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義務幫遊客拍照三年 走馬塘村62歲「阿姐」成網紅

義務幫遊客拍照三年 走馬塘村62歲「阿姐」成網紅

胡惠娣在小院里曬當地的土產乾貨。記者崔引攝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這是著名詩歌《斷章》中的一句話。鄞州姜山鎮走馬塘村胡惠娣也在無意中成為那個「站在橋上的人」,三年來,她堅持義務為到走馬塘觀光的遊客拍照,還總結了一套拍照心得。殊不知,就在她讓遊客擺出各種姿勢拍照的同時,自己也成了遊客朋友圈裡熱捧的網紅。

遊客朋友圈裡的拍照達人

「你現在已經是網紅了,許多人的朋友圈裡都在說你。」走進走馬塘村915號小院,記者和胡惠娣打招呼。

「對對對,就是這個詞,那些遊客也經常這麼說我。」胡惠娣笑得十分爽朗。

午後,暖陽籠罩,原本如畫的靜謐小院,因為胡惠娣的笑聲,一下瀰漫開一股人間煙火氣。

「你把手機給我,我給你拍。」剛洗完頭的胡惠娣,把濕漉漉的頭髮往後攏了攏,主動接過記者的手機。

久違的鄉鄰間熱情,撲面而來。

蹲下,將手機鏡頭對準擺在天井裡的水缸,水面上還浮著五六朵花;微調取景的範圍,輕點屏幕對焦,按下快門。不到一分鐘,三連拍「網紅照」就拍好了。

第一張,水中倒映的是走馬塘的一大「招牌」——檐角飛挑的馬頭牆;第二張,捎帶了小院屋檐下的紅燈籠和花;第三張,馬頭牆和水缸中的倒影來了個「合影」。

「發發朋友圈蠻好的,很多人都是看了朋友圈的照片,找到我這裡來的。」胡惠娣說。

胡惠娣所言非虛,在接下來1個多小時里,先後有三撥「拍照客」走進小院,這還不包括那些在門口張望了一下,被滿院的人「嚇退」的遊客。

第三級階梯的「套路」

看胡惠娣給遊客拍照,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旅遊走過最遠的路,就是胡惠娣拍照的「套路」。

「你就站在那個石凳邊,不要被日頭曬到。」「把帽子和太陽鏡拿掉,難看死了。」「你衣服顏色太黑,把那個紅色的圍巾圍上,不要圍紫色的,不好看。」……雖然素味平生,但胡惠娣絲毫沒有把遊客當外人的意思。

「站到水缸邊去,這樣可以把馬頭牆拍進去」「手指伸出來點一下,這樣拍出的倒影就是你在指著花」「你們靠在那個窗前,點一下對方的鼻子,或者把手伸出來」……就在胡惠娣指點遊客擺出各種姿勢的同時,殊不知,她自己的「中年婦女拍照姿勢大全」就這樣再一次新鮮出爐了。

「你坐在第三級階梯上,側身。」在換了四五個姿勢後,本以為胡惠娣的「招數」已經用完,不料她還「藏」了一招。看到這裡,記者實在忍不住打斷她:「為什麼一定要坐在第三級階梯上?」

「坐得太下面,沒法把全身都拍進去;再往上坐,光線就會被遮住。」胡惠娣一邊招呼其中一位女士換個姿勢一邊回答,而且是自信滿滿。

「這些都是我自己一點點琢磨出來的,毛估估到現在已經給上萬人拍過照了。」在過去三年里,胡惠娣幾乎每天都要給到小院參觀的遊客拍照。

農家婦女拍出文藝范照片

「阿姐,你人真好。」「阿姐,你是真的會拍照。」「阿姐,今天拍照拍得好開心。」……一聲聲清脆的「阿姐」,讓原本就樂呵呵的胡惠娣更是笑得跟小院里的花一樣鮮艷。

別看這個阿姐今年已經62歲了,可走起路來仍是腳下生風,手裡的活忙個不停,說起話來大嗓門,一口「石骨鐵硬」的寧波話,中氣十足。

胡惠娣是姜山鎮胡家墳村人,嫁到走馬塘村已有37年,以前曾在廠里上班,最近六七年一直休息在家。

沒遊客來的時候,這個小院很安靜,偶爾能聽到其中一間屋子裡電視機發出的聲響。這讓性格外向、待人熱情的胡惠娣一度很不適應。

直到2015年。三位上海客人到走馬塘村遊玩,並被胡惠娣小院里生機盎然的花花草草吸引住。

種些花花草草是胡惠娣出嫁前就喜歡做的事,但手藝一般,顯然,她養花的心思沒有拍照來得那麼細膩。如今的小院里,一半是真花一半是假花,湊在一起,倒也有花團錦簇的熱鬧感覺。

胡惠娣回憶說,當時三個上海客人端把小凳子圍著水缸一拍就是一個上午,她也幫忙拍。「這水缸都不知道在這裡放了多少年了,沒想到還能折騰出花樣來。」

這一下給胡惠娣打開了一扇大門,連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居然還能拍出如此有文藝范的照片,於是一發不可收拾。

大嗓門阿姐「有點脾氣」

在通往廚房的走廊上,掛著十幾條各式圍巾,顏色都分外鮮艷,「這都是為遊客拍照準備的,很多人衣服顏色太深,拍起來不好看」。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胡惠娣待人的熱情和對拍照這件事的熱衷。小院吸引的客人越來越多,人聲嘈雜,難免會影響到鄰居的生活,不好聽的話也曾傳到過她的耳朵里,她聽到了也要難過一陣子。也有遊客誤以為她主動幫忙拍照是景點騙錢的「套路」,便生硬地拒絕,這也讓她頗為傷心。

「等他們發現我真的只是幫忙拍照再回過頭來找我的時候,我就不幫他們拍了。」說這話時,胡惠娣一手插著腰,表示自己也是個「有點脾氣」的人。

傷過心,生過氣,胡惠娣第二天還是照常「開工」。「人家叫我一聲『阿姐』,誇我一句好,我心裡就很高興。你看,我現在每天過得高高興興的,人也年輕不少,一點也看不出我有62歲了吧。」

寧波晚報記者石承承 邊城雨 通訊員范丁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我知道了 的精彩文章:

「三駕馬車」帶動大牌頭村農戶奔小康
北侖發現靈山書院創始人鄔斝墓表 他是200多年前浙江好人

TAG:新聞我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