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托馬斯·威爾遜:安聯CRO的風險管理智慧

托馬斯·威爾遜:安聯CRO的風險管理智慧

托馬斯·威爾遜

Thomas C. Wilson

安聯集團首席風險官

CRO, Allianz se

安聯集團首席風險官托馬斯·威爾遜(Thomas C. Wilson)博士日前在「陸家嘴金融城首期保險業風險管理沙龍」上分享了他在風險管理領域25年的經驗。

托馬斯·威爾遜擔任安聯集團首席風險官期間,帶領安聯集團在保險風險和資本管理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且不斷推進國際償付能力和資本監管體系的發展,對歐洲償付能力II (Solvency II)、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全球保險資本標準(ICS)、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G-SII)的相關標準制定工作都產生了建設性的影響。

「風險管理」起源於美國,作為一門較為新興的管理學科,在中國仍處於發展的初步階段。

1930年代,由於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有40%左右的銀行和企業破產,經濟倒退了約20年。為應對危機,許多大中型企業設立了保險管理部門,負責安排企業的各種保險項目。

1938年以後,美國企業對風險管理開始採用科學的方法,並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950年代風險管理髮展成為一門學科,風險管理一詞才形成。

1970年代以後逐漸掀起了全球性的風險管理運動。

1970年代以後,隨著企業面臨的風險複雜多樣和風險費用的增加,法國從美國引進了風險管理並在法國國內傳播開來。與法國同時,日本也開始了風險管理研究。

1993年,各大銀行開始設立「首席風險官」(Chief Risk Officer)這一職位。

2000年,幾乎所有銀行都有了這一職位和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也在保險行業中流行開來。

風險資本的要求增強了監管壓力,同時,經濟增長乏力、低利率和市場波動導致經濟環境變化;另外,銀行和保險業模式的轉變(客戶、業務系統和股東訴求的變化)都驅動了現代風險管理的發展。

國際市場上,在2000年-2008年,風險管理主要靠監管驅動(Regulatory Driven);2008年-2014年,風險管理則更聚焦於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2015年-2020年,價值與資本管理成為風險管理的重頭戲。然而,威爾遜博士認為,中國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仍更多地停留在第一階段,即監管驅動。

對中國企業的風險管理部門,威爾遜博士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制定償付能力目標,做出基於情景的流動性緩衝風險評估(特殊風險、系統性風險);

保證企業業務發展及風險戰略的協調統一。不應只著眼於凈收益而忽視同一業務發展、資本以及風險戰略需要的多年度資本預算的重要性。企業的長期戰略目標為跨年度業務計劃流程確定基調,在考慮當前市場環境、機遇和風險的基礎之上,制定三年業務計劃,以確定實現長期目標的業務活動;應將三年業務計划具體化為財務目標和預算、風險偏好和限額;還應持續監控和管理(業績表現、風險和償付能力監控、管理層評估與行動);

重點關注創造可持續價值。根據企業願景(優勢地位、使命陳述)、戰略支柱(資產負債表、卓越運營、人才、聲譽)、財務目標(凈資產收益率、運營利潤和關鍵業績指標、每股收益增長、資本和分紅政策)和戰略計劃(數字化、增長、提高利潤)明確企業情景;

風險管理要整合到企業業務計劃的流程中。通過自上而下的指標(TDI)、戰略對話(SD)、業務計劃對話(PD)和定期監控制定三年業務計劃;

確定財務目標和風險偏好。

另外,在風險管理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問題上,威爾遜博士認為,要從風險溝通(Risk communication)、風險戰略(Risk Strategy)、風險控制(Risk Control)和風險承保(Risk Underwriting)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風險溝通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市場分析師對風險管理的理解往往需要深化,以保證其對風險和戰略的正確認識,並反映在估值乘數和監管資本的要求中。

風險戰略

制定清晰的風險和償付能力戰略,明確風險偏好,同時應確定與之相應的風險和回報,並進行與戰略一致的權責委派以進行風險治理。

風險控制

對於風險管理是否應透明的問題,實際早有定論。風險管理部門應通過內部資本模型和限額體系以及風險和限額報告等對管理層透明。

風險承保

應思考該風險的架構、承包及定價是否合理?對所有其他風險(操作、運營、聲譽風險)的識別及管理是否恰當?並制定承保政策、風險調整資本回報率(Rorac)定價、資產負債管理和新產品批准上線,並進行風險控制自我評估、首要風險評估、新風險評估。

威爾遜博士表示,金融企業的風險管理,像足球一樣是團隊合作的項目。有的部門司職「防守」,有的部門司職「進攻」,但所有人都追求共同的目標,即企業可持續的盈利型增長。風險管理部門通過提供更優質的風險信息及風險與資本管理來保護企業,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優勢,幫助公司實現財務目標。

專訪托馬斯·威爾遜博士

《陸家嘴》:你在安聯集團任首席風險官十餘年,期間職業角色有何轉變?

