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道文明中太極與陰陽概念的辨析

天道文明中太極與陰陽概念的辨析

若水在《大一統的中華文明該放射光芒了》一文簡約地說了中華文明的道統問題,中國文明的哲學觀與方法論是象術思維的《易經》,《德道經》一脈相承,即是方法論又是部帝王之學,還加持了東方文化向內修證復歸於無的修證論。天下萬物生有,有生於無,向內修證達到無的境界,自然可見有,有生萬物,自然可見其規律,此為成聖之法,也是聖人先知先覺的道途。(參照若水的別一篇文章《道儒釋三家修證的統一途徑就是靜坐養生術》)

夫子著《易傳》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與《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比,易傳中的太極即《道德經》中的一。而《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中的道,在《易傳》中解就是道生太極,因為《易傳》中又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的說法,因此在《易傳》中解道就是無極。再繞到《道德經》中,有「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說法,道按現代邏輯就是一。是不是蒙圈了。

所以西方人說,東方的邏輯不嚴謹。不能構成體系,概念不清,邏輯不嚴謹,說來說去即是繞來繞去,無法代入數學及語言學中的邏輯推理。但中國人就是明白這些繞來繞去的話,用中國人的話說叫領會精神。如果非要說出個所以然來,只能說它們成書的年代不一樣。

伏羲畫卦為先天卦,文王畫卦為後天卦,老子是周未的人,孔子的《易傳》成書更晚。孔子評價老子稱:老氏者,猶人中之龍乎。孔子曾就老子處學周禮。可不可以說,老子是孔子的老師呢。不可以。因為孔子做學問的方法與老子又不一樣,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他向所有人學習,不能說路人甲路人乙都是孔子的老師。達人無己,已經超脫了凡夫俗子能理解的範圍,要不怎麼稱其為古聖先賢呢。

做為道家學說的愛好者,若水就從《道德經》中辨析老祖宗的宇宙哲學吧。老子學說是宇宙本體論,《道德經》中的道是宇宙本體運行的規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中的一是指宇宙的混沌狀態,陰陽未分之際。用現代觀的宇宙大爆炸學說理解,道和一都是宇宙大爆炸前的狀態,可以叫奇點,也可以叫弦。宇宙生髮之後,即爆炸之後,本體開始分陰分陽,分天分地。

宇宙中的萬物都有陰有陽,從時間的維度向上追溯,陰陰和合為一,向下推衍,一為天地陰陽未分的和合狀態,二為分天分地分陰分陽的演化狀態,天地中間加入認識論的本體——人即為三。天地人三爻即為一卦。三爻演繹又有八卦。八卦相摩相盪即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可演繹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這樣解,是不是《易經》《道德經》中的概念又統一了。

陰陽是道家學說中一個重要的基礎概念。道藏諸經中與陰陽意義相等的辭彙有龍虎,水火等相對而立的概念。都是泛指,不是現代語言語義學中的概念。還是那句話,對古聖先賢的話,要象中國人聽領導講話一樣,領會精神。

太極是一,陰陽未分之際。太極曲線為太陽一年在地球投影的二維展開線,所以我們的文明是天道文明。是通過法天象地、天體運行概括出的天道文明。王字的下面是土,上面加一,一是陰陽未分的和合體,道之所生,所以王是替天行道的人;王者替天行道必有大德,也必有大能,超凡的修養和認知及實踐能力,所以道經里還有修聖之法,內聖而外王。你看,簡單的一二三,天地人說全了,萬事萬物全說完了,所以中國人說事不過三。

陰陽初生,必有中線分割;陰陽相對必有均衡中線;陰陽消漲,必有中心條件;陰陽轉換,必有中間狀態。有左有右,必有不左不右;有上有下,必有不上不下;有男有女,必有不男不女;有個叫什麼星的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可作為不男不女的當代註解,你把她當女人吧,女閨密不敢跟她共浴,是不是感覺有個男人的目光在給你做全身按摩;你把他當男人吧,男朋友不敢跟跟他喝酒,喝高的時候勾肩搭背,可能他會告你非禮。

