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能養精氣神,何處不可樂太平
文/陳景展
學得正法凝住性,或生或死由天定。
任憑鋼刀架脖項,心似泰山播不動。
果然拿成此主意,睡安坐寧無不靜。
到此能養精氣神,何處不可樂太平。
打坐不在形式,不在地點,不在時間,關鍵在於心神上的寧靜。這段文字董清奇真人其實給了一個方法,就是打坐的心法。
我們之所以不能寧靜,就是因為心不穩,被外物牽引,倘若說有一種生死都不畏懼。
打坐關鍵在於心神上的寧靜(資料圖)
鋼刀架到脖子上都不動搖的信心,那就沒有什麼事能夠動搖你了,自然這個就能凝住性,能凝住性的話,隨心所欲,是坐是卧都是打坐。念念不離在這個根本上用功夫。久而久之水滴石穿,一定有所成就。
身子出家心未出,百般情緒心掛住。
身雖在外游千里,心在家中照常住。
腔子裡面沒有心,如何能把神養足。
閉目合睛空打坐,靜坐百年無是處。
前面說了一個真打坐,真打坐不在形式,不在地點,不在時間,與你在廟在家,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賢是愚,沒有任何關係。
後面給了一個反面例子,有一個出家的相,有一個修行的相,但是這個心還是在紅塵之中有掛礙。這個掛礙有兩種,一個是內,一個是外。
外出雲遊(資料圖)
外就是被這個外物牽引,對名利的追逐,外在的事情的干擾。內就是內在的情緒,自身本有的這種波瀾沒有靜下來,氣血不定。
這樣無論你是安靜的在房子裡面打坐還是外出雲遊參訪,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是假的,也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打坐只是一個打坐的相,而不是真打坐。
有等世人偏婬邪,不知心邪當身邪。
禁足從不走邪路,禁口不把邪言說。
就行百年無是處,心裡有根未斷決。
遲早一定要發生,發生害人苦難說。
這一段文字,大眾也要明白,修行有這個層次,一種層次是有為法,而董真人在這裡強調的是無為法。他並不是否定我們要去禁口,要去防止各種過錯,而是說與其防止外在的過錯,不如說在心上,在根上去著手。
當然是有層次的,我們普通人心性已經亂了,已經不和這個天地之理了,我們很難一下子把這個心根抓住,所以我們不要否定有為法。有為法也是一個次第,它是修正過程中的一個正路,所以先從戒律開始,先從有為入手。
修行有層次(資料圖)
久而久之,當然過度到無為法。董清奇告訴你光這樣做你是不夠的,你是成不了道的,所以由有為法漸漸的轉入到無為法。也就是說一開始是一種刻意的防惡,最後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沒有惡念的產生。
一開始是防止行為,到後面這個心頭惡念都不起。在心上下功夫。行善也是一樣,一開始是刻意的善,刻意的善它不完美,它不是一種純凈的善。到後面這種高境界的就是一種真正的純善,是無心之善,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行善。
純凈的善(資料圖)
董清奇真人是抓了這個核心,把這個心根給點透了,讓大眾理解,說你萬般的行持不離這顆心,你防止這個惡行不如說防止噁心。
你去做一個善行不如說培養一種純粹的完整的人性,使得人性散發出來的是真的東西。而真的這種善它是體現不出來是善的,是無心之善,不善之善,這才是真善。
這一塊要分辨清楚,不是說董清奇真人否定這些有為法,他只是告訴你在有為法這個基礎上還有一個無為法。有為法是一個步驟,是不純凈的,只有在無為法上,在心根上下功夫才是一個徹底的真正的完美的修行人。
(編輯:景卿)
聲明


TAG:騰訊道學 |