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65年智能生活將是什麼樣子?

2065年智能生活將是什麼樣子?

1956年6月,來自全美各地的數十位科學家及數學家齊聚達特茅斯學院會議廳。在這裡,一群身著白襯衫的與會者正在討論一個「全新的學科」——事實上,人們甚至還沒有想好要如何為其命名。其中一位與會者後來回憶稱,「人們對於它是什麼、該怎麼做、甚至怎樣稱呼都存在著激烈的爭論。」在幾個星期當中,人們一直以激動的心情討論著從控制論到邏輯理論的所有相關內容。

科學家們在他們的世界中,談論著如何構建一台擁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機器。

達特茅斯研討會拉開了數十年以來人類對人工智慧技術持續追求的序幕。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人們曾經歷無數次失敗,遭遇多次「寒冬」,看起來人工智慧似乎註定是死路一條且令人失望。然而如今,各國政府及企業正在向人工智慧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其最新成果甚至讓從業科學家們都感到震驚不已。曾經只存在於科幻電影里的情節,如今正在醞釀與誕生當中。

各對沖基金正利用人工智慧在股市上大放異彩,谷歌公司希望利用其更快更準確地診斷心臟病; 而美國運通公司正在部署人工智慧為其客戶提供在線服務。談論人工智慧的研究人員不再討論一種人工智慧——他們關注數百種相關方案,其中每一種都專註於解決複雜的任務,且相關一部分應用已經在能效水平上超越了其開發者本身。

過去幾年以來,「機器學習」似乎成了新的發展方向。從人類程序員手中解脫出來的演算法,開始在大規模數據集基礎之上進行自我訓練,並帶來了即使是最樂觀的預測者也難以想像的樂觀結果。今年早些時候,兩套人工智慧方案——一套來自中國企業阿里巴巴,另一套則來自微軟——在斯坦福閱讀競賽測試當中成功擊敗了人類對手。這些演算法「閱讀」了一系列關於成吉思汗及阿波羅太空計劃相關的維基百科條目,而後比人類更準確地回答了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阿里巴巴公司的一位科學家表示,此次勝利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

這些所謂「狹義」人工智慧已經無處不在——其被廣泛嵌入至GPS系統以及Amazon推薦當中。然而,人工智慧的最終發展目標是構建一種自我學習型系統,能夠跨越多個學科並成功超越人類。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三十年時間,但也有人認為仍需要數個世紀才能最終實現。這種人工智慧的「飛躍」亦被稱為奇點,代表著人工智慧將把最高智慧載體的桂冠從人類頭上摘下,甚至再過幾天或者幾小時即可將人類這位老對手甩得不見蹤影。

一旦達到這個階段,通用型人工智慧將從數百萬人手中奪取工作崗位——包括司機、放射科醫生以及保險理算員等等。作為一種潛在的可能性,未來政府也許會向失業的公民發放普遍的基本收入款項,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這種夢想將徹底脫離生存的負擔。在另一方面,這也將進一步加劇世界各間財富不均等、混亂以及衝突等狀況。當然,由此展開的技術革命也將全面崛起。人工智慧將照料老年人——布朗大學的科學家們正與孩之寶公司合作開發一種「機器貓」,能夠提醒用戶服用藥物並追蹤其眼鏡的放置位置。人工智慧「科學家」將解決暗物質之跡; 由人工智慧支持航天器將抵達小行星帶; 而在地球上,該技術將遏制氣候變化,包括投放大量無人機將陽光反射回去以降低海洋溫度。去年,微軟在其負責應對氣候變化的「AI for Earth」項目中投入了5000萬美元。

來自瑞士人工智慧Dalle Molle研究所的首席計算機科學家Juergen Schmidhuber指出,「人工智慧將對整個宇宙進行殖民並加以改進,而這些任務反過來又會讓人工智慧更聰明。」

