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陽新上樑習俗及其解讀

陽新上樑習俗及其解讀

「上樑」是民間建房的一個習俗,也稱「升梁」、「上大梁」,指的是建房竣工前安放屋頂最高的一根中梁的儀式。梁是建築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橫跨構件,是上架木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關係著建築的堅實牢固。又由於中梁處在建築最高的中心位置,象徵著整個房屋建築的統領,因而人們將其神聖化,賦予其宗教的層面的重要意義。在民間信仰文化中,人們將中梁視為一種能關係居住者命運福祉的靈物,在上樑時舉行隆重的隆重的祭拜儀式。

房屋上樑

一、上樑儀式概述

上樑儀式在各地因習俗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總的來說,上樑儀式包含選梁、制梁、祭梁、上樑、接包、拋梁、待匠等幾個程序。

選梁,又稱選梁材,由於「梁」與「良」同音,因而又寓意選良才。常選的樹種有紅椿、松、杉等,要挑選一根好的梁木並非易事,首先是要樹木筆直參天,枝繁葉茂;二是所選之木要粗大、直挺,樹形從下到上大小盡量一致。

制梁

制梁的第一個步驟是畫梁,即把所選梁木刨平,在下方平面畫上寓意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福祿壽喜、人財兩旺的圖案。接著是包梁,俗稱「披紅」,即主人給梁木系紅布、裹紅綾或貼紅紙,有些地方會將文房四寶、老皇曆等物品一同裹入紅布內並用系有銅錢的紅線纏緊,有些地方會在紅紙上繪上「八卦圖」或寫上「上樑大吉」「姜太公在此」等條語。加工後的木樑不能落地,人不能從上面跨過,需放在杈架上,並置供桌於梁下,擺上香燭、五穀等供品。

上樑前必須祭梁。人們將正梁抬進新屋堂前,在供桌上擺上各種祭品,由瓦匠、木匠等師傅篩酒祭天、祭地、祭八方神靈。有的地方祭梁只是簡單的焚紙燒香篩酒祭拜;有的地方要用大紅公雞的血灑於大樑上,稱作點光;有的地方還有木匠師傅往樑上澆酒的習俗,並一邊澆酒一邊唱祝詞。

簡單祭梁儀式

祭梁結束後,便是上樑,正梁一般由匠人抬上屋頂或用繩子拉上去。抬梁或拉梁的時候,鞭炮齊鳴,且上樑師傅要唱,上樑歌,高喊「上啊,大吉大利!」。此外,老師傅一般唱登梁咒:

喜呀,炮竹衝天喜洋洋啊,焚香對燭贊中梁啊。

中梁中梁,聽我奏章呀,神聽主祀祝喲,木槍匠;

人言呀,此樹生在何處呀?長在何方啊?

此樹生來千人瞧不見,萬人瞧不上呀;

天開門,魯班師傅打馬下凡塵也,

一眼觀見林中一棵好中梁啊;

勒住馬,收住韁,舉五尺,量又量,

此樹正合師傅意不彎不拐不短又不長;

立馬去到南京雕匠請兩位,又到北京鋸匠請兩趟;

大開山帶三十六把,小開山帶對又成雙,

魯班師傅一聲令,慢慢砍下紫金梁,

十八尊羅漢齊下界,輕輕落在馬頭山;

魯班師傅送我金墨斗,良曲尺,

金線輕輕彈在紫金梁木上;

一路開山好似龍鱗脆,一路刨開放霞光,

兩頭雕起龍牙鳳隼,中間雕出雙鳳朝陽;

贊梁材呀贊梁材,發也,好棟樑啊好棟樑,旺啊

(宏卿石義久演唱)

在上樑的過程中,有的地方要求將正梁平平穩穩往上抬,忌諱一前一後,高低傾斜。但另外一些地方上樑時往往梁的東端高於西端而上,因為東端代表「青龍」,西端代表「白虎」,按堪輿學的要求,「白虎」要低於「青龍」。

