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父母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教會」孩子打人的?

父母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教會」孩子打人的?

隨著孩子長大,媽媽們會發現,孩子在跟其他小朋友相處,或者是跟自己的媽媽互動時,會採用「打人」這種方式。看似簡單的一個打人動作,背後卻牽扯出許多的問題來,比如,孩子們為什麼會打人?

其實,當孩子第一次揚起手,作出「打人」的動作時,背後的心理原因並不複雜。具體來說,不同年齡,孩子打人背後的心理機制也有各自的區分的。

1.用打人吸引父母關注

孩子在沒有發展語言之前的打人,尤其集中在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是他們在用打人來引起你的關注。因為他不會說話,他特別想希望你關注他的時候,剛好他的手部動作已經可以支配得很好了,所以這個時候,他就可以用手的語言告訴你,媽媽我需要你關注一下我。

2.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

很多孩子這個階段打人,是他在表現一種情緒,這個情緒不一定都是負面的,可能是很興奮的情緒。因此,你會理解為什麼有一個詞叫「手舞足蹈」。孩子高興的時候,就是如此。不過,這時候,孩子沒有任何邊界概念,手部力量也還沒有發展好,沒有輕重,所以他們就會失控打到你。當然,也有時候,若孩子的情緒是憤怒的,那他這種打,有可能也是在表達一種憤怒情緒宣洩行為。

3.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3歲以後的孩子,他們的打人行為,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即孩子極度的渴望,父母能夠跟他在一起,去看見他,去感受到他的存在。所以,這個時候大人不要對孩子的打人行為上綱上線!另外要多讓孩子感受到你們對他的關注!

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剛出現打人的時候,其實背後的心理原因,基本不出於上述三種情況。

但是若父母應對方式不恰當,就會讓孩子的打人變得複雜起來,而讓孩子的打人行為固化。比如下面兩種,就是常見的,被複雜化的孩子「打人」情況。

讓孩子打人變得複雜的情況一般是大人做了壞的演示和壞的榜樣,比如當大人用打人來解決問題時,孩子也就學會了用打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其實往往是被大人教會的。大人是如何教會孩子打人的?

一般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一些大人在教養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在意,經常會用恐嚇性的語言來嚇唬孩子,比如常對孩子說:「你再不乖,我就打你」。實際上大人往往並沒有真的去打孩子,但是孩子卻學到了:打我,是一個讓我乖的方法,那我也會可以用這種方式讓別人乖。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真的挨打了。孩子挨打了以後很委屈、很難受,但是他發現,他哭了、聽話了以後爸爸媽媽就不打他了,所以孩子在挨打的過程中就學到了:打我,的確是一個讓我變乖的方法,我也會可以用這種方式讓別人乖。孩子就因此可能在模仿中習得了「打人」的行為。

另外,男孩天生比女孩更有攻擊性和控制欲,這會強化孩子的行為。當一個小男孩發現,其他孩子來跟他搶玩具,他一開始會在憤怒情緒的驅使下,上去把玩具搶了回來。

隨後,他會發現,這樣攻擊性行為是奏效的。這個時候,如果身邊的大人不及時引導,甚至是大呼小叫,或者嚴厲批評。孩子更能夠感受到自己那個攻擊性行為的威力,之後,他還會繼續用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來醫生 的精彩文章:

元宵和湯圓到底怎麼吃才不會胖?秘訣全在配湯和餡兒里!
如何正確給寶寶使用抗生素?

TAG:有來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