天地人構成宇宙本體的主客體,道理都在其中,運行其中。曲線為正道,人間正道是滄桑。直線只是臆測中的東西,二維空間的存在,三維空間的抽象。天體是圓的,運行規跡是圓的,光在引黑洞的引力場邊也是彎曲的,在黑洞里連光都跑不出來。下圖為中國天眼拍攝到的真實黑洞照片。黑洞看不見,用古人的話說是無。無中可生有。黑洞周圍有吸積盤,兩端還有噴流。是不是很玄妙。

下面說陰陽互動。陰陽互動,必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西方人比較硬的實證腦袋很難理解這個概念。一些一知半解的中國人也把陰陽當段子說,所以有必要好好理解一下這個陰陽。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概念,陰陽相對、陰陽互生、陰陽轉化說可以理解為矛盾統一律。西方哲學發展到黑格爾才終於有了矛盾本質論。辯證唯物主義繼承並發揚了這個概念,並豐富為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大定律,對立統一律,質量互變律,否定之否定。

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矛盾的三對特性四大理論:即:矛盾的統一性與鬥爭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陰與陽即事物本質中的矛與盾。

陰陽互相消漲轉化的規律可類比為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質量互變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之二。它揭示了事物發展量變和質變的兩種狀態,以及由於事物內部矛盾所決定的由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的發展過程。這一規律,提供了事物發展是質變和量變的統一、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的觀察事物的原則和方法。

陰陰互動及其消漲的規律只是一種方法論,視其參照對象、見知維度、認識主體的不同可無限細分也可涵蓋萬物。萬物皆可分陰陽。隨著人的主體認識的不斷深入,常常發現自己在思辨中又回到了認識論的原點,科學理論總是發現新現象,解釋新現象,發展新理論,最終又發現理論不能解釋的新現象,於是又否定舊理論,科學是在不斷否定舊理論創建新理論中前行的。因此又有了否定之否定的認識論規律。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易傳語),四象即東南西北,於是有了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生長收藏、成住壞空。完成一個事物發生、發展、極致、復歸的輪迴。否定之否定規律就是說這個事的。《易經》和《道德經》在一和太極這兩個概念上的相互纏繞就象陰魚陽魚,實際上是一個東西,陰陽在混沌態上將生未生,將分未分就是一。

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辯證唯物哲學的基本規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表明了事物的發展不是直線式前進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原理對於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由此可見陰陽辯證貫穿辯證唯物主義三大定律的始終。科學還在發展,量子力學發現的現象又顛覆了很多唯物的理論,或稱找到了原先各種理論的適用邊界。中國人發射了量子衛星,實現了上千公里的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有個同步現象,同步感應,一邊的量子改變狀態,另一邊的糾纏量子馬上變,是不是比光還快,這已經顛覆了相對論的認知。

有個笑話說,世界上什麼人的速度最快。答案是曹操,說曹操,曹操就到。熟人及親人間肯定有同步的量子糾纏,相互有量子糾纏的兩個人,一個人有事另一個就心驚肉跳,一個罵你另一個就打噴嚏;你聚會的時候快到了,另一個馬上聊起你,你的人體場已經先於你到達,而且被對方感應到了。

陰陽辯證及轉化學說在這個階段似乎又高於唯心論與唯物論,從更高的維度即道的層次看,唯心說與唯物說何嘗不是人類認識論的一對陰陽辯證。不論唯心論還是唯物論,都只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一個方面。

在物質和能量之中都有信息,信息是客觀存在,但又僅存在於具備認知能力的人類主觀世界中,物質與能量中都客觀存在信息,信息流傳也自有其規律。現代科學繼續解構發展,有了機器智能,機器智能可否算做一個認識主體呢。人區別與機器的特質又少了一個。機器智能的發展也許最終會和人類的爭奪人的定義權。

