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日戰爭中的難民大逃亡珍惜和平,遠離戰爭

抗日戰爭中的難民大逃亡珍惜和平,遠離戰爭

戰爭,永遠是老百姓最倒霉的。

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是一場血與火的洗禮。戰爭期間,日軍鐵蹄踐踏之處,國土遭躁躪,生靈被塗炭。淪陷區人民為逃避日軍的燒殺淫擄,紛紛攜妻帶子、呼兒喚女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輾轉遷徙,奔向大後方和安全區域,從而形成了巨大的難民潮。其人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在世界近現代史上是罕見的。

南京大屠殺發生後,不願意背井離鄉的也坐不住了,開始逃亡,大規模逃亡引起國民政府重視,採取很多措施實施賑濟,但賑濟不過來啊,人太多了,僅開戰最初兩年,接受救濟的就達400多萬人,大多數是無目的四散而逃,在數以千萬計的難民中,農村人口最多,但數字沒辦法統計,以城市來說吧,無錫市30萬人,跑的只剩下一萬多。

雖然國民政府在主要交通要道設置了難民救助站,雖然給予一定的減免車票優惠,雖然提供了一些食品,但距實際需要相差太遠了,當時的國家根本沒有能力面面照顧到,以至於難民潮擁擠過去的地方,樹皮都啃光了,絕大多數老百姓扶老攜幼,在沒有任何信息的情況下,不知道哪裡是終點站,隨著潮流,向著他們自己認為沒有鬼子的地方跋涉逃亡。

據統計,有2000萬左右的難民最終到達後方,死在路上的到底有多少,只有慢慢探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之周 的精彩文章:

湖北宜昌為何在抗戰中戰略地位至關重要

TAG:娛樂之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