升梁

將正梁放平穩後,主人要將親朋好友送來的「五穀彩袋」搬到屋頂,放在梁的正中,寓意五穀豐登,並將紅布披在樑上,有的地方在紅布的底端縫上一雙布鞋墊,寓意給新房主人鋪墊家底。有的地方在正梁中間掛上裝有紅棗、花生、米、麥、萬年青等的紅布袋,寓意「福、祿、壽、喜,萬古長青」。此後,匠人將果品、食品等用紅布包好,邊說好話邊將布包拋入由主人雙手捧起的籮筐中,這個程序稱為「接包」,寓意接住財寶。

上樑儀式最熱鬧的程序是「拋梁」。當主人「接包」後,匠人便將糖果、花生、饅頭、銅錢、「金元寶」等從樑上拋向四周,讓前來看熱鬧的男女老幼爭搶,人越多東家越高興,此舉稱為「拋梁」,意為「財源滾滾來」。在「拋梁」時,匠人還要說吉利話,如:「拋梁拋到東,東方日出滿堂紅;拋梁拋到西,麒麟送子掛雙喜;拋梁拋到南,子孫代代做狀元;拋梁拋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滿」。

拋梁結束後,眾人退出新屋,讓太陽曬一下屋樑,這叫做「曬梁」。最後,主人設宴款待匠人、幫工和親朋好友,俗稱「上樑宴」,並分發紅包,整個上樑儀式結束。

拋梁

二、上樑習俗解讀

上樑儀式起源於古代土木建築的出現期,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才有確切的文獻記載,與人類早期的樹神信仰、祈子巫術和驅儺儀式相關的一種巫術活動。

(一)上樑儀式與樹神信仰

在人類的宗教史上,對樹神的崇拜佔有重要的位置。遠古社會中,受原始拜物教「萬物有靈」觀的支配,人們認為神靈是萬物生命的根本。原始人認為神靈依附於樹,樹就有生命,如果神靈離開,樹則告死亡。同時,人們還認為死者的靈魂也會依附於樹上,使樹有了生命,會隨著樹的死亡而死亡。原始人把每株樹看作受超精靈支配的活的有生命的個體,不再把它看做樹種,而是當作森林之神,對其有神聖的敬畏心理。

樹神崇拜

受樹神崇拜觀念的影響,人們建房時對樹木往往會舉行祭祀儀式,《金枝》中記載:人們「砍伐精靈出沒之樹以前要舉行祭奠」。在陽新地區,主梁要通過「偷」的形式取得,即半夜去別人家的山上偷偷採伐,採伐時要燃香紙祭拜,並唱咒語:

伏以,發也,吉日良辰,紫薇奏章;

今借地爺一根髮絲,明日長成朝中棟樑;

得天時得地時得人時,風順雨順萬事順;

借你一方風水,取你一方棟樑;

酒有的你喝,錢有的你用;

自從今日借梁後,發福發貴萬年長;

拜請安位,尙饗。

(潘橋余玉卿演唱)

不僅對生長著的樹舉行祭祀,「甚至某些已被砍倒、鋸成幾段、用來蓋房子的樹,森林精靈可能還附居其上。所以有人在住進新房前後還要祈求精靈寬恕毋罪。」因而,「西里伯斯的托拉傑人在新居建成之後殺豬宰羊,甚至宰牛,以血塗遍所有木器。如果新蓋的是羅波(或樹神)的神舍,陶拿波人則是以活人為犧在屋脊祭祀。在羅波或樹神的廟宇屋脊上祭祀,跟普通住宅內以牲血塗遍木器的目的一樣,就是想討樹神的恩寵宥恕,對住進新屋的人不降任何災難」。我國的上樑習俗中的祭梁儀式是與此相同的,人們用豬、魚、雞、鵝、蛋、豆腐、香燭等祭品置於供桌上,由木匠、泥匠等師傅邊焚香敬酒邊唱祝詞,祈求「木樑」給居住者帶來人財興旺、福壽雙全、四方平安等。

上樑儀式

(二)上樑儀式與祈子巫術

生殖繁衍,是人類農業社會的基本需求。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社會性質決定了生兒育男、傳宗接代是人生頭等大事。古人強調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表露了人們對生育的高度重視。由此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民間生育習俗,當中就有豐富的祈子習俗。祈子習俗,作為巫術形式的一種,往往附著於各種形式儀式中展現出來。

