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月1日環保稅首個征期到來 葯企綠色製造加速前行

4月1日環保稅首個征期到來 葯企綠色製造加速前行

面對此前業界流傳的「環境保護稅將成藥企『生死關』」等擔憂,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環保專家張道新表示:「環境保護稅中所定的稅費水平和先前相比整體變化不大,實際上主要是稅費名稱和繳費部門有所變動。」

全文2623字,用時4分鐘

4月1日,是製藥企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簡稱「環保稅法」)正式實施後首次申繳環境保護稅的日期。面對此前業界流傳的「環境保護稅將成藥企『生死關』」等擔憂,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環保專家張道新表示:「環境保護稅中所定的稅費水平和先前相比整體變化不大,實際上主要是稅費名稱和繳費部門有所變動。」

穩中求進 監管趨嚴態勢不變

自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環保稅法共包括5部分、28條。其中,應稅污染物包括《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和《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表》中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雜訊。按照環保稅法,大氣污染物稅額為每計稅單位1.2元~12元;水污染物稅額為每計稅單位1.4元~14元;固體廢物根據類別有4種稅額,其中危險廢物每噸稅額為1000元;雜訊根據超標分貝分為5檔,稅額為每月350元~11200元。

張道新表示,製藥行業產生的廢物中含有多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處理難度很大。此前業界主要擔憂環己酮、異佛樂酮、苯乙烯等VOCs將被環保稅法列入應稅污染物名單而徵收高額稅費,現在來看這些並未全部列入。因此對於葯企來說,環保稅法並不像傳言那樣影響巨大。「環保稅法立法之初的原則是『稅負平移』,即從排污費『平移』到環保稅,徵收對象和先前的排污費目錄基本保持一致。排污費目錄此前並未包含環己酮、異佛樂酮、苯乙烯等VOCs,環保稅法也沒有擴大範圍。」

雖然業界擔心的幾種VOCs此次沒被納入應稅目錄,但葯企不可心存僥倖。「重點VOCs所含種類繁多,其污染當量值等都需要進行一系列考量,直接全部列入稅目的可操作性不大,但未來必將是監管部門重點監控的項目。目前,苯、甲苯、甲醛、酚類等VOCs已被納入環保稅法徵稅範圍。」張道新說。

與此前不同的是,環保稅法指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統籌考慮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在稅額幅度內「因地制宜」調整稅費。對此業內擔心,如果各地稅額標準相差很大的話,是否會導致葯企,尤其是原料葯生產企業出現「搬遷潮」。

浙江華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保華表示,「搞好環境」和「產業發展」是辯證關係,企業發展應該把環境保護放在首位,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環保做不好的企業即便是搬遷,依然存在污染問題。他強調:「原料葯企業不應該把環保工作當作一種負擔,而必須扎紮實實地把環保工作做好。」

張道新提醒企業,在環保稅額整體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企業貿然「搬遷」的成本可能大於治污成本。

達標減稅 激發企業主動作為

環保稅法中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稅收減免政策。

環保稅法規定,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30%的,減按75%徵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按50%徵收環境保護稅。

曾分管上市葯企環保相關工作的李然(化名)表示:「不管是此前徵收排污費還是環保稅法設立,其目的都是促進企業保護環境,推動綠色生產。減免稅收也是為了鼓勵企業自覺進行綠色生產。」

據悉,凱萊英醫藥集團就將成為這項減稅政策的獲益者。據該集團副總裁鄺艷介紹,通過採用蓄熱式焚燒爐等中低濃度有機廢氣處理環保設施,該集團天津新工廠VOCs的排放濃度僅為天津市排放標準(40mg/m3)的25%、國家排放標準(120mg/m3)的8%。這意味著該廠環境保護稅可減免50%。「凱萊英所有工廠(包括天津、敦化、阜新)基本都可實現大氣污染物低於規定污染物排放標準30%。」鄺艷說。

事實上,環保已成為製藥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EHS)是跨國製藥企業甄選穩定供應商的重要標準之一,也是檢驗醫藥訂製研發生產(CDMO)企業商業道德的核心標準,而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提升,不僅可以降低稅費、保護環境,更將為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添磚加瓦。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常務副會長、神威葯業董事長李振江表示,做好環保不是一句空話,需要企業真正意識到保護藍天白雲的重要性,腳踏實地投入資金,做好污染物的處理工作。據了解,入選工信部綠色製造體系示範名單的神威葯業已在環保方面陸續投入近5億元,此外每年還將投入近3000萬元以保持「綠色」。

綠色製造 葯企發展終極追求

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化製造模式,日益受到工業界重視,並成為各國工業發展的戰略追求。

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倡導綠色製造。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作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要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

為鼓勵企業進行綠色生產,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組織開展了綠色製造示範企業評選工作,截至目前已經公布兩批共409家企業上榜,其中製藥企業僅有26家。

據李然介紹,綠色製造對葯企而言難以一步到位,主要在於「去污」成本太大。「製藥行業比較特殊,藥品劑型和工藝等決定了廠房結構、工廠布局,污水、殘渣的構成也比較複雜,所以凈化設備很多都需要量身定做。凈化設備的種類、處理能力等不同,導致費用差異也很大。」李然解釋說:「產生的污水如果經過一次凈化,化學需氧量(COD)達不到標準,就需要再添加凈化設備或者重複凈化。但多建一個厭氧反應塔就可能多出幾千萬元的投入。」

此外,時間成本也很昂貴。要想加快污水廢渣的凈化速度,就需要擴建相應的凈化設施。處理能力越大,凈化設備價格也就越高。「在利潤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對於環保方面的支出只能盡量求得平衡。」李然說。

「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做污染治理工作,但仍覺得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是技術水平低,排放的污染物多;另一方面是投資大,運營成本高。實施綠色製造是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張道新表示,大宗原料葯利潤微薄,原料葯企業很難大筆投入污染處理設備、提高治污水平。要想做到持續穩定達標排放,發展綠色生產是最佳方案。對於維護生態來說,「去污」環保是治標,綠色生產才能治本。

「我們有的產品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分子結構有差異,這種差異導致需要用更多的原料才能生產出同樣劑量的藥品,而這樣產生的污染自然也就增多。綠色製造,就是通過源頭技術的提高來解決這些問題。」張道新說。

張道新強調,製藥行業是一個特殊行業,藥品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這個行業的流程和制度都非常嚴格,任何製造工藝的改變都必須申報,而申報過程的時間成本等一系列因素是企業不願輕易更換工藝的原因之一。「期待政府相關部門考慮開闢一個綠色通道,鼓勵開展清潔生產的企業通過綠色通道申報,對工藝升級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積極倡導清潔生產。」張道新說。

來源:中國醫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藥地理 的精彩文章:

葛蘭素史克放棄收購輝瑞消費者保健業務

TAG:醫藥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