但我們該怎麼辦?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David Chalmers表示,「我擔心未來的人工智慧會將人類排除在外。如果這個世界被無意識的機器人所接管,那麼人們最害怕的災難性一幕就會發生。」Chalmers並不是惟一對此抱有憂慮感的人。計算機時代下最重要的兩位巨頭Bill Gates與Elon Musk警告稱,人工智慧要麼會瘋狂地追求自己的目標,要麼摧毀地球,甚至有可能在無意甚至有意之下清除人類。

在過去一年對人工智慧主題的深入研究當中,我開始對其展現出的種種可能性感到恐懼。看起來,這些機器正在讓世界變得超出預期的美妙,但也可能讓我們的生活痛苦不堪,甚至徹底終結人類的未來。作為一名小說家,我希望採訪十幾位未來學家、哲學家、科學家、文化精神病學家以及技術創新者,用以展示人工智慧未來的實際情況。以下是我據此描繪出的五個場景,具體時間在2065年——也就是奇點到來的十年之後。

超人的權利

想像一下,您有一天可能會以語音方式要求自己的智能腕帶播放最高法院的案件廣播——律師們正在就今年最受關注的爭端進行辯論。專門從事安全及太空探索的Alpha 4提出動議,要求獲得「人」的權利——即與每位美國公民擁有同樣的地位。

當然,人工智慧是無法在法官面前親自參加辯論的,所以Alpha 4聘請了一位律師作為它的代表。律師聲稱,其客戶已經與其本人一樣充滿活力。這就帶來了核心問題——人工智慧真的能夠擁有意識嗎?而這,也成為左右此次案件走向的關鍵所在。

你聽到法院外的抗議者們的反對之聲從節目中傳來:「人工智慧將主宰一切!」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威脅稱如果人工智慧獲得人權,他們將對數據中心發動攻擊。他們很生氣,同時也非常害怕,因為此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生產成果才需要納稅,人類則不用。作為基本收入普及工作中的一部分,他們每個月都能在銀行賬戶中收到2300美元,外加免費健康保險、子女接受極具個性化的大學教育以及其它一些優待政策。這一切,自然都來自Alpha 4這樣的人工智慧方案。人們不希望改變這一切。在2065年,貧困已經作為一種恐怖的回憶逐漸消失在人們腦海當中。

當然,在2057年到2059年的起義當中,紐約市部分地區以及20萬紐約居民因此喪生——這是因為威徹斯特與康涅狄格州南部的居民們因不滿於自己的貧困而將這裡付之一炬。當然,這些都是新的福利政策推開之前的事了。

但如果Alpha 4贏得訴訟,其將有權控制自己的金錢,甚至有可能利用這筆資金建造宇宙飛船以前往阿爾法半人馬星座——而不再交稅建設聖克拉拉與哈特福德的新水上公園。誰知道呢。

廣播中傳出話音,政府的律師們認為,沒有辦法證明Alpha 4比最聰明的人類還要聰明數千倍——至少在自我意識或者人情味層面是如此。人工智慧確實存在情緒——長期以來,人們將這種現象稱為「情感計算」,並專註於對春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人工智慧的情報遠比普通人類複雜得多,但其與我不同:星際旅行中的人工智慧可能會因發現了新的星系而感到快樂。超級智能系統每秒可以產生數百萬種想法並從中獲取經驗,但這是否意味著其應當被賦予個性?

這也正是政府方面的主要論點。政府律師指出,我們面對的仍然是機器,我們為其賦予了認知、智慧以及創造與發現的意義。人工智慧屬於計算機器,其無法獲得與人類相同的、最為重要的人性。它們完全屬於另一種事物。

但Alpha 4的律師必然爭論稱這屬於徹頭徹尾的物種主義觀點,而且這真的就是事實嗎?當我們從人工智慧手中得到的一切生產成果都源自區別與不平等時,我們還能夠心安理得地享受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科網_資訊 的精彩文章:

可怕!Facebook泄露數據仍在傳播中
德州儀器RF CMOS雷達技術助推ADAS 應用前景廣闊

TAG:維科網_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