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50年長生不老就要實現了?

2050年長生不老就要實現了?

2045年,實現人腦與機器世界連接,借用人工軀體來繼續自己的意識和思維。

2050年,由於成本較高,僅少數富人可以花費數百萬元將自己的思想下載到雲端,成為第一批永生者。

2060年,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大多數人大概能夠在2060年代實現永生。但是只有在2060年時90歲以下的人才有機會,也就是說出生在1970年以後的人。

2070年,一些相對貧困的國家或地區人口,也將可以使用該技術。

2080年,獲得永生的成本將從數百萬下降到數百英鎊。到那個時候,它有可能成為一般發達國家國民免費福利的一部分。人們或許不一定非要一個機器人身體存活,他們或許能夠生活在一種計算機網路中。

要說人類的共同夢想,那非長生不老莫屬了,不論科技再怎麼進步,我們也無法擺脫自然的生老病死。但是科學家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伊恩·皮爾森博士告訴《每日郵報》,人類已經用很多方式在接近永生這個終極目標,只要能活到2050年,那麼長生不老就不是夢,也就是說「70後」的一代們都可能見證那一刻的到來。

觀點 基因技術助推永生

按照這位來自英國伊普斯威奇的工程師和發明家伊恩·皮爾森博士的說法,彼時,人類就可以完全突破肉體的限制,從多個領域去延長壽命,比如說再生身體細胞和器官、用人工智慧來取代老化的機體或者將人類的意識上傳到虛擬現實世界中繼續存活。另外,基因技術也有助於實現長生不老,這也是人類熱衷研究它的原因之一。

「也許這個推斷在今天聽起來還是有點讓人咋舌,但我們正處於一個技術交替的時期,大量新技術如人工智慧、增強現實、新型動力等都在高速發展,這意味著未來幾十年後,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形態或許會發生巨變。」

不過,2050年的長生不老技術可能還只限於少數人嘗嘗鮮,畢竟那個時候新技術的成本還很昂貴,但是大家也不用氣餒,任何新技術最終還是要降低成本、面向市場的。「所以說,按照目前的進度推測,任何還沒有年過半百的人都是大有希望的,如果你還沒到四十不惑,那恭喜你,永生對你來說更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皮爾森博士充滿信心地說。

討論 圈內人士看好前景

其實關於長生不老的預測,這些年一直在圈內萌動。早在2015年,谷歌風投公司首席執行官比爾·麥瑞思就曾說:「如果今天你問我,人類是否能活到500歲,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2017年,谷歌首席工程師雷·庫茲韋爾說:「在我看來,到了2029年左右,人類會來到一個臨界點。每過一年,人類的壽命能夠延長一年,這要得益於科學技術到那個時間的發展。從2029年人類將開始正式走上永生之旅,到2045年人類將真正實現永生。」

方法 三種途徑可以突破

1.利用基因技術 身體細胞再生返老還童

首先就是針對機體細胞老去的問題。

人類為何會死亡呢?排除事故和疾病,主要原因是人類細胞的更新靠細胞自身的分裂,而分裂次數僅有50次至60次,當細胞不再分裂,便逐漸衰竭而亡。由細胞構成的組織和器官在功能上也開始衰退,並導致機體的死亡。

所以,獲得永生的第一種途徑就是利用基因工程來更新或生長新的人體器官。控制細胞生命,就需要無限延長細胞的分裂次數。

皮爾森說,到了2030年左右應該就可以弄清楚人體各個系統的細胞詳細結構,並通過基因技術和藥物來控制細胞年齡,恢復細胞活力。控制了細胞,就等於控制了壽命。皮爾森博士認為阻止細胞衰老後,恢復細胞活力也是重要的一環。

另外通過器官移植,也可以恢復機體的功能。在2030年左右,醫學上將不再使用人類器官捐獻,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和基因工程,創造出適合自己的器官,替代衰老的器官,而且人體不會有任何排斥反應。

2.利用人工智慧 人腦和機器人有機結合

另一種可能性更高的長生不老途徑是,隨著年齡增長,人類不得不放棄老化不中用的身體,而是借用人工軀體來繼續接受意識和思維的控制。

我們都清楚,人類大腦是整個人體的中樞,不但控制著身體,而且還進行複雜的信息處理和存儲。如果能夠將人的意識上傳到雲端,再下載到機器人中,人類就擁有了隨時可以更換的機械身體。

「在每次想要修復我們的身體、使之恢復活力前,我們能夠將思想與機器世界聯繫起來。」皮爾森說,「即使原始的生物形態的身體已經死亡,我們仍然可以將數字思維儲存在計算機上,永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研究表明,在50年的時間裡,我們也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租用一個機器人,然後用我們自己的意識來「入住」機器人的身體中,整個過程可能就像租車一樣簡單。

低收入的人群最終也有可能負擔得起這樣一台機器人,而且有可能來自於國家健康部門補貼。皮爾森解釋稱:「到2060年,一般人都能夠買得起這種機器人,到2070年貧窮國家的低收入人群也能夠負擔得起。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一種機械形態的永生。」

3.利用虛擬世界 不需軀幹意識操控一切

我們的思維再擴散一下,既然意識可以上傳到雲端,在網路中穿行,那還需要一個類似機器人的身體嗎,生活在虛擬世界中不就可以了?

皮爾森也想到了這一點,並將藍圖展現在了人們面前:人類可以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我們的思維和意識都儲存在一個巨大的網路世界中。我們甚至可以不需要一副軀幹,也不需要機器人的身體,我們就像是遊戲中的一個角色,或者就像電影《黑客帝國》里一樣,意識存在於無形,卻可以控制一切。

「你可能在虛擬世界中度過大部分時間,當然可以存在於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計算機中。如果你一直生活在網路中,你的生活將完全是虛擬的,因此你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這將開啟人們探索每一個幻想的可能性,在歷史上的任何時間到世界任何地方去旅行。本版編譯 陳佳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財經網 的精彩文章:

事關獲得感!2017年十大經濟社會數據你該知道

TAG:中國財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