威爾遜:2008年-2012年是一個階段。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申請破產保護,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觸發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機。那時,作為德國第三大銀行德累斯頓銀行(Dresdner Bank)和安聯集團(Allianz se)的首席風險官(Chief Risk Officer),我一直忙於應付那次危機,還要兼顧生意,並且努力在公司內部構建起比較好的風險文化。(在金融危機期間同時擔任銀行和保險機構的CRO,可一點都不好玩。)2011年,由於政府失職、過度舉債和制度缺陷等一系列原因,我們又經歷了歐洲債務危機。為了減輕歐洲受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負債,動用數萬億歐元的流動資金來調整金融市場,確保資產流動。歐洲債務危機逐漸塵埃落定,歐洲償付能力II(Solvency II)卻始終在醞釀。Solvency II著力解決金融危機中資本制度的不穩定性。在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中,我們對應對金融危機也有了一些經驗。

第二個階段,在2013-2015年,除了公司事務,我還在準備Solvency II。歐債危機逐漸消弭,Solvency II本應再2013年浮出水面,但在最終的模型出來之前還要進行系統重建和論證,在複雜的國際局勢面前,歐盟理事會再次推遲了Solvency II的實施時間。

2015年至今,我著力於資產管理。我在過去的三、四年一直致力於為公司更合理的配置資本:如何為股東贏得更多利潤、在哪些方面獲得增長、如何進行業績評估……股東對於自己掙的錢永遠是不滿意的,風險資本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陸家嘴》:你認為中國的保險市場與歐美國家有何不同之處?

威爾遜:首先,中國經濟的增速很快,但保險行業的市場滲透率極低,還不及美國一半,但這也證明其潛力巨大,增長率很高;而美國正好相反。

在高增長下,中國的實際利率較高。無風險基礎利率較高的話,也就導致整體風險溢價後,保險業對風險的定價會面臨一些困難。

另外,中國人對新技術非常敏感,這讓他們能很好地適應科技發展。這有助於保險公司獲取新客戶,與他們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提供服務,也為保險公司的發展創造一個更有活力的環境。

《陸家嘴》:中國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對保險公司有什麼影響?

威爾遜:我認為不會有太大影響。2001年,安聯集團收購德累斯頓銀行。這其中雖然遇到了很多問題,但也有一定益處。當我們需要解決保險領域的特定問題時,我們有專業人士處理;涉及到反壟斷模型的相關問題時(internal model),來自銀行業的專業人士來能夠解決。資源整合讓我們對保險、銀行業都有專業的理解,同時在跨銀行、保險領域取得優勢。

以我在海外的經驗來看,這樣的整合是積極的,但在中國,我不能下定論。

《陸家嘴》:安聯集團的風險文化是怎樣的?

威爾遜:我認為安聯有很棒的風險文化。在安聯,風險是可以被討論的,通過公開、細緻的討論,我們能夠得出什麼樣的風險是可以被接受的,以及它會帶來的後果。有些風險我們也許不願面對,但是我們要對其有所認知。在危機發生時,最重要的不是責備,而是學習。我們都同意,在風險管理中,不能僅僅想像到風險的後果,還要對所有風險可能發生的場景有所預期。在安聯,無論對風險預期還是波動性,我們都可以進行積極的探討。

當我們回顧市場上發生的大事件、金融圈地震等等,無需費力去尋找一個指責的對象,而應該看我們從中能吸取什麼經驗以避免日後再次犯錯。在金融地震中賠錢當然不好玩,但是這可能不是一個「錯誤」,而是必然的損失。

雖然安聯的風險文化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需要團隊的不斷努力才能真正實現。

《陸家嘴》:你認為中國保險行業在管理上是否有所提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威爾遜:中國保險領域人士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提高管理能力也是中國市場目前做得最成功的一點。

償付能力、保險政策、資產流動性、長期資產等都很重要。現在中國保險市場上的情況就像是那個「搶椅子」的遊戲。音樂奏響,每個人都在開心地奔跑,音樂停下時,你要找到自己的那把椅子。高回報、高增長是好事,但重要的是你是否是一棵「常青樹」,當市場的波動影響了增長和收益時,才能看出你真正的表現如何。在高增長的環境中,很難判斷什麼是好的生意,什麼事壞的生意,因為你跑的太快、積累的財富太多了,中國的保險市場上有巨額的資產。但是在高增長中一定隱藏著一些問題,音樂停下來之前,你很難發現它們。

威爾遜博士的新書《價值與資本管理:金融機構財務與風險管理指南》,博士介紹其老少咸宜,送給小侄子也沒有問題

【相關背景】

2001年,一系列金融危機造成的市場動蕩證明了歐盟償付能力I(Solvency I)的「失敗」與「過時」,以及巴塞爾II協定(Basel II)的「成功」。隨即歐盟理事會開始籌備歐盟償付能力II(Solvency II),並於2016年正式實施。

Solvency II既要關注單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指標,又要考慮保險公司的治理結構、行業風險規範、行業整體的償付能力等方面的問題。建立Solvency II的目的可概括為:提高保險監管效率,制定以風險為基礎的系統制度,嚴格責任準備金和資本的要求,搭建風險管理的綜合框架,認清風險差異和減緩風險,及達到用固定的標準或內部模型計算風險資本的要求。

Solvency II的產生給全球保險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該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際保險監管的總體趨勢,可以看作是保險業的「巴塞爾協議」,為各個國家的保險業監管提供了框架和模式的參考。

本次陸家嘴金融城保險業風險管理沙龍由陸家嘴金融城人力資源管理聯合會和陸家嘴金融城保險業風險管理沙龍理事會主辦,由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與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支持指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家嘴雜誌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網」創始人賣掉所有比特幣,新一輪的跌幅開始了?
汽車業?NO!現在都叫數字化出行!

TAG:陸家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