜球

04

在與太空探索、登月競爭、極地開發並駕齊驅的國際深海資源勘探「戰場」,韓喜球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戰神」。

她多次奔赴深海大洋完成國家深海礦產資源科考任務,4次擔任中國大洋科考首席科學家,在印度洋發現海底黑煙囪3處、硫化物礦床遠景區50多處。

2007年,中國大洋第19次考察,38歲的韓喜球作為中國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學家,「領航」第三航段科考任務。第三航段考察中發現了4處海底熱液活動區,採集到大量多金屬硫化物、海底玄武岩和來自地幔的橄欖岩樣品,為中國後續發現熱液噴口並找到海底多金屬資源奠定了基礎。

2008年,韓喜球獲得第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這一獎項是世界女性諾貝爾獎「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在中國的延伸。

這些年來,韓喜球還對海底勘測中新發現的3個海底熱液活動區、9座海山、4條大型斷裂帶共16個地理實體進行了命名,在國際上彰顯了中國的海洋實力。

強巴央宗

05

身處高原,相比內地,做科研首先需要克服困難。「在高原上工作,不僅人會缺氧,有時候設備都會『缺氧』。」強巴央宗說,「為獲取研究數據,我們經常要給動物做血液流動測定實驗,但測定設備到海拔3500米以上,啟動都很困難。」

在有限的條件下,強巴央宗儘可能把研究做得更好,並逐漸開拓了西藏的畜牧研究領域。雖然有些困難,但她一直很樂觀,認為重要的是做出幫助農牧民的成果,和學生一塊成長。

30多年來,不論多忙,強巴央宗始終在教學的第一線。她在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時,還承擔《動物遺傳學》等本科生基礎課程。她的想法是:「一堂本科生課有幾十個人聽,每年能培養幾位研究生人才,只要能堅持下去,西藏科研後備人才隊伍就會慢慢壯大。」

「我不認為自己是能力超凡的人,除了自身努力,還離不開一路上師友的幫助。」在強巴央宗看來,西藏的孩子要想成為科學家必須付出很多。「為孩子們做點事,一直是我工作的動力。」

趙書紅

06

趙書紅的工作就是在豬的遺傳基因組上「跳舞」。她研究的是針對不同品種的豬,發掘影響產肉、繁殖、抗病等性狀的基因。目前,趙書紅研究團隊已揭示部分基因對重要經濟性狀調控的分子機制,找到部分有育種價值的基因,利用大數據開發了精準育種的全新演算法,通過與育種公司合作,正努力將研究成果逐步運用於全國生豬育種產業。

趙書紅課題組一直參與國際豬基因組計劃,她和學生作為參與作者的文章2012年在《自然》雜誌發表。2009年至2011年,她還應邀擔任國際動植物基因組大會動物基因組組委會主席團成員。2014年4月下旬,趙書紅應邀到蓋茨基金會做了家畜整合組學與技術創新的報告,她的研究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肯定和認可。由於在我國豬基因組基礎研究等方面的貢獻,趙書紅先後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盧艷麗

07

考研時,她「半路出家」跨考作物遺傳育種專業。讀博時,她從分子生物學一腳邁入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這一全新領域。工作後,她又常常「泡在」玉米地里。她的畢業論文獲評2012年優秀博士論文,她的科研成果在國際產生了重要影響。

讀博期間,盧艷麗獲得教育部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資助,赴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留學。這次,她從分子生物學邁入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領域,這是一種全新的研究方法。分析數據需要使用新軟體,為此,她啃下二十多本全英文說明書,一步步學會了操作分析、提煉總結。

畢業後,盧艷麗立足四川及西南地區對玉米生產的實際需求及特殊的生態環境,潛心研究玉米,常年穿梭於玉米地和實驗室。她以女性敏銳的直覺和細心的觀察分析,發現了一個個玉米基因的秘密,破解了玉米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基礎,並通過分子育種技術創製抗逆玉米新材料。同時,結合育種實踐,盧艷麗探明了西南玉米「溫帶 熱帶」雜種優勢模式,主持選育新品種1個,參加選育新品種9個。此外,她還在SCI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獲得授權國家專利6項。

沈俊

08

在很多人眼中,沈俊命中注定就和磁製冷有著不解之緣。讀研究生時才開始接觸低溫製冷的沈俊,很快就發現了國際上最低溫度、大磁熵變鐵磁磁製冷材料,填補了這一溫區的國際空白,並被國際同行認為是「最佳的磁熱效應體系」。隨後,她又發現了磁性材料的磁滯損失及其調控機制,大幅提高了磁性材料的製冷性能。在找到了具有潛力的磁製冷材料之後,她還創新性地提出了複合式磁製冷新方法,並成功研製出了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小型室溫磁製冷機。

創新,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這間實驗室從磁製冷的跟跑者、推向了並跑者,甚至領跑者的角色。沈俊團隊研發的磁製冷樣機不僅申請到了國際專利,甚至還被美國航天公司採用。與國內企業合作實現的成果轉化,也應用在科研和工業級產品中,並在短短几年內實現了數億元的產值。

張研

10

目前,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還沒有突破性進展。可以說,我們對這種疾病的認知非常有限,還處於一片『混沌』中。科學問題在取得突破之前,要經歷漫長的「試誤」階段,而我們對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正處在這樣的「試誤期」。這個時期誰也不知道會持續多久,「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會是很久以後。」而張研之所以選擇這樣的領域,動力來自於人類對知識本原的好奇和對知識邊界的探索。

正是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張研通過發現神經元內的澱粉樣沉積毒性,有力地修正了多年來老年性痴呆研究領域對於細胞外澱粉樣蛋白毒性的集中關注,為尋找有效預防老年性痴呆中神經元死亡的藥物提供了新的靶點;她還發現了在家族型老年性痴呆突變的攜帶個體中,神經元在細胞發育早期就廣泛存在軸突發育、細胞間交流、蛋白亞細胞器定位和功能等障礙,修正了過去一直認為的「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疾病,其病因出現在老年期」的觀點,對了解老年性痴呆,特別是家族型致病基因導致的痴呆提供了新的思路……

還有那些在你心中堪稱「科研玫瑰」的女科學家,留言告訴我們,扶你上牆!

你覺得你讀書時候的女老師,算不算「科研玫瑰」吶?

圖文來源:人民網微博、新華網、人民網等多家媒體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技網視頻 的精彩文章:

純粹科學和應用科學須兩者並重
國之重器!北斗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

TAG:中國科技網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