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太極兩次俘虜此明將,不計殺父之仇,只因他和吳三桂的特殊關係

皇太極兩次俘虜此明將,不計殺父之仇,只因他和吳三桂的特殊關係

大明朝後期與後金對峙之時,湧現了不少戍邊名將,袁崇煥是最勇猛也是最悲哀的一個,但今天講的不是他。袁崇煥不僅善於指揮作戰,還善於選賢用人,祖大壽就是他手底下的一名武將。

祖大壽跟隨袁崇煥多年,與之情同兄弟,在努爾哈赤進攻寧遠城的戰役中,袁崇煥將守城重任交給了祖大壽,他不負眾望,從容指揮部將用紅衣大炮將努爾哈赤從馬背上拍下,不久這位偉大的後金崛起者就抱憾離世。

皇太極即位後,帶著為父報仇的血海大恨和南下征戰的偉大夢想,一路斬敵破馬殺到了大陵河城城下,守城的將軍正是祖大壽。皇太極顯然比其父親更具有作戰智慧,他深以三國曹丕的名言為座右銘:「坐而降之,其功大於動兵革也。」

皇太極率兵守城堵城,不攻打,只不停喊話讓城中投降,殺父之仇也不提,說的儘是些好話。三個月後,祖大壽扛不住了,等了八十天的明軍救援依然看不到一點跡象,城內彈盡糧絕,但城中還有一萬六千將士和三萬百姓都要張嘴吃飯,祖大壽已經走投無路,於是開城降清。

皇太極不計前嫌,非常禮貌地對待祖大壽,不僅沒有降罪,反而授予清朝將軍稱謂,並不顧他人勸阻對祖大壽智取錦州的獻計欣然應允,沒有絲毫猶豫。皇太極能夠在混亂之中坐穩王位,他的辨識能力固然不用懷疑,但對剛剛投降的一個人,他竟有膽量敢「放虎歸山」,放祖大壽去錦州以幫助自己智取城池,手下部將均無法理解。

果不其然,祖大壽撇下還在皇太極手裡當人質的兒子和部下跑了,進入錦州城後與皇太極撇清了一切關係,並誓要敗清。消息傳到後金軍中,議論紛紛,都指責皇太極戰略失誤,但皇太極不可能沒有想到這一種情況,他有深層的計劃在心裡。對於祖大壽的人質,皇太極依舊以禮相待。

大陵河之戰十年後,歷史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捲土重來的皇太極再次兵臨錦州城下,而守城的將軍又是祖大壽!這一次雙方都非常謹慎,因為非首次的交鋒讓他們都領略到了對方的作戰思考和特點,要想打敗對方相比第一次更加困難。

錦州城對於明朝的戰略地位比大陵河更加重要,錦州是遼東的最後屏障,一旦失守,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就成了大明的最後一面牆,其重要性不由二說。

這一次上天還是偏袒了皇太極。祖大壽帶領明軍守著錦州邊打邊等,等待洪承疇的援軍到來,可洪承疇不幸兵敗被俘,已降清,皇太極此時趁熱打鐵,讓祖大壽已經投降後金的兩個兄弟祖大成和祖大樂寫信勸其歸降。

祖大壽麵對將士和百姓疲憊的臉,意識到錦州解困徹底無望,他又想到數年前,好兄弟袁崇煥被誣陷入獄,自己則毀關外逃,如果不是袁崇煥招撫自己返明,自己怕是早就不是明朝的人了。沉思之後的祖大壽決定再次投降清,但不同的是這次是真心歸降。

皇太極依舊對祖大壽坦誠相待,封其為將。那麼皇太極為什麼一定要得到祖大壽呢?第一個原因,祖大壽在後金中的名聲很響,許多抱著取祖大壽項上人頭的滿清將士都以此為奮鬥目標,收服祖大壽,一來壯大後金士氣,二來可以滅明威風。

第二個原因,也是關鍵原因,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親舅舅。皇太極眼光長遠,他根本沒把大陵河和錦州放在眼裡,他所擔憂的是寧遠總兵吳三桂把守的傷心之地寧遠城,這才是清軍的最大阻礙。可知後面吳三桂降清,祖大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參考書目:《晚明大變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雜貨鋪MP 的精彩文章: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放回明英宗的真實目的:點燃騷亂的導火索
皇帝愛上年長17歲的奶娘,既是溫柔鄉也是噩夢,生兒子還得藏起來

TAG:解憂雜貨鋪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