樹旺盛的生殖力和頑強的生命力曾使原始先民驚羨不已,如《韓非子·說林上》載:「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原始人相信:樹或樹的精靈能行雲降雨,能使陽光普照;樹神能保佑莊稼豐收;樹神能保佑六畜興旺、婦人多子。因而,樹神是人類繁衍的象徵。原始先民力圖通過各種巫術手段將樹旺盛的生殖力嫁接到自己身上,從而使人類繁衍興旺。

拋灑瓜果

在《金枝》中弗雷澤將巫術分為順勢巫術和接觸巫術。其中,順勢巫術又稱模擬巫術,是基於物體間的「相似律」,通過對某一事物的模仿就可以達到需要達到的目的的巫術行為。在上樑習俗的拋梁儀式中,人們會將糖果、花生、桂圓、棗子、饅頭等物品伴隨著從梁木上刨下的木屑一起往下拋撒,這一過程可以看做是一種祈子的巫術。首先,樹木是生殖象徵物,從梁木上刨下的木屑是其身體的一部分,類似於嬰兒是人體的一部分;其次,在民間信仰文化中,花生、桂圓、棗子、饅頭、糖果都是與生殖有關的象徵物,婚俗中常用棗子、花生、桂圓、瓜子等物品寓意「早生貴子」;再次,向下拋撒的狀態類似於生命誕生和向下傳承的狀態,是一種模擬生命出生過程的儀式。因而,向下拋撒木屑、花生、桂圓等物品,象徵著生命從神樹下的誕生,寓意著子孫萬代綿延不絕。

房屋,是人類生息繁衍、孕育生命的場所,寄予著人類生命傳承的美好願望,又由於其類似於人類的子宮的外形,因而在生育信仰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人們在建房時往往會施行多種與祈子相關的巫術儀式,如埋磨盤、雕飾生殖象徵物等,上樑儀式就是建房祈子巫術的一種。

上樑大吉

(三)上樑儀式與驅儺巫術

驅儺是民間流傳已久的一項驅除疫鬼、祈福消災的巫術儀式。《後漢書.禮儀志中》載:「季冬之月﹐星回歲終﹐陰陽以交﹐勞農大享臘。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其儀: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皂制﹐執大鞀。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執戈揚眉。十二獸有衣毛角。中黃門行之﹐冗從僕射將之﹐以逐惡鬼于禁中。」中國的驅儺儀式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在形態上發展為包括宮廷儺、軍儺、民間儺等諸多種類,在內容上也從最簡單的驅逐祭祀儀式發展為包括儺祭、儺舞、儺戲、儺面具等多種表現方式,形成了一個龐大恢弘的儺文化叢系。

上樑儀式含有「驅除疫鬼、祈福消災」的主題,這與驅儺儀式是相一致的。在人們的信仰中,房屋不僅居住著人本身,還居住著各種神靈、祖先亡靈等,此外,居室內還會有惡靈邪魅的闖入,總之,房屋是人、鬼、神乃至妖邪的共同居住空間。因而,人們在建房時會舉行各種儀式,安撫神靈、驅趕惡靈,上樑儀式就是其中的一種。驅儺儀式與上樑儀式在主題上的相契合可以認為二者具有同源關係。

在李世武《中國工匠建房巫術源流考論》一文中,在綜合對比驅儺儀式與上樑儀式在「兒郎偉」唱詞、拋灑五穀食糧的儀式上的相似性的基礎上,大膽提出上樑儀式直接來源於驅儺儀式的論斷,並認為「古人為了不受邪穢鬼魅的侵害,故需要舉行驅攤儀式以求安全。古人對於空間安全的需要,導致將向各方驅攤的儀式引入了建房儀式之中,並且成為居於要害的工序。」

喜炮衝天響

上樑是中國人慶賀新居落成的一種儀式,它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和民族性格,它是人們交流感情的一種方式,在社會生活和文化傳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一充滿情趣的民俗活動正趨於消亡,但在今天它仍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落風的民俗世界 的精彩文章:

太子鎮李氏宗祠

TAG:落風的民俗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