好了,不在這些語言學的概念中打轉了。回到現實,陰陽辯證是中華文明特有的思想方法。萬事萬物包括人類社會都可以之為方法去認知。回歸中華文明的根,老祖宗早備好用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工具。我們可用現代語言重新解構它,運用於我們的學習生活中。隨便舉一些事例都可以很鮮活。中國人的中,也在此有了新的註解。

陰陽相互對立,陰陽相互依存,陰陽相互轉化都有一個平衡點,連起來是一條曲線;萬事萬物矛盾轉化的中間線,在各個時間節點和空間節點上都有一個平衡點,此為中。

這裡不談中庸,否則又落入另一個話語體系中轉不出來。中國人的智慧就體現在這個中上。持中之道,而馭萬物。中正平和,是聖人的處世之道。正大光明,以中御民是統治精英的正道。正是什麼意思呢,止字上面加個一,正的意思是止於天道。

中者,和也。(語出說文解字)吳清源在圍棋界被稱為遊走在人和神之間的人。在圍棋理論上,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內拐為代表的吳清源定式。晚年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提攜後進、促進圍棋國際化和中國圍棋的發展上,更以畢生之體悟,融匯古老的中華文化,提出21世紀圍棋——六合之棋,升華圍棋的藝術性,揭示了圍棋的高遠境界和滄桑正道。

吳先生對圍棋之道有獨特的理解,他說圍棋致勝之道,為中和之道。每落一籽,都要和上下左右已經布局的籽聯繫起來,居中測應,尋機待變,把所有的籽力都在最佳的落籽中和起來的時候,就能鎖定勝局。圍棋最講算計和大勢,中和之道才是王者之道,無往而不利。

因此中國人對待矛盾,不講消除,因為矛盾是消除不了的。因為事物的本質即矛盾,事物的本質即陰陽,中國人對待矛盾講轉化與化解,持中之道可轉化陰陰,平衡矛盾,湮滅矛盾。比如對待小孩子,兄弟、姐妹、兄妹、姐弟之間打架紛爭,有了矛盾,聰明的父母都是各打五十,有矛盾就都錯了,要罰;勸勸大的,哄哄小的,兄弟姐妹和和氣氣,還是快快樂樂一家人。

同事這間有了矛盾,高明的領導不會激化它,用制度威懾,用利益調節,用人情感化,平靜下來還得一起共事,何必呢。中國人講國法不外人情,大漢立國,棄用秦朝的嚴刑峻法,與民約法三章就能以無為治天下,豈是法條主義的律師治國可比。

用公序良俗自己約束自己最好,自己解決不了上了法庭,法庭也很少擴大矛盾,勸勸這個,說說那個,推理下後果,打來打去勞神費力還費錢,浪費公務資源,庭外和解最好,真判決,怨恨也結下了。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中國人處理家庭矛盾也充滿陰陽辯證的中道智慧,夫妻間有了矛盾,中國人都是勸和不勸散,寧毀十座廟,不拆一門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解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摸到中國人的思想脈落了。古聖先賢的思維是向內求溯,向邏輯思維的原點進發的,以簡馭繁,化繁為簡的。老祖宗知道中國人的機巧靈變太多了,而聰明的孩子更容易走邪門歪道,所以不尚機巧,提倡守拙,虛其心而實其腹。崇尚守一止正,抱朴守素,以一貫之。

如今的中國人,失道久矣。已經不知道中國人為什麼叫中國人了。失道而有德,失德而後有儒,儒者修德,君子比德於玉。儒家用仁義禮法來教化後世子孫。而現在,各行各業失德久矣。最後的約束是法律,法律是對中國人的最低要求,法律用條條框框來規定不肖子孫的行為底線。

在這個中國重新走向民族復興的時代,正本清源是我們首先要做的功課。理解古聖的宇宙觀,理解先賢的方法論,我們會發現這些理論一點沒有過時,還能再指導中華文明繼續前行,因為我們的文明源自宇宙本體,源自天道。我們是天道文明,必將替天行道,引領世界的文明進化。晉天之下,凡受我中華文明教化者,都是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她是皇太極的庶妃,歷史上默默無聞,但生下的公主卻家喻戶曉
太極拳勾掛拿人之術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